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的“神奇动物”,扎堆出圈了
看过纪录片《蓝色星球》的人都知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动植物总会不加限制地长出奇怪的模样,俨然一座现实版的疯狂动物城。
而这几年,随着更多网红动物成为互联网顶流,很多网友又后知后觉地发现了一个事实——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寻常难以得见的“神奇动物”。
譬如,凭着一张与世无争、冷漠傲娇、方方正正的大脸走红的藏狐,它的老家三江源国家公园,便是青藏高原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靠冷漠脸成为热门网络动物的藏狐。/图虫创意
青藏高原上的“网红”动物城
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骨子里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地形上,青海有着平均超过3000米的高海拔,但也横跨了青藏高原区的青南高原,又有西北干旱区的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则属于东部季风区,“一省三区”的地形和气候截然不同。
复杂多变的地势、高寒缺氧的海拔、人烟稀少的荒野……在过去,被这些标签构筑起来的地方,在人们眼中就是生命禁区的代名词。
地势多变、高寒缺氧,这些标签构筑成人们眼中的生命禁区。/图虫创意
恰恰相反的是,坐落在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母亲河,每年能为我国及周边东南亚国家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
丰沛的生命资源、多变的地形地貌,自然能够孕育出一座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让雪豹、旱獭和猢狲好好安家。
生活在三江源的雪豹与旱獭。/图源:WWF
但对于青藏高原的动物来说,三江源并非一直是如今这副“宜居宜业”的模样。
同处蓝色星球上,即便是南极洲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科研人员近日也从雪样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而三江源并非真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从来无法在环境问题中独善其身。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曾回忆起三江源治理的艰难——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三江源冰川雪山萎缩、湿地湖泊减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经济发展也受到不小的考验。
真正的改变,还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
在过去20余年间,三江源地区先后建立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第一批国家公园,前后投入近300亿元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巡护道路、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黑土滩治理、沙漠化土地防治、退化草场改良等问题治理措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虫创意
一步一个脚印的“地球修复工程”,换来了三江源野生动物种群的飞速增长。
如今,在三江源上栖息的藏羚羊,已经由保护初期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频频被发现的兔狲、藏狐和旱獭,则用颜值晋升新一代顶流。
守护“源住民”,是个技术活
三江源的修复艰难而漫长,走过的每一步都需要有人丈量。
据了解,仅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目前就有超过4000名生态管护员在岗,负责山、水、林、草、湖为一体的生态巡护管护工作,守护三江源的野生动物种群。
所谓生态管护员,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巡护员。
目前,我国共有70多万名巡护员,他们穿梭在戈壁、沙漠、草原和大山之中,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守护着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栖息地,人均巡护范围达到惊人的253平方公里。
在今年7月31日世界巡护员日当天,被网友戏称为“狐主任”的科普博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曾赴青海探访玉树隆宝湖自然保护区。
在讲述日常工作时,负责监测黑颈鹤的当地巡护员才仁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指着前方的山峰比画了一下:“就是从这里开始走一圈,24小时。”
走完巡护的既定路线需要一整天。/微博 @无穷小亮微博 截图
为了寻找和救助野生动物,巡护完既定的路程,巡护员将野外工作当作家常便饭,却很难将潜在的危机等闲视之,从地震、雪崩、山火、泥石流到毒蛇、猛兽和蚊叮虫咬,这些随时能够危及生命的威胁,一刻也无法掉以轻心。
4年前,马堆芳和同伴曾在巡护路上与九只豺“狭路相逢”——这种群居的食肉猛兽,在团战时甚至曾创下过咬死孟加拉虎的“彪炳战绩”。
而当时,孤立无援的一行人躲在监测车中,只能通过敲打窗户和大声呼叫的方式驱赶豺群。经过几个小时的僵持,豺群围攻未果后,渐渐失去耐心,一行人才有惊无险地离开。
对于马堆芳来说,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来到祁连山当上巡护员之后,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一直是过去30多年的家常便饭。
困难与危险是当地巡护员的生活常态。/微博 @无穷小亮微博 截图
事实上,对每一个巡护员来说,巡护工作的困难和危险从来都是生活常态。
近日,vivo联合澎湃新闻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巡护员,这片保护区动物种群繁盛,仅黄河乡就有289只黑颈鹤,藏野驴则达到24500头。
但平和的环境之下,860多名巡护员同样也要面对“甜蜜的危机”——草原禁猎数十年,黄河源凋敝的狼群渐渐繁盛,而当前670只狼组成的狼群已经超出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
“武装”好自己,是巡护员的头等大事。/微博 @无穷小亮微博 截图
好在,随着全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提升,不少科技企业开始为巡护员保驾护航。譬如,vivo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国家公园守护行动”。
科技之美,盛放在极境
在去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我国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江源、武夷山、祁连山等地也在当时正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
作为国家公园的一线守护者,巡护员同样需要一场及时的升级。
从今年7月发起“国家公园守护行动”以来,vivo怀着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公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初衷,让设备捐赠和巡护员培训的公益行动持续进行,先后在祁连山、东北虎豹、三江源国家公园落地。
这场针对巡护员的公益行动,将围绕“智慧化”“安全化”“专业化”三个关键词进行:
在硬件上,该公益行动为巡护员配备了包括了智能手机、手表、充电宝、急救包等专业巡护设备,提升巡护专业度,保障巡护工作安全开展,提高巡护效果和效率;
在软件上,数智巡护解决方案和巡护能力培训将提高巡护员的专业技能,并满足生态拍摄、野生动植物及环境因子的监测、安全健康监测、紧急自救等需求。
此外,vivo还将联合公益机构以及专家,开发公益性质的巡护员课程体系,并在合适的时机向全国巡护员免费开放。
借此机会,vivo也希望联合公益机构、权威媒体共同发声,聚焦国家公园以及巡护员群体现状,让更多公众看见守护中国绿水青山的巡护员,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如今,在第一批国家公园成立刚满一周年之际,vivo等科技企业带来的科技之美,在人迹罕至的秘境迅速盛放,创造人与动植物和谐的生态,用科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三江源动物种类。
这无疑是一份多多少少有些惊喜的科技之礼。
对于年底即将召开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来说,“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想终会实现,但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这一天的到来可能比想象中更加早。
[1]三江源:“中华水塔”日益坚固丰沛 | 新华社
[2]地球“最干净”的地方南极洲已有微塑料污染:首次在雪样中发现 | 澎湃新闻
[3]今天是“世界巡护员日”,致敬“美丽的孤独” | 北京日报客户端
[4]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者 | 青海日报
[5]世界巡护员日 | 揭秘你不了解的巡护员工作 | 阿拉善SEE环保机构
[6]“豺狼虎豹”四兽之首的豺,杀伤力有多强?传闻敢跟老虎叫板?| 迷你科学星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