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在我眼里,摄影就等于黑白。”
本文转自:Life and Arts集锦
随着时代的快速膨胀,摄影已经成为现代人记录生活的方式,拍摄的方式不局限于专业性的相机,手机所能承担的义务趋于完整,而记录生活也越来越自由与普遍,创作者与观者的界限已经趋于模糊。
在观看繁多的影像时,人们自然地摒弃了传统审美的框架,不会斟酌朋友圈的构图是否精美、曝光是否准确、颜色是否浪漫。讽刺的是,反而这样的影像更多与生活共影,回归到了记录这一纯粹的行为。这也和森山大道的观点不谋而合 -- 记录而非刻意表达 。
正如当年他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日复一日地走上街头,纯粹地进行真实的记录。近日,山灰艺术社区联合所在何东旧居主办“森山大道:记忆·记录”在上海开幕,追溯了这个传奇摄影师用初心记录的过程。
游览者在“森山大道:记忆·记录”展览进行打卡。
拍摄:薛炜伦
时间倒回到1938年的日本大阪,十月的日头依然毒辣,日本国内外正处于紧张的局势之中。战争的持续,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国内经济,在这一年,池田市一位职员家中迎来了一对双胞胎的诞生。悲喜难料,世事无常,两年后,哥哥森山一道不幸早夭,家人为了保佑次子平安,为其给“一”字填上了”人”,取名森山大道。
这个名字早期与摄影其实并无瓜葛。普通的家庭,身为保险销售员的父亲,不得不忙碌辗转,欠缺关爱的童年,正是每个厌倦学习的少年人常有的背书。正如画本里的那样,年少的森山并没有去读正规的高中,技校的日子也因不久后父亲的离世而难以维系。迫于生计,年少的他只得走出窝缩的校园,与众人瓦合。从平面设计到商业摄影,枯燥的工作压的森山无所适从,1959他转投岩宫武二门下学习摄影,两年后毅然辞职,奔赴东京寻求同道的日本青年艺术家联盟“VIVO”。同年,森山大道拜入细江英公门下,作为助理参与了三岛由纪夫摄影集《蔷薇刑》的拍摄和制作,获得业界好评,至此这位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师开始了他延绵至今的艺术生涯。
森山大道作为细江英公的助手时,协助细江英公拍摄的图片《薔薇刑》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
森山的出现并非偶然,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二战后的日本摄影得到迅速的发展,巧合的是,森山大道的成长轨迹与日本摄影的发展几乎紧密贴合,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战后的颓然中,空虚的市场被欧美商品文化强烈地冲击着,经济,文化,艺术,都难逃一劫,人们一方面接受着外来文化的粗鲁熏陶,一方面存留着民族本源的抗拒与不甘,而森山就是成长于这样的时代下,这份独特而又限定的民族性格,逐渐形成了他日后作品中的民族敏感性,也因此森山所受到的艺术影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东方美学表现 ,更有着美国叛逆主义的影子,故其所带来的艺术表象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种融入了本土性的亚洲变种。
威廉·克莱因作品集《紐約》(1956年)中的摄影作品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
受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启发,森山大道的镜头语言有着相似的风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冲击从而击垮观者的视觉经验,引入一种全新的影像状态。而相较于克莱因,森山大道更为注重的是其那份“完全用镜头压缩,毫无情绪投入”的纯粹摄影行为。是一种将摄影作为生理化,器官化的状态。他将这种粗犷的、本能的、生物的、天然的状态拆开揉碎,展现在其影像作品中,成为了那些看似“摇晃、失焦”的手法。底层传递的是一种极纯粹的视觉表现形式。因此技术上的瑕疵并不能成为诟病的方向,毕竟从生物的本能上看,一切脱离生存几率的严谨与苛刻,都是对生命的不尊和矫揉造作,就像我们不能让一个饿得发昏的人讲究餐桌礼仪。
上:《PARIS(巴黎)》, 1988/89,森山大道,银盐相纸,8 x 58cm
中:《 Light and Shadow(光与影)》,1982,深山大道
下:《tray Dog,Misawa(野犬)》,1971,森山大道, 银盐相纸
104 x 136 x 4.5cm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与SNAPPP
回到现实中来,经年累月的拍摄中,森山大道多数摒弃对取景器的依赖“我拍照的瞬间,真的几乎没有在看。我没有看取景器,而是斜斜地往下看着路面。”
上:《HOKKAIDO(北海道)》, 1978,森山大道,银盐相纸,22 x 32.5cm
下: 《Yokosuka》 ,1970,森山大道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与SNAPPP
“在我眼里,摄影就等于黑白。” 要说森山大道最为代表的东西,对于黑白的运用断然是典型的。黑白影像自摄影术诞生起,便有着自己发展的轨迹,从早期的画艺摄影,到完善,精细的暗房技术,黑白摄影一直以来都有着崇高的地位,森山如同突然崛起的新秀,毫无疑问地给了黑白摄影一份新的可能。外界陷入误区会觉得粗颗粒、高反差就是森山大道带来的变化,其实高反差不过是摄影史上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起源于版画,最早运用于1930,那时森山刚刚长大。但为何说森山有这独一档的表达,主要来自他对黑白纪实独特的理念:“提到黑白精神,我觉得有三个特点:抽象性、象征性、梦之性格。将这三个特点融为一体,成为比人的眼睛所看见的更为强烈的印象。通常人们所目睹的,是形形色色的彩色空间,但是,若能通过黑白照片,则可以看见另一个现实。”
上:《RECORD NO.19 (ITALY)》 /《记录NO.19 (意大利)》, 2011,森山大道,喷墨打印相纸,104 x 137 x 4.5cm
下:森山于第二期《挑衅》时加入杂志 ,《Provoke no.2 》(右),1969,森山大道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
那是一种生猛的、追求复制性、表面化、器官化的黑白影像。从始至终森山都没有过对技术、暗房酷爱,他反感暗房枯燥又严苛的过程,抽烟、喝酒、杂乱无章才是其对暗房的态度,甚至他喜欢在醉酒后去暗房,因为这样可以在不觉中度过枯燥的时间。而那由后期手法带来的粗糙的颗粒感,恰到好处地将森山对于世界的状态呈现了出来。
上:《AUTOBIKE (摩托車)》, 1974,日本杉并区 ,森山大道,银盐相纸,38.5 x 57.5cm
下:《PARIS(巴黎)》, 1989,森山大道,银盐相纸,21.5 x 32cm
图片信息来源于KAWI FUNG
《记录》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森山持续至今的作品,这一名称,看似随意,其恰到好处的衬托着森山以及“挑衅”团体的理念:摄影不是艺术,更不是社会纪实,就是经过世界、记忆、复制、随时随地、不折不扣的记录。一种面向赤裸的现实本身、更为开放、更为彻底的美学主张。相较于艺术与纪实,记录无疑是最原始、最天然的。
摄影的最大特点是其记录性。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照片,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的记录。
展览的开启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影集《记录6号》,谈及其动机,森山表示:“《记录》停止后我就一直挂念不已。对自己停止《记录》的行为感到不争气或者说是懒惰,总有一种负罪感。当我重新开始时,心中发誓,这次一定不会再停下来,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不仅仅是一段时间的留存,更是森山对摄影本质的一次深刻讨论与回归。摄影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而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世界客观景象交融的见证。
左滑依次观看图片
“森山大道:記憶·記録 上海站”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山灰艺术社区
记录,这一行为,本质上是对信息的捕捉与留存,进而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当代社会,拍摄已成为人们偏爱的记录方式。拍摄、观看、思考成了一个皱巴的整体、难以分开,独立。作为名词,记录则化身为那些被固化的信息材料,承载着过往的片段与记忆。像摄影评论家饭泽耕太郎讲的那样,摄影的美妙在于其 “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界线深具流动性”,这种状态让摄影成了一个开放而包容的艺术媒介。而《记录》正是这一思想的外放产物。
“森山大道:記憶·記録 上海站”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山灰艺术社区
《记录》收录了森山大道游走于世界各地的影像,正是他对自我探寻的记录,不单是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也记录了他与日本摄影一路走来的改变,各个时代的影子被压缩到了一期期的记录中,他的摄影历程就像是日本摄影发展的缩影。“记录是客观的,但记忆是主观的。照片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将客观和主观混合在一起。我拍摄的一张照片可以刺激某些人的记忆,使它在现在重新焕发新生。不论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看到它的时刻即是现在,因此意义总是在现在诞生。”
场所是空间与意义的总和,空间是普遍的,但场所是特殊的, 而时间的洗礼赋予场所的意义与森山作品的时代性,为当下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达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属性。而在当今这个数字化与现实交织的时代,观看者可以从多种方式观看到一个特定的空间,但很多感受不是物理距离的跨越所能体会的。
上海何东旧居外部与内部图
图片致谢山灰艺术社区
本次何东旧居的首次开放,恰巧是作为为止中国最大的森山大道摄影展的场馆,这栋矗立在现代都市里的老洋房,在送走一个又一个老邻居后,终于又见面于这个时代。这座本身承载着年代的建筑,包裹着时间的跨度与维度,展览共分为上下两层、十六个展厅,共展出了森山大道的116件作品。一楼主要展示明胶银盐作品,银盐的颗粒提醒着观者影像的质感,强烈的视觉状态,冲击着观者的视觉感受,而二楼则展示了他的帆布丝网印刷作品,相较于银盐丝网的质感又有了新的体会,像是两个性格相仿却不同的双胞胎。
2007年,我去过上海。那里的现代化都市与古老街道的对比深深吸引了我。
这座充斥着冷白的老洋楼,凝结了时代的记忆,欧洲古典风格为主的非典型美国风格建筑,有着巴洛克、文艺复兴的文化特色,描清了那时上层人士的精致审美与阶层文化,这份独特的历史状态完美地将森山的作品拢进了曾经的时代,却又有着当代的冷静与客观,不同于以往就这样一份全新的呈现被山灰艺术社区拿了出来,当这件对阶级性的打破跨越了时代被真实地摆在了观者面前,像是多年前的森山坐在身旁,手里的烟还未掐灭,表达着自己对旧时代的批判。
这次山灰艺术社区的策划下,森山大道摄影展从西安的工业建筑跨越至上海的老洋房,不仅是地域的迁徙,更是一场文化间的交替,用独特的场馆空间,讲述艺术与时空联系,而独到的策展理念,让森山大道的作品在不同城市、不同建筑构建新的意义。
西安山灰艺术社区
图片致谢山灰艺术社区
“观众观看这些被记录下来的照片时,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欣赏。因此,即使是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观众也会有不同的感想。”但相对地在无任何记忆经验的人看来,缺少的共鸣自然要从当下的直观要素中找补,这也是现场布置的意义。
森山独有的影像魅力与这座赋满历史的建筑塑造了新的空间,而每一位前来观看者,都成为了重新编织当下的作者。过去与当代的交织是独属于如今网络文化的产物,打卡、仿拍,观众不仅是作品的观赏者,更像伙伴,与森山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突破了时代与年龄的隔阂,向那份来自森山的孤独、叛逆与自由,碰拳。
时刻记录的心情交相呼应,正如森山本人的建议:“最后请各位一定要记得拍照,真的绝对要尽量多拍一些照片。因为没有量,哪来的质,这是我唯一的讯息。”
“森山大道:記憶·記録 上海站”摄影展
主办方:山灰艺术社区
2024年6月29日——10月7日
地址:上海何东旧居
撰文:薛炜伦
编辑:Rachel
排版、实习编辑:Kira
展览图片致谢
山灰艺术社区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