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大家试过了,做离职博主不能重启人生”
采访了一种让我好奇很久的职业:
「离职博主」。
据说,2024 年最拥堵的赛道就是离职博主赛道。
不论大厂还是小厂,主动离职还是被动毕业,都在往这条赛道上挤。
与此同时,我们也刷到了这样的热搜:
“离职博主们集体回去上班了”。
潮水般一拥而上,潮水般一涌而下。
我联系到了几位离职博主,做了采访。有变现成功月入四万的,也有佛系经营,几年下来只赚了几千块的。
我问了很多大家显然会关心的问题,比如:
怎么开号?怎么做爆款?怎么变现?
不上班的日子真的有那么开心吗?
但我最关心的其实还是:
离开职场后,还要去用「离开职场」的人设谋得一份“工作”,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
以下是我们采访后的发现:
►
我最没想到的是,离职博主都非常忙。
比如万粉博主@北漂清鱼,她每天早上 6:50 起床,晚上 11:30 睡觉。没有周末。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启动成本相对较小的创业。而且是“一人创业”。
它意味着,你要承担的工作是没有尽头的:
1.全权筹备更新的内容,找选题、定大纲、写初稿、拍图/视频、发布、做数据分析;
2.研究大量对标账号,分析别人的爆款标题、爆款文案、爆款封面,定期做方法论复盘和迭代;
3.有广告合作的时候,走流程,跟客户对接,反复修改方案。
按照@北漂清鱼 的总结,要做一个能卷进赛道的离职博主,不只是会写作或者会做视频就可以了,你需要的能力项包括:
文案创作能力、网感、审美力、做图能力、数据分析复盘、账号整体规划、用户心理分析,以及博主本人持续的表达欲。
►
所谓「离职博主」只是一个笼统的标签,标签下,有大量的细分赛道。
比如:
女性成长赛道;
书影音赛道;
美食赛道;
宠物赛道;
教别人怎么做离职博主的赛道;
……
要找到适合自己输出、变现的精准赛道,这本身就是有很大难度的“立项”工作。
多数离职博主的第一篇“爆款”都来自“离职”这个 tag。
契机很相似:“有一条突然就爆了”。
@姜姜阿- 在某红书发过不少做美食的视频,还有一些日常动态,数据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有天,她发了条辞职的视频,突然就爆了,一下子涨了五千粉。
@姜不晚Luna 之前没做过自媒体,离职后在某红书随心发了一些自己的感触和经验,没想到就爆了一条。
但爆了之后,怎么做才能接住这波流量?
@北漂清鱼 把自己作为对象,做了这样一波分析:
不够好看,不懂穿搭,所以不能做颜值类博主;
没生过孩子,不懂母婴赛道;
没有毛坯房供自己做家居博主;
也没啥艺术细胞,不会书法画画摄影舞蹈,做不了才艺博主。
一通分析之后,她觉得自己能做的、擅长的、且能持续输出的就是给写作小白分享点写作经验,以及一些原生家庭、女性成长、书影、离职后的感悟等等这些泛类文字。
于是,她给自己规划了【女性成长赛道】。
@姜姜阿- 选择的是【美食】赛道,因为她本身就爱做饭,也做过美食账号。
@小肖肖肖乐 长相甜美,懂穿搭、会化妆,于是选择了【穿搭】赛道。
能把离职博主做成的人,都得尽快想清楚:
除了翻来覆去讲“离职”、“旷野”、“躺平”那点事,你还能做点什么?还能输出什么?还能交出什么其他离职博主交不出的答卷?
这才是这条赛道真正拥挤的地方。
►
任何工作都要面临对结果的焦虑。离职博主也不例外。
对他们而言,结果是直接且残酷的——数据。
系统的判断标准是个谜,数据能不能爆常常要看运气。
@北漂清鱼 有的笔记第一次发没水花,觉得可惜重新发一次,啥也没改,竟然大爆;还有的笔记,第一次发数据爆了,后面再写同样的系列,就没人看了。
自己认为好的内容、平台判定好的内容、用户眼中好的内容,有时候是三码事。
自己的爆款难以复制,他人的爆款也无法轻易拿来主义。
所谓的“流量密码”也在不断失效中,保质期也越来越短。
@北漂清鱼 做自媒体这两年,已经很清楚什么样的标题最能吸引流量,“比如贴标签、晒收入、x 天速成……”
但她也知道,这些东西过不多久,就过时没人看了。
不止是“流量密码”在失效,平台的红利也在失效。
@姜姜阿- 的视频最开始是在微博平台火的。她一直后悔没有在流量的高峰期,引流到其他更容易变现的平台。“少吃好几口饭。”
所以说,成为“离职博主”并不是一种职业选择。它更像是在离职后决定做自媒体的人,在流量的焦虑下抓住的其中一个仍在有效期内的密码。
►
比流量的魔咒更让人焦虑的,是“变现”。
首先,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变现?
按照@姜不晚Luna 的经验,起步的门槛并不太高——粉丝量过千之后就可能接到广告,报价大概是粉丝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她那个阶段带的是“职场博主”的标签,接的广告主要是改善打工人亚健康的保健品,还有保险类的。
刚起号的时候,几个月接不到一条广告是常有的事。
@北漂清鱼 做到第六个月才接到第一单广告,带货卖书,那时候粉丝量少,所以报价也低,差不多 200 块。第二单涨到了 600,卖一款助眠的饮料。
接下来,能否稳定变现,才决定了这份事业能不能长久做下去。
当初和@北漂清鱼同时期起号的博主,很多都消失了。她坚持了两年之后,粉丝量达到了 5万多,广告报价也涨到了四位数一条。
但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所谓的“稳定变现”也只能是短期内的相对稳定。一旦市场不景气,赛道只会卷上加卷。
经济下行对博主也有影响,品牌预算不如往年高,甲方没钱,博主数量又在激增,和上班一样卷生卷死。
@北漂清鱼
采访的这几位离职博主中,靠做离职博主赚钱撑起生活的,不到一半。
大多数人挣的钱都没有上班多。
@姜姜阿- 感叹: “做过自媒体后就发现,打工才是最单纯的赚钱方式,可以摸鱼,可以带薪拉屎。”
►
既然做自媒体这么辛苦,为什么不打工呢?
这个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上班辛苦,上班劳心,上班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狗屁工作”。
这几位离职博主的过往经历让我意识到,「上班」这件事带来的痛苦,是经不起细想的。
不仅仅是“不开心”,还有一种打心底里感到挫败焦虑内耗的、持久的、精神上的不快乐。
“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没有一个标准在的,标准就在于领导本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读者,不是为了利他,就只是为了讨好一个人。而偏偏这个人又比较情绪化,今天开会说通过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变了,打回重来。”@北漂清鱼
不仅仅是“工作超负荷”,还有一种长期的精神上的挫败感。
@姜姜阿- 在工作中是一个很较真的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主动说出来,却往往不被认可。
高压又挫败的工作环境下,生病对他们而言,成为常事。
@姜不晚Luna 工作的两年里,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变差,脱发,胃痛,乳腺结节,甲状腺肿,咽喉炎,肩颈腰椎,各种病痛。
“我们部门四个编辑,三个抑郁症,剩下那个就是我。”@北漂清鱼
当这样的身体、精神都透支到一个极点时,她们选择了换一条路生活。
@姜不晚Luna 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决定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北漂清鱼 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自己很向往的生活方式,比如裸辞去大理、不上班居家办公,于是抱着不一定能成的心开始了做自媒体的尝试。
做自媒体,做离职博主,其实并不是她们早早就规划好的职业方向,更多的是遭受过度压榨后被迫选择的一条出路。
►
辞职了,然后呢?
每个人排在最高优先级的规划都是:休息。
@北漂清鱼 攒了 6 万的“窝囊费”。她打算把这些钱花完了,要是还没看到希望,就去找工作。
但经历过“空窗期”的人都会懂,休息过后的迷茫状态,痛苦不亚于上班。
@北漂清鱼 裸辞后“很爽”的感觉只维持了两个月。
“那是一种没有方向的恐惧,或者有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能不能成功的恐惧。”
刚辞职时,她很喜欢那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时间久了,只觉得是毒鸡汤。
她只能尽力说服自己,和焦虑和解。先试着从 0 开始做自媒体,看看能不能做成,看看还有没有退路。
在无边无际的焦虑面前,你能做的,就是行动起来。
►
所以,什么样的人会迈出这一步,去做离职博主?
一是有一定的存款可以试错。
二是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复刻。
@小肖肖肖乐 大学时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毕业后也一直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所以网感较好,总能洞察用户的痛点和平台爆点。
三是对网络世界的凶险,不是毫无准备。
这本质仍是一份工作,有门槛,要试错,需要依循方法论,需要对抗压力,需要做无用功。
相比“轨道还是旷野”,我更愿意把他们看作一批跳了槽、转了行的年轻人。
►
被困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时常会羡慕身在「旷野」的离职博主。
对于那条自己没走过的路,也总是抱有一定滤镜,觉得那条路上开满鲜花。
但当我跟这些离职博主提到,现在很多打工人都想辞职尝试做自媒体的时候。
她们一致表示:“不鼓励”。
不反对,但也不支持。
因为她们自己真实地走过这条路,知道这条路并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光鲜美好。
@北漂清鱼 强调,博主们展现的很大概率是为了流量而营造的“你向往的生活”。
“不是说内容是假的,只是没呈现出来另一面而已。”
——到处旅游,不挤地铁,不早起,不用餐餐吃外卖,不开无聊的会,没有PUA。这些都是真的。但藏起来另一面,是切实存在的。
如果说工作带来的痛苦是没有生活,那么,把生活当成工作的素材后,更模糊的界限只会带来新的痛苦。
连周末的快乐,都消失了。
用@北漂清鱼 的话来说,“班味是没有了,人的元气也没了”。
在她看来,如果处理不好这个课题,无法在自由的框架下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感,“gap一阵还是会重返职场。”
“旷野里也有轨道,生活里的约束感很重要。”
►
回到文章开始时的那个热搜:“离职博主们集体回去上班了”。
从大数据上看,似乎是这样的。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某红书 #我离职了 的话题浏览量从2.5亿增长到了3.8亿,参与人数从3.5万增长到5.6万。
但这其中,半年下来还在坚持的博主寥寥无几,里面的大多数人已经停更。
而那些成功在旷野里找到了轨道的人呢?
@小肖肖肖乐 准备重回职场,从事自己想做的内容向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博主后,她意识到,自己喜欢上班,怀念上班带来的稳定秩序感。
@姜姜阿- 也在生完小孩之后,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选择了退出这个赛道转做团购。
@北漂清鱼 则决心,把账号做下去。她综合考量下来,觉得自由职业更适合自己,因为她在这种独处的状态下会更愉悦,她能自己建立起秩序感。
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人后悔离职,也没有人后悔尝试做自媒体这件事。
不管有没有做起来,不管现在还有没有继续做,她们都不后悔。
她们真的快乐过,真的努力过,也真的体会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然后,明确了自己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
老实说,刚和这些博主聊上的时候,我心里更多的是蠢蠢欲动。
想取经,想学点干货,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还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但聊完后,我意识到,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颠覆式的生活方式。
而是一种“自救意识”——当我们被当下的工作、生活逼迫到一个绝境的时候,人可以暂停一下,可以去尝试一下那条曾被自己美化过的路。
即使会失败,即使会亲手打碎自己曾经的某种幻想,但这段经历不是无用的,这段时间也不是被浪费的。
因为它让你从之前的绝望中,缓冲了一下,活过来了一下。
那种喘息的瞬间,是十分珍贵的。
也许喘息之后,你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又或者兜兜转转再次回到了原来的赛道。
但无论往哪儿走,你都已经为自己储备下了一些子弹。
撰稿:清嘉
责编:梁珂
花两年来想通一件事,
其实并不算浪费人生。
——加缪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