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为孩子科普的!
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安妮麦克马克曾分析过,孩子大量的提问是来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给孩子进行科学启蒙,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掌握更多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面对孩子的提问,爸妈们一定不能忽略,应该给与积极的回应和引导。
今天推荐的这套《万物有秘密》,是专门写给5~12岁中国孩子的生活科学书,从历史知识和制作方法上科普万物由来,培养孩子对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内容包括传统美食、传统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三个主题。书中用分步骤的解构式方法呈现了40多种物品的制作方法,共360多道工序,既有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也有现代制造业成果。
我们是这样为孩子科普的!
书中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该物品的历史来源、组成材料、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
豆腐是“点”出来的?
肥皂为什么能清洁身体?
古人怎么刷牙?
宣纸保存千年的秘密?
一个不起眼的小物品,原来也大有来头!
进入正题,我们“邀请”了活泼可爱的古装小人儿带孩子走进工坊和工厂,详细地讲解物品的制作流程,相信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能给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打铁可是力气活!
化身蜘蛛侠,严格把好质量关!
饺子也可以吃出花!
制作过程中会涉及不少专业知识哦,为此,我们准备了“知识点”板块,让孩子理解起来轻松无负担,而且,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学到啦!
配备音频,一一对应书本中介绍的44种物品,课外时间听一听,既学到了知识,也练习了听力。扫码就能收听哦!
对于生字难字,书中也会进行注音,协助孩子自主阅读。
书本的制作也很棒。
20开设计,精美印刷,排版清晰,不会造成眼睛疲劳。 全彩内页,精选中国风素材,孩子一看就会爱上。
这套书的“发光点”
01 44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涵盖三大生活主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从小小的牙刷、镜子,到精致的饰品、乐器。这些东西都不是天然那就存在的,而是要经过人们反复加工,制作、改良之后,才能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
一个简单的玻璃杯,制作的过程如果不退去热应力,那么它有可能在装热水的时候破裂;一支小小的牙刷,那它的每一根刷毛都必须经过打磨才不会刮伤牙齿;一块玻璃要经过镀银、镀铜才能变成镜子……不论是食品还是物品,都有一个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过程。
02 300多张可爱插图,打造浸入式情景,将科学融入到生活中
为了让孩子能更通俗,更容易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书中采用了300多张可爱插图,对应300多个制作步骤,用更有趣的方式,了解物品的制作过程。
例如,在美食篇中【一起包饺子】时,书中先是给孩子介绍了吃饺子这一习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让孩子明白饺子包含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书中会用一幅幅生动可爱的插图,清晰明了地给孩子诠释饺子的制作步骤。
可制作flash动图展示制作过程。
期间,还给孩子拓展了关于饺子的“曾用名”,不仅有趣还有料。
小细节也做得非常细致认真。
就像下面这个图,贪吃的小猫咪闻着香味偷尝完饺子,还留下了可爱的小脚印呢!
这样生动可爱的插图,书中一共有400多张。通过这些可爱的插图,不仅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讲解方式有趣直接,孩子一看就能明白。
03 全书采用简练有趣的语言,把每一件食品、用品的制作方式和流程展现给孩子们,带孩子揭开神秘科学的面纱。
例如,在【木梳的制作工艺】中,我们通过大的步骤,明白整个过程是裁剪草图——锯出外形和梳齿——修整外形——打磨梳齿——雕刻装饰——精致打磨。
具体到每一个步骤,语言表达清新,巧用比喻,描述贴切,如“梳子的牙齿”“由方变圆”“拉扯的方式”等等,仿佛自己也在动手制作。
而且,时不时能看到小人儿的吐槽和有趣对话,每一个在工作的小人也充满着生命力。
每一个制作步骤清晰严谨,就像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工厂和作坊,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文化,探索万物的秘密。
04 70多个知识拓展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为了让孩子能更详细地了解每一个所介绍的物品,书中还特意增加了一个知识小版块,基本每一个物品介绍都会有1—2个知识点的介绍,用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例如:
在【美食篇】里面,孩子能了解到各地春卷都有自己的家乡特色、腊肉不止有腊猪肉,还有鱼肉和鸡肉等、用豆子做的食品有哪些……
在【工艺用品篇】里,孩子能了解到四大名砚、中国传统弦乐器和外国弦器……
在【生活用品篇】里,给孩子拓展了橡皮筋在生活中的巧妙用法、折扇的制作材料有竹木牙角、酱油分生抽和老抽……
整套书看下来,孩子们的知识面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对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很有帮助。
05 153分钟超长音频一键扫码,按主题听音频不看书也能get知识点
考虑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由父母伴读过渡到自主阅读,我们在较难的汉字和生僻字处标注了拼音,同时特别邀请了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材、小学模拟试卷的专职录音员,石晓寒老师为书中的内容进行配音。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