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明明知道不能吼孩子,可我还是把孩子吼废了!

明明知道不能吼孩子,可我还是把孩子吼废了!

育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更多育儿信息


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题目叫做“当我试着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时...”


耐不住好奇点进去却发现事实的走向与题目完全相悖而驰。


只见一个小女孩拿着妈妈漂亮的球形包包,妈妈温柔地说:“宝贝能不能帮我把包包放回去?”


小女孩恍若没听见,妈妈再温柔地重复一次。


但小女孩却越走越远,这次,妈妈忍不住了大吼:“把我包包放回来!”


看吧,当妈的普遍温柔不过三句。

视频的后半部分同样论证了这点。

妈妈拿起一个刚热好的锅,转交给儿子的时候,不忘提醒一句:“底部很热哦。”

谁料儿子嘴巴上应着“知道”,手还是往锅底探过去。

妈妈见状,手一缩开,音量稍提地再提醒一次:“底部很热!”

儿子仿佛听到了,却还是伸手探向锅底。

妈妈崩了,双眼一瞪,咬牙切齿地一字一字强调:“底部很热!”

这次,孩子终于记得要拿锅子的上半部分了...



看这个视频的当下,内心泛起了无限共鸣:
当妈前,都以为自己能够做到一边带娃,一边拉风;
当妈后,才知道自己只能做到一边带娃,一边“发疯”。

每次当我试图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时,可都敌不过孩子们“油盐不进”的耳朵,最后都是以吼叫结尾。

为什么孩子非要等到我吼叫,才能听进去我说的话?

殊不知我们的一声吼叫背后,藏着的是孩子们许多迂回的心思。


01
“为什么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

孩子“听不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听不见”,另一种是“假装听不见。”

所谓的“真听不见”是孩子听觉注意能力没有跟上来。

听觉注意能力弱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眼神“飘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有时候看似在认真听,可是眼神呆滞,边听边想别的事情

这类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听觉注意力没发展好,他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够敏感,容易跑神、发呆。

“真听不见”还会发生在那些过于专注的孩子身上,他们往往还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很难做到“一心二用”。

特别是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面,比如当孩子正在认真玩积木,你在旁边跟他说话,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你的话。

这是注意力分配问题,它是指孩子在某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

有的孩子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等。这项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经历中,这种“听不见”现象很正常,稍加训练就能培养起来。

家长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孩子“假装听不见”。

“假装听不见”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无言反抗:
“你让我做的是我暂时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当没听见,等不得不做的时候再说吧。”

这种现象出现的诱因有很多,比如:
不重视和关心孩子内心想法
喋喋不休的唠叨
家长态度太强硬,居高临下的命令太多
平时吼叫次数太多,给孩子养成了习惯
家长的原则很容易被打破,让孩子认为有可以磨蹭的余地
......

其中,让孩子“听不见”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唠叨,二是父母没有守住底线。

先说唠叨。
大多数家长的问题,是太过频繁地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听话,最后变成了唠叨+吼叫

唠叨,不仅让孩子对你的反复催促产生依赖,而且也在削弱父母话语的权威。

最后造成了孩子选择性“屏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再来说底线问题。
孩子不听你的,是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
“我天天凶他吼他,就是为了让他听话,我还好说话?”

其实,好不好说话的本质不在于音量,而是原则。

家长不是没有给孩子定过规矩,也不是没对孩子凶过,但是孩子经常耍赖,家长因此动摇,最后都由孩子去了。

比如催孩子睡觉,催他几句之后,自己该干嘛干嘛,过了半天看到孩子还在沙发上,重新用更大的声音催.......

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看妈妈的脸色和音量做事。

在妈妈歇斯底里之前,他知道,他还有时间和余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底线只有守住了,才能算得上底线。

一旦失守,最后就变成:“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


02
吼叫的坏处

若父母长期对孩子实施高分贝吼骂,无疑会对孩子成长的内心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对孩子的伤害,也远比想象的深远。

1、吼孩子,会让孩子在生理上受到伤害。

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实验表明,情绪受伤和身体疼痛感,在大脑的区域反应图示非常相像。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的身体也会有一系列的痛苦反应:胸闷、头疼、食不下咽、腹胀、消化不良、腹痛…… 

这些身体上的痛苦感受,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阻碍孩子身体和身高的发育。

妈妈吼孩子,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这种以爱的名义,去吼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深渊。 

2、吼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MartinA.Teicher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 经常被吼的孩子,他们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被不断刺激,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体积缩减。

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明显下降,孩子整个智商都受到直接影响!


3、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缺陷。 

他们会有一种低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
“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孩子越是小,越是心灵不设防,更容易受伤。

我们吼了孩子,表面上看着孩子毫发无损,其实,他们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父母的吼叫,像是刀子一样,只会刺伤孩子。

孩子因年龄小,会无条件信任父母。 

即使被父母吼了,孩子也不会记仇,还是一样爱父母,但是,他们可能会不爱自己了。

他们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好,父母再也不会爱自己了。 

4、吼叫,会让你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

我们以为发脾气,吼孩子,孩子会听话,实际上效果甚微。

甚至,会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 

《超级育儿师》节目中,十岁的男孩娄耘溥总与脾气暴躁的爸爸“唱反调”,皆因父亲总以质问、吼骂的语气与儿子沟通,严重时父亲还会上演“武力镇压”。

儿子越发对父亲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再跟父亲作任何沟通。

每当吃饭被父亲质问学习情况时,儿子要么不吱声,要么就把自己关在房门大哭或向父亲吼骂反抗。


一次因儿子赖床不上学,父子俩随即上演了一场彼此僵持不让的激烈冲突。

暴躁的父亲直接掀开儿子的被子、扔掉枕头,强行把光膀子的儿子从床上拽出房间。


然而儿子极力反抗,被拽时他顺手拽住母亲,母亲随即被父子俩一同拽出房门。父亲用“挟持”逼儿子上学,儿子则“挟持”母亲来反抗父亲的逼迫。

父亲向儿子大声斥喝道:“你是我的儿子,我就要教育你。”
然而孩子却毫不犹豫地直接回击:“我不是你儿子。”

父亲的吆喝骂声与“武力挟持”并没有让儿子屈服,反倒引起儿子的极力反抗,执意与父亲“对着干”。

《儿童情绪心理学》书中提到:“很多父母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结果,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也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与父母唱反调,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5、孩子在长大后,可能只会用“吼”和别人交流。 

长期以往,孩子还会习得父母“吼叫”的行为,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有了情绪,不懂得如何表达,只会通过吼叫来表达。

父母以为吼叫能使得孩子听话,最后,却养出了一个同样“吼叫”的孩子。


03
戒掉吼叫的方法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也曾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中,提到过「停止怒吼」的方法——ABCDE法则

第一步:自问(Ask)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判断优先原则”,即人们遇见问题时,情绪瞬间就“跑”了出来,比智力更快,如果让情绪主导我们,就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情绪来了,想对孩子开始狮子怒吼了,我们先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现在生气了,我要改变一下,我可以怎么做呢? 

一旦能这样想,说明我们已经慢慢让理智战胜了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呼吸(Breath) 
调理情绪的第一步,只要孩子是安全的,我们可以先离开一下,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第三步:平静自我(Calmyourself) 
开始调理自己的情绪,尝试自我安慰,孩子犯错是难免的。

一定要等到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后,才去与孩子沟通。

因为只有平静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第四步: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因不同的性格,犯了错,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传达一种信息,希望获得关注还是渴望安慰。 

大型亲子类节目《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孩子走路累了,她吼。

孩子问她问题,她也是吼,觉得孩子很烦,总是各种要求。 

其实,每一次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走路累了,他希望妈妈能等等他;遇见不懂的问题,他想搞明白,所以才喊她。 

可她呢,每次都是不管不问,劈头盖脸一顿吼。

当育儿师把她吼孩子的话录下来,放给她听,她崩溃地蹲下来。

第五步:同理心(Empathize) 
我们试着把自己放在孩子处在的环境中,去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 

假如在工作上,我们做错了事,会不会担心领导批评或者指责。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应该有同理心。

多包容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孩子的需求,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教育孩子,吼叫是没有任何的效果。

按照以上的ABCDE原则,戒吼戒躁,即使孩子不听话,我们也得有个稳定的情绪面对孩子,有技巧地让孩子听话。 

尹建莉说:“教育孩子,无非是好好和他说话,不着急不发火,做到这一点,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04
万一还是吼娃了,怎么办?

吼多了,容易发生“习得性无助”。

但其实对应这个词还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乐观”,这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的。

当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就事论事”,让孩子认识到,这个错误和其他事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我只要修正这个错误,就能变得更好,从而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该怎么尝试“就事论事”呢?

譬如:你看,今天一玩起来兴奋了就打碎了杯子,以后要注意的,你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挺小心的,玩耍也不要过度兴奋啊。

这段话里,传递给孩子的是:这只是偶尔一次的行为,改正后,就会更好。

当然,我知道,很多朋友看到这里肯定要说了,这不就是老生常谈的不要贴标签吗,但我真的会忍不住脱口而出,其实我也会……

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父母肯定要尽全力尽量少贴标签,但最好的方式还是需要帮助孩子构建一道内心防火墙。

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批评/评价,日后对其他人的反馈,孩子都能有自己的“积极乐观”解读方式,而不是就此变成“习得性无助”。

想建好防火墙,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当我们一不小心,批评的话,不好的话脱口而出了,一定要事后及时道歉。


05

任何的育儿方法,本质都是处理关系。
任何关系,只要我们用心维护,任何时候开始都是管用的。
我们和娃都该认识到,犯错就是生活常态,就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战战兢兢。

如果每次都能从错误中吸取一点,成长一点,那么就不会苛刻自己“不能犯错”。

如果用这样的视角来看待批评孩子这件事,那么每次批评都能变成亲子关系的养分,滋养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我们都能放松,都能犯错,都能不绷紧了当父母和孩子。

只要我们都放宽了对“犯错”的焦虑,才能真正得到平和的关系,才能感觉到爱其实在双方之间流动着。

-END-

热文推荐
· 看了小学班主任开的入学购物单,我差点背过气去……
· 6个娃,5个入哈佛、1个进耶鲁,妈妈笑谈心得,要狠抓小学阶段
作者:栗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跟所长保持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博士答辩的一些趣事你是我的闺蜜,可我真的很“嫉妒”你明知道不合适但却舍不得,该怎么办呢?窝沟封闭做完就一劳永逸吗?孩子明明涂了还是蛀牙!高中生月薪5.5w还双休?!救命啊你还是把我杀了吧这位80后男神,还是把自己“搞臭”了Angelababy身体状况被当场公开?!baby:早知道不问了...明明害怕孤独,却总是逼走朋友:你以为的「独处」,可能是种致命危机!备孕第二个月就开心中奖,可到日子我还是来了“例假”现在的中国就是现在的中国政府加拿大"白色鸦片"你知道不?10大流行冬季运动,让你乐翻天~脑洞大开之另类义工计划。。当你经常吼孩子:他不会不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你们有这样的处境吗?明明说了不要和别人说,结果自己说的话还是被好多人知道了【开心时刻】文学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图· 歌)刚才老公,又把孩子吼哭了Flink被阿里巴巴买后,果然还是废了大型回国连续剧之“落地南京开始隔离,可我仿佛还在做梦”情感bot | 男友为了娶我辛苦创业,可我不想结婚,我该怎么办?走失狗遇小哥帮忙找家,无奈对方嘴太碎…狗都唠困了:要不还是把我扔了吧明知道虚拟现实是假的,咋还感觉那么真实?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越没出息?看看爱顶嘴的孩子,你就知道了回购无数次,给孩子的充能零食,我还是最认可它!大西北版“灌篮高手”,还是把所有人惹哭了小狗夭折狗妈含住遗体不让埋,它想带孩子回家,把孩子唤醒…伊犁现在很困难,可我什么也做不了情感bot | 前任想拉我跳江一起死,可我还是忘不了他...“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试试这4招简单又有效你知道这些Attack(发作)吗?四年过去,刘强东案即将再次开庭,可我们依然看不清真相…..​最终,我们还是把外婆留在了老家Costco本周门店实拍: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