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突破:安慰剂止痛不仅有效,竟然还有清晰的神经通路!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点击👆,查看“安慰剂”专辑)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安慰剂效应背后的神经通路。特别是,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作为与疼痛感知和情绪处理相关的脑区,被认为在安慰剂镇痛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关于ACC如何与其他脑区相互作用以产生安慰剂效应,以及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神经通路和细胞类型,目前仍知之甚少。
2024年7月24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Grégory Scherrer 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Neural circuit basis of placebo pain relief 研究论文【1】。
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研究者发现了安慰剂效应缓解疼痛的一个大脑神经通路:前扣带回皮质喙部(rACC)到脑桥核(Pn)的神经元投射(rACC→Pn)的激活可以引发镇痛效果; 抑制这一通路则会减弱安慰剂镇痛效应并降低痛阈。
(如需原文,请加微信healsana获取,备注20240711Nature)
🔷 安慰剂镇痛效应的动物模型建立:
图1. 疼痛缓解的预期会激活 rACC→Pn 通路
编者按:
临床意义和科研启发: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安慰剂镇痛效应的神经机制,揭示了前扣带皮层至脑桥核的神经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非药物治疗策略。
研究结果强调了心理预期在疼痛感知中的重要性,提示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考虑患者的心理准备和信念。
此外,该发现促进了对疼痛调节神经通路的进一步研究,为开发新的神经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强调了跨学科研究在解决复杂医学问题中的价值。
同时,研究中观察到的性别差异也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中需考虑性别因素,以确保治疗的个性化和有效性。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对疼痛生物学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疼痛治疗和药物开发开辟了新的方向。
声明: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更不代表本公众号认可研究结果或文章。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作者:Amber Wang;助理:ChatGPT
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q,加好友请注明理由。
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培训(HansonCR™)和医学编辑服务(MedEditing™)。主要为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和医院科研处等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网址:https://healsan.com/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