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店对老太太的精准“防疫”,是一种结构性刻薄
作者:戎国强
这几天,大家在关注唐山的时候,上海“切面事件”也在网上引起议论,“第六粮油”门店的职工首当其冲,众人都认为他们太不近人情。
想买切面过生日的王奶奶91岁了,因为只带了身份证,而粮油店没有扫描身份证的设备,不能确定她是否在核酸有效期内,所以没有卖给她切面。
当时店门口有个好心人想替王奶奶买切面,但是核酸超期了,也没买成。有人目睹这个过程,写了一篇短文发到网上,人们自然很同情王奶奶——91岁的老人,还有几个生日啊!指责的锋芒就指向了粮油店的营业员。
但是,我觉得不应该过多指责营业员个人。对王老太太的“精准防疫”,看似是营业员个人所为,但这不是一个偶发的、孤立的行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刻薄。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看到,对孤独无依的个人,“防疫”手段都是精准的,严格的,毫不通融的,一丝一毫都不放松的;但是,当管理者需要的时候,防疫手段就乱用、滥用;防疫的严肃性荡然无存。郑州“豫赐红码”,是为了不让储户到郑州来讨公道,红码跟防疫一点关系都没有。
上海封城期间,以防控之名,把送菜送其他货物来支援上海的外地司机拦在高速公路上,不准进上海;同时高价菜却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对高价菜为什么不采取同样的防控措施呢?
同样的防疫措施,同样的防疫对象,怎样对待,不是以防疫需要为准则,而是以管理者的需要为马首是瞻,他们需要时,可以把防疫说得神圣不可侵犯;不需要时,可以视如弃履。这是无是非、无原则、无节操。
防疫如此,用警也如此。唐山对外地记者严防死守,围追堵截,搜身、逼跪,无所不用其极;对群众报警,可以拖延二十八分钟才出警,以至于让沈姓犯罪嫌疑人有时间从唐山逃至盐城。
无是非、无节操的现象、作为,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一再重复,长期存在而得不到改观,不能不说是结构性、体系性问题。上海第六粮油门店的营业员,只是这个结构中的一颗螺丝钉,必须作为整个结构的一部分运转,指责一个营业员,改变不了整个结构的运转方式。
以管理者需要为准则的社会运转方式,最严重的危害是,所有社会成员,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稳定预期;人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人们只敢追求短期的、眼前的实用、实惠;这样,我们将成为一个没有明天,没有未来的群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