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一群七八岁的男孩就要起床工作了。他们体型瘦小,是清理烟囱的绝佳人选。身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能靠膝盖、手肘和背部支撑,在狭窄的烟囱壁内缓慢爬行。虽然很容易摔死,或者被烟灰呛死,但别无选择,生活就是如此。这座城市里的许多女性也不好过。她们每天要爬梯子,将一筐筐沉重的煤炭从地底背上来,也有的人会将铁链缠在身上,竭尽全力拖着运煤车往前走。尽管这本该是男人的工作,法律也规定了女性禁止在地下做工,但一切形同虚设。她们害怕失去工作,不敢举报雇主,而且要求的薪酬也低,所以煤矿主都很乐意雇佣。这是19世纪的伦敦,某个煤矿场的真实写照。不止伦敦,那时候放眼全球——有资本家殖民的地方,就有一个个被剥削的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最少12到14个小时,但工资却低得仅够糊口。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如果12小时的工作效率不达标,那就延长到16小时。如此运作下的工厂,始终伤亡不断。工人的安全很难被保障,因为在他们眼里,工人的死活,远没有机器的持续运转重要。倒是为了防止工人闹事,会动用关系和金钱,请求官方武装力量进驻工厂,一旦工人有罢工倾向,立马施以血腥镇压。资本家们绞尽脑汁,榨取劳动者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换来了纸醉金迷,挥金如土;劳动者作为社会支柱,却只能饱受压迫,在金字塔底端苦苦挣扎,穷困卑微。这便是苏联建立前的世界。苏联建立后,试着为人类描绘另一个未来,为全世界无产者带来一丝曙光。在这个庞大的共产主义国度里,罕见地没有贵族与资本家,劳动人民就是统治阶级,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憧憬已久的幸福生活。根据历史记载,苏联虽然有着官僚之风盛行、政府体系臃肿以及后期腐败严重等种种问题,但不可否认,在国力鼎盛时期,苏联人民享受着空前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以冷战期间为例。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制定了许多保障人民福利的法律法规,例如《国家退休金法案》,提高百姓的退休金与工资比例,还规定了各种退休补贴。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将农民也纳入社会福利范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全民医疗免费和特色疗养福利,也有包括教材、午餐、住宿等一律免费的教育福利,还有免费住房和生活补贴,苏联民众甚至一度忘了有水表的存在。有了这番对比,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颁布了「伟大社会」纲领,对种族平等、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同时苏联最早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和5日工作周制,实在地保障劳工权益,因为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一下给其它国家的无产者点亮明灯。欧美国家看到这一幕,非常惧怕,担心国内的无产阶级再次效仿十月革命,只能做出让步,开始完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担心红色运动的星星之火,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燎原大火,把资本主义国度焚烧殆尽。于是资本家们不得不收起那套残酷剥削,也跟着搞起8小时工作制,尽管这会让他们「损失惨重」,但没办法,他们一定要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要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优越和完善。一场无声的较量,就这样延续了几十年。到了70年代中期,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投入,长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福利开支成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最大的开支项目。欧洲的贫富差距,此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各国福利制度日趋完善。对于欧美民众来说,一切都显得很美好。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受挫,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国牵制抗衡。美国登顶世界霸主,大力输出意识形态,终于在文化侵略中打了胜仗。从九十年代开始,全球贫富差距跟着迅速扩大,第三世界国家逐一受到资本掌控,成为西方阵营的血汗工厂。过去几十年来,福布斯榜上的资产增幅惊人,而最底层的人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变好,甚至在倒退。2020年7月13日,联合国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里面提到,2019年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万,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六千万,数字一直在缓慢上升。报告负责人是这么说的:五年前,全世界曾做出承诺,要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五年后,我们仍无法保证到2030年能实现这一目标。大批金融大鳄崭露头角,被奉为全球偶像,被资本家标榜为成功象征,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得到疯狂追捧。而苏联,那个曾属于无产者的国度,渐渐被时代遗忘。一切正如切.格瓦拉所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当下,时代确实变了。经济环境好时,有良知的企业家,尚且能维持积极健康的公众形象,精明能干、憨厚老实,做公益、谈理想、搞慈善,筹谋未来,勇闯星辰大海。但整体红海内卷时,一部分人的伪装面具就不得不卸下来了,既有里外一套的脸书大师,有好为人师的996老板,也有捂地十几年吸血的商业超人,还有一众鼓励超前消费的广告牌匾。很正常的现象,不应该有过多道德批判,前提是人们已经足够了解真相,不会被蒙蔽。其实在每一年,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最新的统计年鉴,在那些冰冷无人问津的数字里,就埋藏着许多真相。比如在《2023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里,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换言之,每个月可支配收入是3268元。但严格来说,人均收入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好比你和世界首富两人的收入加起来平均一下,是1000亿美元一样,数据是可以被修饰的。真正能反映贫富差距以及大部分人实际收入的,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的对比——2023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47122元,月入3926元;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18748元,月入1562元,对比悬殊。可惜,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个个庞大的迷惑群体。作为广大劳动者的一员,他们可以为资本的「美德」辩护,可以信奉无限制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可以站在宏观层面上,与某些脱离群众的专家一起支持996甚至是997模式;还可以堂而皇之地指责底层百姓,要反思这么多年没涨工资的原因,自己有没有好好工作。尽管拿着微博薪资,他们却依然呼吁劳动者应该拿着底薪和公司共存亡,不舍得奉献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甚至大搞商品饭圈化,积极控评,用宗教模式来追星。一言蔽之,他们虽然没有能力做资本家,但他们脑袋塞满了资本主义压榨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因此会奋不顾身地维护资产阶级和垄断阶级的利益。这群人,被称为「精神资本家」,在精神层面试图与太阳肩并肩,脚踩尘埃,仰望星空,活得励志。他们总觉得自己可以借资本阶层的大势,来割尽天下的韭菜,却不知道自己才是大鳄眼中最肥沃的韭菜。尽管利用精神胜利法能麻痹一时,但他们最终面临的还是一个虚幻泡沫被戳破,本质上回归一无所有的结局。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追捧资本不对,难道把资本贬得一无是处,全民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就对了吗?首先,讨论资本的好坏,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广义上的经济资源,包括工厂、设备、工具甚至钱,都是资本的一种。总不能说钱有好坏吧?任何一个国家要建设,要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更离不开运用资本组织生产的企业。所以对待资本家,企业家,老板,或者什么人民富豪,我们的态度不应该仇视,而是客观看待。国家需要发展,需要市场经济活力,需要企业家们以身作则,作为领路人,要先富带动后富,这几十年来,他们确实贡献了不少。但除此之外,他们既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国家救星,身份地位和劳动人民一样,没有高人一等。其实在特殊时期,不是没有人接受不了996工作制,但人们接受不了那一副说教口吻,将996当成福报,鼓吹狼性文化,鼓吹残酷竞争,把基本薪酬算入绩效计算的一部分,或者随意克扣加班工资。本质上这就是剥削,付出和回报不对等,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幸好,社会上还有另一种趋势,一种和「精神资本家」完全对立的潮流,那就是「打工人」。原本只是某些年轻人的自嘲自乐,却如燎原之火,迅速打破各个圈层。许多人渐渐意识到,以前被各种刻意分割打标签的群体,什么CBD白领,职场精英,商业老饕,清新文艺达人,各种小布尔乔亚式的虚幻,各种头衔工种等级,最终都被逐一戳破。无论是哪类劳动者,何种职业,什么位置,是否光鲜亮丽,收入高低之差,本质都是打工人而已。这股突如其来的风气,势如破竹,让更多人得以洞清职场,谨慎对待心灵鸡汤,辩证看待公知,对情怀式营销保持怀疑,对剥削式劳作产生排斥。于是,有了更多打工人站出来,痛斥迪士尼的翻包政策,曝光4S店的收费黑幕、掀开雪糕刺客们的梦幻面纱。这本应该是常态,本应该是每个消费者都该行使的权益,在法庭上堂堂正正地对抗,希望日后会越来越多,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还是那句话,我们虽如蝼蚁,但所有一言一行,最终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END ——往期文章《美国是如何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