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危机:考验投资者信仰的时候到了
来源 | 乔令
导语:这次的添加剂事件对海天品牌的影响是相当沉重的,因为当前整个酱油行业不仅面临着增量见顶的焦虑,同时也面临着高端升级的激烈竞争。
起因是海天在日本、韩国及美国等销售的酱油配料表中无添加剂,而在国内销售的酱油中包含了多种添加剂。
标准的问题暂且按下不提,海天(SH:603288)也有高端无添加的酱油,只不过高端的销售占比比较低。
酱油行业下游最大的渠道是餐饮(B端),而海天有超过一半的销售走的是餐饮渠道。餐饮渠道也就意味着,并不需要质量太高的产品,只要性价比足够高就行。
但这次的添加剂事件对海天品牌的影响是相当沉重的,因为当前整个酱油行业不仅面临着增量见顶的焦虑,同时也面临着高端升级的激烈竞争。
二级市场之前一直给出海天高估值,一方面是因为酱油是刚需品,具备复购率高提价空间大等属性;另一方面是参考"龟甲万"在日本超过30%的市占率,国内行业的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但市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海天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全行业产量的30%。2021年全国酱油产量778.15万吨,而海天的产量是264.72万吨,因此,对于海天来说走量已经不重要了,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做高端。
调味品行业门槛
调味品行业虽然集中度不高,但行业的门槛很高,知名品牌基本都具备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比如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阆中保宁醋)中的山西老陈醋已有3000年的历史。海天调味差不多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
除了品牌上的壁垒以外,海天在制造成本上也具备了明显的优势。以2021年数据为例,海天的吨制造成本是256.75元,低于千禾391.97元,以及中炬的278元,这是因为海天的规模足够大。
过去海天在餐饮渠道以及线下经销商渠道建立的优势较为明显,餐饮渠道中销售占比明显高过李锦记,而且餐饮客户的粘性高,因为菜品一旦使用了某款调味品,轻易不会更换。
线下经销商所建立的护城河,未来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持续推进,可能会出现裂缝,因为线上销售不仅要面临更激烈的价格战,同时也会削弱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线上跟线下最大的区别是准入门槛和可展品类,对于中小品牌来说,进入商超有一定的门槛,同时商超对调味品设立的区域面积有范围限制,所展示的SKU也有数量限制。
而线上则不同,线上只要你砸营销,基本就能获得一定份额,比如牛奶行业的认养一头牛,其实牛和奶大部分都是代工的,但营销做的足够好,线上生意依然火爆。
平台化发展必然会削弱品牌的竞争力,比如盒马在啤酒、调味品以及多种品类中已经推出了盒马自身品牌,此外,盒马上架的商品基本等同于为中小品牌增加了一层背书,直接加剧品牌之间的竞争。
包括其他平台也一样,美团、京东以及拼多多,其实都在为中小品牌创造了更好的竞争环境。
然后我们再来看海天的利润率,上半年36.63%的毛利率,其净利率就高达25.08%,这说明海天的品牌力足够强。从销售费用中可以看到,海天每年的销售费用占比不超过6%。
整个消费行业除了茅台以外,不论是啤酒还是牛奶行业,销售费用率基本都在10%以上,原因就在于竞争环境上。
高估值难以维系
我们都知道估值的高低是由成长性来决定的,即增速,比如新能源行业处在能源迭代的长赛道上,业绩普遍三位数增长,市场也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
再比如茅台,在白酒行业占据了一半的高端份额,已经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品牌优势。高端品牌不仅意味着提价能力,更关键的是具备金融属性,囤货、收藏以及礼品所催生的增量远超于正常消费。
而酱油行业虽说有高端需求,但竞争激烈,更关键的是海天品牌形象并不高端,其次涉及民生品类的商品涨价空间有限,而且酱油没有金融属性。
所以,即便我们以刚需、复购率高、强现金流这三个指标来给出估值,作为消费行业,海天50多倍的动态PE,也是不便宜的。
要知道茅台的估值还不到40倍,几乎形成垄断的可口可乐估值也才不到30倍,海天的高估靠什么支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