教育随笔(105)高考文言文备考之六
教育随笔(105)高考文言文备考之六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文言文教学和高考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责任编辑周正逵先生,负责编辑了一套分编型语文教材《文言读本》(上下册),供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高二年级《文学读本》(上下册),高三年级《文化读本》(上下册)。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使用工具书,在全年十个单元的文言文课文后面,编写了《文言文常识》十篇: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辩辞采、理层次、探主旨、评得失。还编写了十次文言文《翻译练习》和《点读练习》。
高中三年试教实践证明了这套实验教材,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退休后,用这些《文言常识》、《翻译练习》和《点读练习》,指导高三学生复习备考,屡试不爽。
翻译练习一
(一)把文言文译成现代语,必须忠实于原文。因此,在动手答题之前,一定要把原文读懂。如果对原文只是一知半解,就凭主观臆想生发开去,往往会写出不准确甚至不可解的译文。
请看下边这段文字:
上(指汉高祖刘邦)常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故事的背景是: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图谋反叛,刘邦听取了陈平的意见,伪游云梦泽,趁韩信出来迎接时捉住了他。
再看几条不可解的译文:
(1)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皇帝说:“于君现在怎么样了?”韩信说:“大臣越多越好呀。”
(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皇帝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当我的鹰犬呢?”
(3)“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我就相信了这一点,所以被陛下擒住了。”
请把原文多读几遍,说说这三条译文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二)文言翻译中遇到多音字,要根据文义选择正确的读音,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理解文义。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黑体字都是多音字,请先朗读一遍全文,然后注出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并解释它们所在的那些语句的意思。
(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编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使廉颇将()攻秦
(2)秦数()败赵军
(3)秦之间()言曰:
(4)秦之所恶()
(5)括徒能读其父书传()
(6)赵王不听,遂将()之。
翻译练习二
(一)生僻字是文言翻译中常常遇到的一种障碍,扫除这种障碍的根本方法是查字典,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有时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字的形体大致判断它们的意思。(高考文言文中如果出现生僻字,一定会加注解的。考试时应特别关注。)
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汝欲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炙?”宰人顿首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良剑名)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锥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肉尽赤红,炙熟而发不焦,臣之罪三也。堂下得微有疾(陷害)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
(1)炙——
(2)谯——
(3)哽——
(4)顿——
(5)砥——
(6)脔——
(二)文言翻译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文字假借现象,如果按照常用义去翻译,讲不通。有些译文不可解,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看看哪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讲不通,指出其中有哪些字用的是假借义。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史记·项羽本纪》
本段用假借义的字有:-、-。相当于:-、-。应该译作:-、-。
(三)有些单音节的文言实词,其基本意义至今保存。翻译时可以在原词的基础上加一个字,变成现在通行的双音节词。例如“美”译为“美丽”、“美好”等,有的则要改用别的词来代替,如“言”译为“说”或“话”等。“徙”译为“迁移”或“搬走”等。下边这段文字里的黑体字,有的可以用前一种译法,有的可以用后一种译法,请你分别加以翻译。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地名)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倒塌)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史记·刺客列传》
【附录】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仔细研读这段文字,及文字材料的背景介绍,可知是汉高祖“上”与“韩信”的对话。所以:
(1)中的“君”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指韩信;“臣”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还是指韩信。就可解了。
(2)句中只要知道“禽”通“擒”,就可解了。
(3)句中的“信”还是指代韩信,就可解。
(二)将黑体字注音,解释黑体字所在语句的意思。
(1)赵使廉颇将(jiàng)攻秦(赵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
(2)秦数(shù)败赵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
(3)秦之间(jiàn)言曰:(秦国的间谍说)。
(4)秦之所恶(è,秦军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
(5)括徒能读其父书传(chuán,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兵书)。
(6)赵王不听,遂将(jiàng)之(赵王不听,还是任命赵括为将)。
练习二
(一)查字典,弄清下面黑体字的确切含义
(1)炙——zhì,1、烤。2比喻受熏陶、影响。3、烤熟的肉。这里指烤肉。
(2)谯——qiáo,姓;谯楼。Qiào,同“诮”,责备,讥讽。这里是责备的意思。
(3)哽——gěng,1、声音阻塞。2、堵住喉咙。3、食物堵住喉咙不能下咽。4、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这里是食物堵住喉咙不能下咽的意思。
(4)顿——dnù,稍停。
(5)砥——dǐ,1、细的磨刀石。2、磨炼。这里是磨刀石
(6)脔——luán,切成小片的肉。
(二)本段用假借义的字有:趣、倍。相当于:去、背。应该译作:去催促、背叛。
(三)许(答应),会(约会),执(拿着),劫(劫持),欲(想要),强(强大),弱(弱小),侵(侵略),境(边境),归(归还),投(放下),就(到),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