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国孩子正在掉入“低欲望陷阱”:斯坦福博士考公,985高分报二本警校…
前不久,两则关于就业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一是"斯坦福博士拟被录用乡镇公务员",一是浙江一考生用672分的足以录取985院校的高分,填报了浙江警察学院……
热议的背后,是大家对就业竞争激烈和海归就业难的焦虑。在这种不确定下,大家的策略用一句话来就是描述:
很多年前大家不愿意选的警官学校被挤破了头,曾避之不及的军工和航天航空院校都变得格外抢手。而过去被人热抢的金融、贸易、新闻,忽然间变得无人问津。
我们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也不愿意去批评。然而换个思路考虑则是——目标(工作机会)的消失,并不将会是完全消失,新的机会需要年轻人用主动精神的去开辟和创立。
如今对幸存的旧机会的拥挤踩踏和内耗,不但是对经济整体的削弱和去势,对于很多加入其中的竞争者也是一种自我伤害。
本文作者舒己怀认为这是一个"选择逻辑的问题",他试图梳理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职业选择、教育路径,将面临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本文也是我们“低欲望社会中产教育”主题系列的第二篇。(第一篇👉只有40%中产孩子能超越父母?原来“中产破产三件套”仅仅只是开始…)
8月25日(周日)下午2点
斯坦福妈妈、哈佛导师、普林斯顿学长、
牛津学姐、SAT名师面对面盘一盘
国际高中的时间&精力&金钱该怎么合理配置?
用“计划经济”教育思路
培养“市场经济“下的孩子,是危险的
在文章开始,我们先引入一个心理学概念——驱动力1.0/2.0/3.0时代。
驱动力1.0 是生物驱动(原始时代,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驱动力2.0是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工业革命,萝卜大棒式高效率管理):驱动力3.0靠是内心的满足和享受,是内部驱动力。
毫无疑问我们经历了很多年的蓬勃发展,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完成信息化和网络化之后,目前在进一步完成着智能化的转变。固然最近经济似乎走上了比较慢的轨道,内外部的原因很复杂,也有新的经济类型对劳动力和人才质量和要求变高,而需求的数目下降的原因。
未来经济走向大趋势肯定是走向智能化的。即使有走向计划经济的短期行为,而最终也不应该走向计划经济,因为那将让劳动者失去更多动力,更多创新力和最终的竞争力,会走向萎缩。
然而面对变化,人们不但没有直面智能化的未来,选择了正导数(往前看),去参与创造新的机会,反而选择了负导数(往后看),去争夺过去不太抢手的而可能会幸存的机会。
我前面文章做的预测:人工智能时代的技能的需求应该向上挪动的,机器的能力提高,人从使用工具走向调动工具,创造价值和使命的定位,管理专业化的工具。我将其称作有企业家精神(主动工作)的新通才。
而现实中大家的反应是从金字塔往下走,寻找迟钝的缓变的机会,甚至追求变成做低技能的社会工具。
固然新的经济模式效率更高,需要的劳动力似乎更少,但是多少人能够跟上这个新趋势,取决于大家的心态,是否积极地拥抱和对待未来。
又有很多人会说稳定和生计才是他们的追求。
毫无疑问追求是有层次的,基础的要求如生计需要更先满足。扎根较基础的行业,比如农业和能源行业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注意。但是千军万马去挤踏基础的行业则是非理智的做法。
我们要知道经济产业是个系统,如果没有金融,商业,哪有活跃的经济和丰富的就业机会?一个悲观的情绪被宣扬传递,在系统演化中反而会进一步减少就业机会。
我认为具有更加符合未来的见识和认识,并在未来之中看到你自己的位置才是更重要。只要自己对未来有足够的认知和渴望,你一定可以规划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对齐。不要让恐惧主导了自己的内心。
未来50年每个人都将为自己工作,
内驱力变得更加重要
上面说了现在的问题在于转向旧的思路去解决新的问题。我想习惯于以旧的情怀和思路去解决新问题是人的一个惯性。我们很多时候不只是不敢面对现实,更是不知道该去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计划经济时代有包分配的说法,当去除包分配的做法时候,开始了市场自由选择。但无论如何是一样的成绩好的就会被选择。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被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奖励,就是外部激励,就是“萝卜“。那学术表现不好,就是“大棒”。
最近读到丹尼尔平克的书《驱动力》,他就讲到“萝卜+大棒”的做法就是驱动力2.0的表现。他说“萝卜+大棒”的做法有缺陷:
比如消磨内在动机,随着时间推迟降低真正的表现,会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磨灭创造性;
排挤好的行为, 助长作弊,短期行为和走捷径的行为,也会上瘾成为定势。
《纳瓦尔宝典》作者纳瓦尔·拉维坎特(他是Uber和推特的早期投资人 )有个著名的论断:信息革命是去除(undo)工业革命形成的大公司的多层级式的雇佣模式——将未来的工作结构与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的工作结构相提并论,他们在合作部落(cooperative tribes)中独立工作。
这些人按纳瓦尔的话讲就是为自己工作。这和我上篇文章说的新作坊概念很类似(戳👉黄仁勋预言新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这一次,中国“应试教育”真的走到尽头了…)。
他预测,在未来50年里,每个人都将为自己工作,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重大转变。
在多层雇佣模式里,在我看来,你的价值就是你的技能和知识,那在未来这种新的合作对你的要求就是更加全面的。我认为首先是知道问题,价值和驱动力所在。被动的被雇佣将变得艰难,而主动的创造和涌现将日益成为主流。
在被雇佣的关系中,假设工作是不令人享受的,是一种钱和吃苦之间的交换。尽管有人在提胡萝卜大棒的缺陷,但正由于工作不令人享受,需要为人们付出的劳苦作出补偿,这种奖惩方式依然被广泛使用。
而在可预测的新经济模式中,则是需要驱动力3.0 了,内驱力(intrinsic dive)是非常重要的。是个思维模式的大转换。
通常人们以为内驱力是一种力量,其实是一种机制。丹尼尔平克认为内驱力有三个支柱:自主性、掌握性和目的性。
就是知道事情在自己掌控之中,用自己习惯和自然的模式工作。自主性的反面就是被他人控制。自主性的四个关键元素是任务(Task),时间(Time),技术(technique), 队伍(Team)。
人们需要对自己所做所学的事情有自主权——他们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以及如何做到的。关键做法,就是要用有限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自我不断提高的意愿。
平克讲到掌握性的三大准则:
(1)掌握是关乎思维方式的,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要有成长性思维的理念,不断进步;
(2)掌握是痛苦的,心流让你感觉到那个时刻的幸福,而掌握是要很长时间的,特别是自己想放弃的时候;
(3) 掌握是渐进的,可以逼近而很难达到。
就是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与世界链接。这是自驱力的最关键部分。
驱动力2.0的目的是物质奖赏,而新的驱动力的目的性可能是更高的,有可能是关乎自我心理和价值实现的,也有可能是服务他人的,也有可能是解决一些关键问题的。
实现自驱动的关键就是就是把自己的做的事情放在更大的场景里。我觉得这一点尤其关键,因为这一点是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理解和对自己的定位。而且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找到持久有力的动力。
这里也颇显技巧性,书中讲到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一幕“刷篱笆墙场景的故事,对我蛮有启发:
汤姆·索亚被姨妈惩罚去粉刷他们的篱笆墙,汤姆·索亚年轻,自然也想去玩。一开始他想挑拣出几件小玩意儿,用这些东西收买别的男孩子替他干活,但是细想这些东西还不够分量,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紧接着,他有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他拿起刷子,不声不响地干起活来。过了一会儿,洛吉斯过来了,一边吃苹果,一边准备嘲讽汤姆:说:喂!汤姆遇到麻烦了吧,是吗!” 汤姆没有回答,继续像个画家似的进行粉刷任务。
当吉洛斯嘲笑他是被逼迫干活时,汤姆说到:“嗯,你认为可能是干活。我只知道,这适合汤姆。……有哪个男孩子每天都有机会粉刷篱笆墙呢?”
“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珀蒂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这么一来,一下子把刷篱笆墙这事变得具高大上,非人人能够胜任之。洛基斯最后用苹果交换得到了这个“干活”的机会。汤姆就这样,吃着别人的苹果,把一路走过来准备嘲笑他们的小伙伴变成了免费的劳动力,当然,他们还心甘情愿购买了这个特权。
汤姆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那天结束时,十几个男孩为他画了栅栏,而他悠闲自在,尽情地玩耍。他干活的同伴很多,他们不仅以实物形式得到干活的特权,而且还十分卖力,墙整整被刷了三遍。汤姆自言自语道,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
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
其实,我在生活中也下意识地给孩子使命,目的性和自由选择来增加孩子们的自驱力。但我总体上观察,东方的家庭似乎更注重结果或者说掌握这个结果,总体上来讲目的性的培养上就要差一些。
这个相当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因为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的催化剂。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道该那这些做什么用处,
而西方的家庭似乎整体上更善于保护或激发孩子们的目的性。但在自主性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外部考核(大棒),就很难开发出对知识的很好掌握。
如果孩子们足够聪明和目的性,还是可以做出很好的成就的。对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但目的性的开发应该是在前或者是同步的。
而在如今的经济的转型,目的性变得尤其的重要。
「 写在后面的话 」
根据纳瓦尔的预测,信息革命是去除工业革命形成的大公司的多层级式的雇佣模式。将未来的工作结构与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的工作结构相提并论,他们在合作部落(cooperative tribes)中独立工作,或是一种新作坊的模式。
那在这种新的合作对你的要求就是更加全面的。我认为首先是知道问题,价值和驱动力所在。被动的被雇佣将变得艰难,而主动的创造和涌现将日益成为主流。
培养孩子们的自驱力,帮助他们建立目的性,主动性变得格外重要。在驱动力3.0的框架下,自驱力有三个支柱:目的性,自主性,掌握性。
这三个支柱是我们培养和检查孩子们自驱力的关键要素。我们强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的,但目的性的开发应该是更重要的。随着经济的转型,目的性变得日益重要,有目的性后参与感和毅力都会变强。
我自己的孩子们在高中阶段都有做小的初创企业的努力,这不是为了显得好看或申请大学。而是年轻时候的犯错误成本低,可学习的东西多和成长的空间大。这中间可以培养主动学习和主动工作的精神。
平克在《驱动力》书中有一个父母和孩子谈话的二十个主题,大家可以参考。
👇滑动看详情👇
我承认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很难去做出独立的改变。但我的建议是培养孩子受挫折时候躲避第二支箭的能力,不要自恋和精神内耗。当社会中人们普遍消极保守和被动的时候,我们反而要转变思维主动地观察,学习和创造,从自己内驱力出发,建立自己的优势。
现在年轻人就业艰难,很大程度是因为被动雇佣的衰落,主动学习和主动工作的兴起,培养孩子驱动力3.0,从内心出发找到真正的享受和志趣,应该是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必要转变。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直播讲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