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互动体验区;国家疾控局回应“层层加码”问题丨科技早新闻
13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该星将有力提升我国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13日,科技日报记者探访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互动体验区。现场有“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打卡机、数字人互动、XR演播室、8K超高清电视制播系统等各种展示体验项目,科技感十足。>>更多详情(科技日报记者 朱丽 周维海)
近年来,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的海量光谱以及欧空局盖亚卫星的高精度自行数据,由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澳大利亚斯温伯恩理工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约为5500亿倍太阳质量。该结果相比国际其它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缩小了近一半,精度提高了近一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来源:科技日报)
12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重要进展。通过综合集成多种可在时空尺度衔接的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13日,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表示,针对当前有地方存在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前期组建多部门组成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他强调,“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投料开车,生产出的产品性能可媲美国外同级别。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中国石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移植到小鼠体内的微型类脑结构可以发送信号,并对小鼠胡须捕捉到的环境线索做出反应。该研究证明从人类干细胞中生长的神经元可以与活啮齿类动物的神经细胞结合,或可为人类大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12日《自然》。(来源:中国科学报)
研究人员将人类大脑器官(亮绿色)移植到一只新生幼鼠的大脑中,创造出神经元界面的混合大脑。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
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1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叶轮直径最大、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外骨骼“靴子”,能帮助使用者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走得更快、更高效。该研究结果演示了可穿戴机器人的一种新设计方法,展示出这类装置在未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来源:科技日报)
当地时间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由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双星在太空中形成“指纹”的图像。这个罕见的宇宙景象由恒星及其伴星产生的尘埃环组成。(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NASA官网
30纳米,一根头发丝的两千分之一;137亿光年,接近宇宙边缘……从30纳米到137亿光年,一个个数字展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映照出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戳视频,一起来看↓↓>>更多详情
编辑:张琦琪
审核:岳靓
终审:王婷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