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小学家长群又炸锅了:初中难度陡增, 更让人担心的是……
其中讨论度最高的,估计就是帝都可能要取消点招,不让掐尖了。
我一位朋友比较倒霉,正好赶上整改,本来娃还有机会冲一下清华附,现在只能拼运气,等派位了。
看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也挺不好受的。但事到如今,孩子上什么学校,咱已经没法改变了。
剩下的能做的,就是收拾好心情,帮孩子为适应初中做好准备,毕竟不管在哪儿上,小学和初中课业差别都挺大的。
就拿语文这一科来说,小学的文言学习,强调的是对画面的感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到了初中难度会陡增,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小学课本中的小古文
难度逐渐增大的短篇文言文
首先是篇幅,从短句变短篇,有些甚至超过700字,还得全篇背诵。
理解难度也直线上升,字词难了,语义丰富了,明明都是中国字,有时就是看不懂。
比如常遇到的字词解释和翻译句子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给朋友分享了一些私家小技巧,对文言文学习有奇效,大致有3个。
1、整理文言字词表格
孩子不爱学古文,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同一个字古今含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走,在现在中就是走路,在古文中就是跑,还会根据语境延伸出“逃跑”、“离开”、“奔向”等等意思。
所以女儿自学那会儿,我都让她先把里面需要翻译的字,按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通假字等)和虚词,整理成表格。
每学一篇新的课文,遇到新的字词,或者一字多义,继续积累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表格里所有字词都是通用的,孩子遇到陌生的古文也能接着用。
2、靠积累成语,记忆文言字词
还有一个积累文言词的好方法,就是平时多翻成语,成语是zui精炼的文言文,而且又有典故,还能锻炼娃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比如“闻名遐迩”,就是远近闻名的意思,里面“遐”是远,“迩”是近,这样记忆远比孩子去记古文中的例句更简单。
3、多看文学典故,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文学常识的重要性,咱们之前也强调过。
不仅古诗词学习需要,古文赏析和理解,也一样。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又有特别的称呼,比如黄发,特指老人之类的。
如果大家觉得实在麻烦,也可以找一些教辅书,辅助孩子学习。比如这套《跟着课本学古文》,我上面说的东西,里面都有,甚至还更多。
点击图片,进入购买页面
这套书一共8册,每一本详细解析1~2篇初高中教材里的古文:
l七年级:《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
l八年级:《三峡》《桃花源记》
l九年级:《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
l高中:《赤壁赋》
可以这么说,论插图之精美,内容之丰富,解析之详细和系统,同类书籍里很少有能超越它的。
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套书只出了前2辑,解析其他篇目的书还在仔细打磨,不过我还是迫不及待给大家带来了。
我敢打包票,大部分孩子收到这套书,肯定会先被它的颜值震撼到!
它直接把原文切割成了一幕幕场景,然后用现代水墨画再现其中的意象,让孩子穿越进古文描绘的世界。
这是《桃花源》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是《三峡》里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这是站在夜晚的《岳阳楼》上,眺望到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这是《醉翁亭记》里风景秀丽的琅琊山,怪不得能让欧阳修流连忘返。
对比一下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解析和注释,孩子理解起来古文的意境,是不是一下就容易很多?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还特别注重细节,基本文字描述的内容,里面都有对照的地方。
比如写岳阳楼春光明媚的景色,每一处都有还原;
再比如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也用分镜头展示出来;
这样没有旁边直接给出译文,孩子就得结合画面和注释,自己去联想和理解,记忆起来才会深刻。
当然,不仅仅是唯美和雅致,为了拉近孩子和作者的距离,这些古人在书中出场时,都是这种俏皮的Q版漫画人物。
这是范仲淹,为了展现他社交达人的特点,书中特意做了个“朋友圈”:
这是爱酒的陶渊明,用四格漫画讲他的经历,形象是不是一下就鲜明了?
这样有趣的设计,也能激发孩子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兴趣,自然而然记住他们的特征和神韵。
我一直觉得,孩子学习古文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常识,反映的是当时的表达习惯。
所以脱离了当时的语境,即便看过译文,孩子自己对着原文,可能还是会忘掉那些特殊字词的意思。
所以这套书在古文中穿插,讲解了大量的文化常识,而且体量相当大。有的是古人特殊的称呼、修辞方式:
像《赤壁赋》的“七月既望”,课本里只会说:望指农历十五,既望就是之后的第一天,那其他日子,古人又是怎么称呼的?
再比如《陋室铭》中的“丝竹”和“案牍”,并非直接描写,而是相关的事物。
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里面还列举了很多例子,孩子做古文阅读理解或许就能用到。
有的是相关联的地点、作品和典故:
比如岳阳楼,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火起来的,附带一些相关作品;
西蜀子云亭里的“子云”又是谁?
有的是历史知识,咱们拿《桃花源记》举例,里面有一句: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孩子如果对中国历史时间线不太了解,就很难明白,里面特意做了一张时间轴帮孩子回顾。
还有些是地理知识,比如三峡指哪三峡,具体在哪里?
这也是我特别喜欢这套书的一点,它不是帮孩子看懂这一篇,而是帮孩子举一反三,这样遇到新的古文也能读懂。
大家都知道,学古文不能光看文字本身,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目的,才能学明白。
所以在古文之后,这套书还花一些篇幅详细介绍了作者。开篇是一个人物小档案,替孩子总结记忆要点;
接着像聊八卦一样,分享一些他们身上的逸闻趣事。
然后才是创作背景,比如刘禹锡写《陋室铭》,是因为他贬黜后被上司穿小鞋;
再比如《醉翁亭记》,特点是文风简洁,因为当时流行繁复晦涩的文风,欧阳修正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而他之所以自号“醉翁”,也是因为当时又被贬谪,内心有些颓唐。
从上面这些版块,孩子既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能了解作者的志向和品格,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最后,书中还会以时间轴的方式,标记重要事件、作品、人生转折点等关键节点。
我记得现在语文考试中,常出现对比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题型。这考的就是孩子能否把握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和心境。
相信有了这些知识,孩子可以更精准、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
这套书还有一个亮点,我忍不住多说几句,就是里面的思维导图。
每一篇古文,都有这种整理文章结构的图示,帮孩子高效记忆;
一些比较细小的记忆点,里面还特意整理出一条线;比如《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源的过程:
不光是古文,拓展文学常识的部分,也有很多这样的示意图:
▽九品中正制
▽作者的朋友圈
好了,咱们这套书就先介绍到这里了。
虽然是精装绘本,但它价格真的不贵,全套8册原价416元,到手只要99元。
如果大家想帮孩子提前掌握初高中古文,培养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这套书都是不二之选,有需求的可以直接下单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