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给年轻人「建议」
作者|高琳
来源|有意思教练
ID|EmpowerLeaders
“考研还是找公司?”
“进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
......
经常有年轻人会问这些问题,不知道你都是怎么回答的?
演员蔡明在最近一档节目里,谈及“你的父母支持你选择的职业吗?”这个话题。
她说:
“经常有人让我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我的建议就是不要给年轻人建议。”
这句话让很多年轻人对蔡明路转粉,夸她有自知之明,通透!
我曾经也特别热衷给人建议,后来学了教练后有一段时间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给建议,打死也不给!
我发现领导们也常常会走向这两个极端——
要么好为人师,事无巨细地让人家按照你的方法去做;
要么全部放羊,无论员工问什么都是“你行的!加油!”。
那到底怎样跟年轻人沟通才更容易被接受呢?
世人皆苦,只不过对苦的耐受度不一样
很多时候,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是从后视镜回望过去的,因此能看得到路途中的坑坑洼洼和成长的脉络。
因此我们回望过去所陈述的,多是一种感悟。
而年轻人是往前看的,他们想要的是答案,而且最好是确定的答案,能明确地告诉他们如何从A到B。
比如,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热议的职场话题:如何和工作相处?
92岁的史学大家许倬云,用视频短片的形式为年轻人分享了他的观点:工作是雕塑你自己。
“不要躺平,躺平下来糊里糊涂,没有解决问题。”
“一转眼青丝变白发,明亮柔和的眼光变成昏糊的老花。”
“时间不等你,时间也不会原谅你。”
“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浪费世界放在我身上的资源?”
7分钟的短片,我几乎是流着泪看完的,这是一个即将和世界告别的老人在掏心掏肺地对年轻人喊话。
然而评论区里很多年轻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甚至有人对许倬云是王力宏的舅爷似乎更感兴趣……
“发言空洞,听多了就腻,太过天马行空。”
“许先生对自己的位置、工作和普罗大众的认识有不一致的地方……大部分人的工作确实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意义只是能有份收入,养活自己和家庭而已。”
“我就想躺平,怎么不行!”
互联网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许先生更容易触达年轻人,然而想要触动这一届年轻人却不那么容易。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的苦别人不懂,但其实别人的苦我们也未必关心。
其实如果稍稍去看一下许倬云的背景,就知道他从小就是在苦里面长大的。
他生下来就是「很坏的伤残」,肌肉没有力量,骨头没办法生长,一直到6岁都不能动。
3岁时抗日战争爆发,战争和死亡的阴影从此便笼罩着他,让他直至今日仍会在深夜惊醒。
只要讲起抗战的话题,他总是会哭,有时哭得像个孩子。
8岁时,他自己发明一个办法,才慢慢能站起来。可因为身体的原因,家中兄弟姐妹都能去上学,就他不能。
许倬云童年,图源网络
但就在这样离乱的日子中,他有了「自强」的信念。
后来,他的生命中,经历了更多的离乱和逃亡。
1948年,他们全家分几批迁到台湾。他和二姐一家坐同一班船,如果搭早一班,就是永远沉没了的太平轮。
“所以我跟你讲人生实苦啊,不能看见我自己苦啊,我看见离乱之世。”
之后赴美留学,经历了五次免费的矫正手术,每次都是疼痛难忍。
许倬云说,在那样的境遇之中,他常有自杀的念头,但因为动不了,连自杀都不行。
2021年,瘫痪之后又是无边无际的疼痛,但他依旧每天在工作。
你觉得这种痛苦是一般人能忍耐的吗?
可能根本熬不过来吧?不要说工作,恐怕连去工作的动力和勇气都没有吧。
人们总觉得我的苦跟你的苦不一样,我的苦才是真苦。
但经历了才发现,世间的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苦的耐受度不一样。
93岁的许倬云老先生手不能翻书,只能看电脑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做新媒体号有一条内容不知怎么就爆了。30多万的观看量,一下子就涨了3000多个粉丝。
然而还没等到我高兴,就发现评论区里从长相到学历各种质疑、讥讽……我从来没有那么高浓度地感受过陌生人的恶意,一下子就懵了。
团队劝我说:“这证明你破圈了,你应该高兴才是,黑红也是红!”
后来我无意间翻到脱不花老师的视频号,发现下面也有很多骂的。闹了半天大家都差不多啊。
这两天我在上樊登老师的线下课,他说自己经常被网友骂,什么“牙齿怎么这么黑,是不是抽烟啊?”、“怎么这么胖?”,反正是各种“不礼貌”的问候。
但他说得非常淡定,好像在说别人的事儿。
是啊,面对这种情况,你自怨自艾有什么用呢?你管不住别人的嘴,能做的只有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这不就是许老先生给出的灵药吗 ——自己掌握自己。
世人皆苦,唯有自渡。
不给建议给什么?
其实你发现没有,不管什么年纪,任何人在有情绪的时候都是听不进去任何建议的。
总会觉得,“自己的话都没有人听,为什么要听你说呢?”
所以与其给建议,不如给理解。
就好像许老先生讲到年轻人的困惑,他说:
“你是孤独的,你没有伙伴,非常非常孤独,还觉得非常无能,恐惧,怕了,退缩下来.....这个压力无法梳理,这个是叫人惊慌的事情。”
是啊,谁没年轻过呢?只不过年轻时的惊慌经由岁月变成了遇事不慌。
我们讲师在开课时,经常会有学员在一小时的对话中自己说了90%的时间,教练其实除了倾听,偶尔问两个问题,什么也没干。
但是听课的人还感激涕零地说:“太有帮助了!”
所以很多时候,与其给人建议,不如给人家一副耳朵,先听听他的苦是什么?
而且,你发现没?年轻人特别爱跟别人要建议。
但如果你主动给他建议,他又不爱听。
因为他们问的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怎么给答案都是错的。
就好像许先生讲到:
“任何工作都是缺口所在,每次你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工作,就好像一块木头上雕了几刀,就使这个木头逐渐逐渐呈现出生命。”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在稳定、专业的环境中
面对命运,探索内在
绽放真实的生命力量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