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墨士廉为新加坡勇夺奥运奖牌,国庆日献上大礼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新加坡小将墨士廉在水翼风筝板(Sailing Kite )决赛中勇夺铜牌,在国庆日为全体新加坡人送上一份大礼。
巴黎奥运男子水翼风筝板决赛圈第二、三轮比赛本地时间今天(9日)晚上登场,这项比赛原定新加坡时间傍晚6点13分开始,不过因为现场风力不足,一直等到晚上大约9点才开始。
奥地利选手瓦伦丁·邦图斯(BONTUS Valentin)在决赛圈以三场胜利将金牌拿到手。新加坡选手墨士廉总排名第三,拿下一枚铜牌。
17岁的世界冠军
水翼风筝板是帆船运动里的新兴项目,今年首次列入奥运比赛项目。这项运动结合了帆板、冲浪、滑水、滑板等元素。比赛选手通过风筝板下所安装的水翼,利用物理原理从海面上撑起,从而在不接触海面下高速移动。墨士廉曾说过,他的水翼风筝板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公里。
墨士廉只有17岁,是本届新加坡奥运会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却已经是水翼风筝板的两届世锦赛冠军、三届世青赛冠军和亚运会金牌得主。这次在奥运夺下铜牌,为他的荣耀再添上光辉一笔。
墨士廉能够年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占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墨士廉的爸爸是瑞士人,妈妈是新加坡人,从对三个孩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墨士廉的父母是如何地“与众不同”。
墨士廉的父亲在给三个儿子取名字时,用了中国思想家的名字,老大叫墨士廉,墨是墨子的墨;老二叫老子;老三叫王阳明。 墨爸爸表示,这三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自己其实就非常热爱这三人的思想学说。
只去过一次学校
却会说5种语言
墨士廉的父母从小就让他尝试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乒乓球、网球、游泳、风筝冲浪等的运动他都接触过,到了10岁开始学习水翼风筝板后,墨士廉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可以从早玩到晚,并在这项运动中展现了极高的天赋。
和其他一般家庭不同,墨士廉的父母让孩子们在家受教育,也达成共识不用任何学校的教材束缚孩子的思维,以便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这也让墨士廉在运动和学习上有更大的弹性。
墨爸爸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要成为世界冠军,就不能一直待在课室里,你要赢过比你年纪更大的选手。如果你不想在学校上课,你就得学会自我学习,而且还要比其他人学得更早。”
墨妈妈一开始在家里亲自教导墨士廉,后来就让他自己上网课。
不要以为不去学校上课就可以很轻松,墨士廉在访谈中说:“你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人给你功课,没有人告诉你要学什么,一切都要自己安排。”
墨士廉表示,他只在12岁的时候去过学校一回,接受学术检测。学校表示墨士廉的学术水平达标,于是墨士廉又继续了他的家庭学习生活。
在家里,墨士廉用德文和爸爸交谈,和妈妈沟通则是用中文。墨妈妈坚持孩子要学好中文,她在访谈中说:“我们是华人,如果我的孩子不能说中文,就无法了解我们的文化。” 因此,墨士廉只能和妈妈说中文,如果用中文以外的语言,墨妈妈都不会回答。
除了德文和中文,墨士廉和其他人沟通主要还是用英文。由于长年在克罗地亚练习,他也会说克罗地亚语。此外,因为打算考虑到瑞士念大学,墨士廉也学习了法文,也正好在本次的奥运会上派上用场。
选择代表新加坡出赛
墨士廉的父母从没想过要把他培养成职业运动员,只是放手让他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而墨士廉洁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踏上了奥运奖牌之路。
爸爸是瑞士人,妈妈是新加坡人,究竟应该代表哪个国家出赛,是墨士廉需要面对的抉择。一向采取顺其自然处事方式的墨爸墨妈也不干涉,而是鼓励儿子多和其他国手谈谈,了解在新加坡当兵的情况,并掌握充分信息和对事态全面了解之后,让儿子自行做出决定。墨妈妈对墨士廉表示,如果要选择新加坡,就要对这里思想、文化 、习惯有认同感,要感觉自己真的是一个新加坡人。
墨士廉最后选择了代表新加坡出赛,从他的访谈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新加坡人特色,比如他说自己很 kiasu (怕输),所有的装备都要 sui sui (美美) 的。
墨士廉即将满18岁,原本很快就要入伍当兵。不过,墨士廉已经向国防部申请推迟服役,以便备战下一届的洛杉矶奥运会。国防部也从善如流,接受了墨士廉的申请,让他在2028年奥运后才服兵役。
希望这位前途无可限量的年轻人,未来可以为新加坡带来更多荣誉。前进吧,新加坡!前进吧,墨士廉!
CY丨编辑
HQ丨编审
网络资料整理丨来源
墨士廉脸书,IG,奥运官网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精选视频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预告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