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妻妾的元首— 有姨太太的不许坐博客2022-06-10 07:06 汉嘉女1 2022-06-10 05:16 发表于四川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作者徐敏 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人文历史 有姨太太的不许坐 © 徐敏|文 林森 1934年,胡适发表在《独立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在去庐山牯岭的路上,有林森捐造的石凳,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有姨太太的不许坐”。 当然,如果有姨太太的人真要坐,也没有警察干涉,不过无论如何,心里总会有点不舒服。而林森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有姨太太的人心里有点不舒服。 也许有人会问了,这林森是什么人呢?说出来你可别吃一惊,他的身份乃是国家元首,曾经连续12年担任过国民政府的主席。 换作任何人,都绝不可能在这个职位上,坐得这样久。而且,如果不是发生车祸,他还会继续坐几年。就因为,无论在私德还是公德上,林森都有点近乎圣人一般的存在。 林森,原名林天波。福建闽侯县人,1868年出生。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就读,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他即率会加盟。1911年辛亥革命,他领导九江起义,策动海军主力舰队举义成功。武汉危急,他主持军事会议,派舰队援鄂,陆军援皖,对稳定革命大局,功勋卓著。民国元年,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长。 此后又担任过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等职。国民党执政后,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31年12月23日,蒋介石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经过多方权衡,由林森接替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就职通电》中说:“森受命彷徨,不敢自逸,黾勉受命,暂度危机。值此国难灼肤,外交束手,懔(怕)失足于冰渊,谋全国之团结,急不可待,时不我与,森惴惴自将暂勉效职。”表达了自己奉命于危难之际的心境。 身为国家主席,林森从来不张扬,坚持韬光养晦、垂拱称尊。他始终奉行“三不”主义:不结党营私,不争权夺利,不作威作福。 正是这样一种胸怀气度,使林森得以在外敌环伺内部缠斗的政治环境中应付裕如。 为协调好关系,有利于工作,他主动把自己“架空”,并严格约束手下不得争权。洛阳警备司令陈继承前来拜访,林森拒绝接见,叫人传话说:“以后武官直接去见蒋先生,文官去见汪院长,就不必到我这里来啦。”有个熟人找到林森,要他帮忙安排个职务,林森对他说:“用人要经过人事部门,不要找我。” 林森当政,基本实行无为而治,在当时的民国政治中,极其罕见,别具特色。他的主席职务,做得举重若轻,看起来没做什么事,却做了许多实事,而且名声还出奇的好,不光是老百姓说好,就连掌握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以及各派系的大佬,都异口同声说好,对他恭敬有加。 在当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力场中,林森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所有人心目中,林森成了最受尊重,也最没有“存在感”的政府主席。 胡适曾评价说,林主席把国府主席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主席”了。胡适的调侃评价,表达了对林森行政艺术的高度赞赏。 正如同林森要求自己的,可以做官,但不可以作威作福,他常常轻车简从,除了司机不带一兵一卒,逛街购物打理生活,林森总是一人包揽。他没有妻妾,他的原配妻子郑氏亡故之后,他便数十年孤身一人,没有再娶。 日常出行时,林森会经常随意地停下车来,与路人闲谈;有时外出散步,走在街头,会以一个普通老头的形象与市民聊天,或者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询问民间疾苦。那些与他说过话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长须飘飘,身着黑大氅,不带随从,说话和蔼的老头儿竟然会是国民政府主席。 然而,就是这个看起来文弱、和善的老人,在惊涛拍岸时,却能处变不惊,权谋而断。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林森大义凛然,发表严正声明,一一加以痛斥,并以正统之尊,发布明令,通缉汉奸,下令将其捉拿归案。 1938年,汪精卫叛逃投敌,林森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身份,力主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明令通缉。 1941年12,林森以国家元首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并于此后致力于废除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在林森的努力下,中美、中英新约签署。 这样一看,林森虽处在“虚位“,却能在国难当头时秉持大节,维护国家主权,反抗侵略,寸土必争,相比历史上那些手握实权却出卖民族利益的统治者,林森无疑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中国抗战坚持到1943年,林森已经75岁,俨然是苍颜白发的老人。但他仍然精神矍铄,毫不懈怠,奔走于国事。这一年的5月12日上午,加拿大新任驻华公使欧德伦,要向中国递交国书。这天早晨,林森早早地起了床。梳洗用餐后,林森来到卧室,换上了一件八成新的蓝士林长袍马褂,在肩上斜披了一条红色的丝质绶带,佩戴上青天白日勋章,然后脚穿布鞋,来到院子里,上了专用的公务车,前往重庆国民政府大楼,出席接受递交国书的仪式。 这辆公务用车,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林森的一辆黑色别克轿车。一路上,轿车平稳行驶。从双河桥官邸前往市区,30公里的路程,坐车不过半个小时。 来到小龙坑三岔路口,司机准备转弯时,一辆大卡车突然从对面高速驶来。为避免相撞,司机将方向盘快速向右打满,虽然车身与大卡车仅仅是轻度擦撞,但却重重地撞到了路旁一棵树上。 坐在后排的林森,被从座位上震落到了车板上。司机赶忙回头查看林森主席的情况,林森自己已经爬了起来,又坐回到座位上。司连声询问林森有无不适,林森连声说自己没事。 听了林森的话,司机放下心来,将车开回车道上,继续前往重庆国民政府大楼。上午9时45分,林森准时到达国民政府大楼台阶前,门外仪仗队早已准备就绪。就在卫士上来开门,准备扶林森下车时,却见林森主席歪倒在座位上,根本没法站起来,就连说话的声音也已经含糊不清。 见此情况,卫士们赶紧叫来医生。经医生诊断,判断是因为车辆撞击,导致脑溢血。医生随即对林森展开了抢救。 得知林森主席出了车祸,蒋介石非常震惊,立即派人把戴笠叫来询问。戴笠刚一进门,脸色发白的蒋介石,便声色俱厉地问道:“戴笠,这件事是不是你安排手下的特工干的?”戴笠神色紧张,但很快便镇定下来,语气肯定地说:“我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5月16日,国民党在《中央日报》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林主席自十二日起,政躬违和,经疗治已逐渐恢复健康,惟尚需休养,暂不接见宾客。” 5月26日,林森回到林园官邸,在家中继续休养。 林森发生车祸后,引发各方关注。各地军政长官、各省参议会、各党派、各商会、海外华侨团体及民间组织,甚至外国政要,都纷纷来电来函慰问林森主席的病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也特意委托周恩来前往林园探望林森。 休养期间,林森病情一直不太稳定。7月31日,病情出现恶化迹象,体温达到39度以上,脉搏每分钟110次,呼吸35-40次。8月1日,林森在“林园”去世。去世前,他在病床上反复叮嘱蒋介石,务必要光复台湾! 林森去世后,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葬林森于重庆林园。叶楚伧作墓志铭,吴稚晖篆额,居正缮写碑文。文曰:……公生平宁静淡泊,勤整廉贞,举措抑扬,不私奸匿,造次颠沛,不离规矩,居常和易,童稚可亲。临大难,持大节,则峥峥岳岳,凛乎如神……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也亲自起草唁电悼念。中共中央在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还为林森的逝世专门发表了《为元首逝世致哀》的长篇社论,高度评价林森“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为纪念林森,重庆的林森路,就是以林森的名字来命名的。1950年为纪念重庆解放,林森路更名为“解放路”。另一条林森路,是1945年10月由民国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将宁波路、泰山路、庐山路合并更名,分别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1950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告,将其更名为淮海路,以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淮海战役。不同的命名,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参阅资料: 冯学荣《国民政府主席为什么不是蒋介石、而是林森?》 沐阳说《最没“存在感”的民国主席,“布衣元首”林森上位记!》 企鹅号《国民党的“姨太太文化“:蒋介石遮遮掩掩,胡琏娶姐妹花竟传为美谈》 网易号《43年林森因车祸去世,毛主席执笔起草唁电,曾为表妹发誓终身不娶》 百度百科《林森》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来源: 文学城-加州花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