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高岗位公众号新闻2024-07-29 03:07与大家通常认知的基层岗位不同,对于一个政治实体来说,越到高处在权力授予/来源/划分这几问题上便越趋向模糊。基层岗位可以拥有简单的职责和级别划分,比如A局长负责这块业务、B局长负责那块业务,副处级>正科级。但高级岗位的逻辑却并不是这样,有时甚至会发生“人”大于“岗位”的现象,即哪个岗位含金量/含权量高,主要看是谁在干。A君可以把一个平平无奇的岗位干“大”,换到B君手里则会把一个显赫的岗位给做“小”。下面以苏联为例,来介绍其最高层岗位的演化过程。按照法律定义,苏联的国家元首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最高苏维埃类似中国的人大,是国家立法机构——在西方国家眼中,他们很难理解以议长作为国家元首出席外事活动。苏联中早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基本算是个闲差,礼节性的岗位。1949年11月3日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向苏方递交国书时,接受者为什维尔尼克。什维尔尼克便是斯大林后期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加里宁→什维尔尼克→伏罗希洛夫),他的党内职位只是苏共候补局委,分量可见一斑。除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外,苏联的另外两个核心岗位是部长会议主席和总(第一)书记。大家看下面这张图——做这张图的人水平非常高,在列宁到赫鲁晓夫长达四十年的跨度中出现了两条线,其含义是当时苏联有一点“双首长制”的感觉。苏共总(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只有集齐两把钥匙才能被称为一把手,就像清朝正一品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才能被称为“中堂”一样,否则就是集体领导状态。这种“双首长制”的模式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才正式告一段落——六十年代中期苏联进行经济、机构改革,部长会议主席的职权被削弱,成为弱于苏共第一书记的岗。甚至直到1967年(勃列日涅夫继位第三年),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代表苏联参加了葛拉斯堡罗峰会(美苏首脑秘密会晤),美方都据此误以为柯西金在克里姆林宫内部的地位可能与勃列日涅夫不相上下。苏联总理柯西金与约翰逊总统,1967年溯本清源。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早期苏联的高层高位并没有一个严格排序;列宁作为“非正式领袖”威望巨大,但他任职时尚未出现某种法律规定的最高岗位。既然早期苏联/苏共并没明确的规定,那么如何认定列宁就是第一任老大呢?除了自布尔什维克时期的传承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列宁出任了新政府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日后的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因为这种渊源,使得部长会议主席这个岗位在苏联中早期非常重要,甚至比苏共第一书记具象征意义,无论斯大林还是完全掌权后的赫鲁晓夫都是身兼党政两职。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出台文件禁止任何个人同时担任国家的两个主要领导职务,这才有了美国对于勃列日涅夫(第一书记)和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真实地位高低的迷惑。接下来的话题进入苏共第一书记,要聊这个岗位,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斯大林。其实在早期的苏共内部并没有“总(第一)书记”这个岗,当时类似的职位叫做技术书记或书记处书记,职责更多是一些秘书和行政管理之类的工作。列宁早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共前身)的书记处书记是一位叫斯塔索娃的女性,整个部门大都负责程序性事务,比如分配工作、分配党费、财务记录、走人事任命程序等等。斯塔索娃之后的两任书记处书记克利兹京斯基和莫洛托夫也并没能把这个行政岗位干出彩。直到1922年初,在外征战多年的斯大林返京复职,列宁和苏共高层给他以书记处书记为基础新设了一个“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岗位,这才一发不可收。换言之,就历史演化过程来看,这个岗位最初并不具备第一把手的地位,是斯大林把它干成了苏联最有权势的岗位,岗位因人而显赫。而苏共中央总(第一)书记成为规范化的一把手,要到六十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了。为了强化自身的权威,勃列日涅夫在削弱部长会议主席职权的同时让自己兼任苏联名义国家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不仅如此,他还在七十年代中期设立了苏联国防会议,自任国防会议主席。之前苏联国防部长的权力极大,类似美国的国防部长,是直接对一把手负责的军方首脑;像曾任国防部长的朱可夫,在苏联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感很强。国防会议的制度设立后,国防部长成了国防会议的成员之一,权力被大大削弱。总之,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苏联到勃列日涅夫中期基本实现了今天大家熟悉的“三位一体”模式。最后做一下总结。通过苏联的例子大家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一个岗位的权力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变化的——部长会议主席还是部长会议主席,但此主席非彼主席;国防部长还是国防部长,但此部长非彼部长。纵观历史,岗位职权终究是要根据人物的实际分量进行动态平衡调整的,权力的游戏说到底还是人之间的游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