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很认真地聊一下德国

很认真地聊一下德国

时事

俄乌冲突持续了大半年,胜负虽然还没有定论,但绝大部分人都能得出一个 比较确凿的结论,那就是欧盟在唯唯诺诺中,已经成为了最大输家。


其中,德国又是欧盟的核心经济引擎。


过去几个月内,德国当局政府在对俄的态度上先是强硬表态,然后委婉中立,接着又是强硬表态,最后无奈中立,态度是来回摇摆,特别疲惫。


我在《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里,着重分析了德国的经济现状不容乐观,7月份的CPI是7.5%,PPI是37.2%,两者存在非常严重的剪刀差。


CPI反映消费价格的变化,同一时期所有商品的价格贵了还是便宜了,CPI能最直观感受到;PPI反映生产价格的变化,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商品出厂价的成本。


我以为德国7月份的数据已经挺离谱了,结果到了9月,德国的CPI达到10%,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


德国最新的PPI数据还没出来,不过8月份的PPI也迈向了历史新高峰,45.8%。


根据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IWH)10月10日发布的数据,9月德国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的破产数量同比增加34%,达到762家。


德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危险的分水岭。


为什么德国会「沦落」至此,它的未来又会走向哪里?这篇文章我试着解读一下。




有一位叫Cottereau的博主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统计历史上「世界各地区发生过的战争次数」: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欧洲是战争重灾区,欧陆板块几乎被覆盖成了纯白色。


更久远的历史我不提了,只简单阐述一下这几百年来的许多欧陆著名战争:


161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让整个欧洲变成了绞肉机,德意志各邦国就有25%-40%的人口死亡,男性有将近一半死亡;


1667年爆发「遗产战争」,国力衰弱的西班牙和法国互掐,参战的欧洲各国伤亡15万人;


1672爆发「法荷战争」,双方死亡总数超过22万人;


1701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法国与奥地利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引发了一场涉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战争,死亡40-125万;


1756年爆发「七年战争」,在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展开,战争造成90万至140万人死亡;


1803年爆发的「拿破仑战争」,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大陆,死亡人数甚至无法精确统计,仅法国的死亡人数就达到百万之多;


1914年爆发「一战」,有33个参战国,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有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1931年爆发「二战」,直接死于战争的人约7000万。


虽然一战、二战的波及范畴是全世界,但欧洲是毫无疑问的主战场之一。


欧洲战乱的频率相当高,几乎每一次的短暂和平,都是为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做中场休息准备。


为什么欧洲的战争如此频繁?具体原因当然有很多,主要有三大因素:


1、割裂的地理环境。

2、缺乏能源、矿产等工业资源。

3、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挑拨离间(重要因素)。


欧洲相对于其他几个大陆板块,是罕见的贫矿、贫能源地区。加上欧陆地区天生碎裂的地形,造成了欧洲天然容易分裂,很难走向大一统。



然而欧洲的地形再怎么破碎,矿产能源再怎么贫瘠,也只是会分散成无数贫穷小国,彼此本没有血海深仇,不至于相互屠戮得如此厉害。

根源就是挑拨离间,比如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提到:「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因此,英国总是有光荣孤立的优越感,「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它是谁,不管它所统治的哪一个国家」。


忽略掉这些自我美化、冠冕堂皇的说法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实际是,在欧洲大陆挑拨离间,阻止欧洲大一统,越乱越好。

不列颠的外交政策在过去至少五百年内都是相同的目标——要制造一个分裂的欧洲。为了这个缘故,我们与荷兰人一起打西班牙人,与德国人一起打法国人,与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一起打德国人,又与法国人一起打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乔纳森林恩《是,大臣》

只要欧洲大陆不是铁板一块,战乱频繁,硝烟不断,那作为离岸岛的英国才不会被彻底边缘化,那些因为战争而逃离的财富就全部流进英国避险。



这也是英国金融立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有极为丰富的金融投机经验。


美国作为英国体系的完整继承者,对这一套「隔岸观火、添油加柴」的成熟打法当然也很熟练。


回顾二战,最大元凶是德意日,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但也要注意到,在过去清算法西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凶」全躲在了隐秘角落,那就是英国和美国的金融大鳄们。


二战爆发的最初矛盾,源于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


大崩盘前的美国社会,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处于一种高度繁荣的状态,这时期刚好发生在美国「柯立芝总统」时期,所以1923—1929年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如此繁荣的美国,为什么会在1929年发生「股市大崩盘」?是因为英美跨国金融资本的疯狂无序扩张,它们不仅对外收割,狠起来连自己国家都不放过。


连任三届美国财政部长的梅隆,旗下就有一间梅隆银行,直接控制了美国铝公司、海湾石油公司和五家钢铁公司,是当时最大的财阀之一。


他鼓吹绝对自由化政策,支持对富人减税,对财阀一路放行开绿灯……种种因素积累,导致所有矛盾集中在1929年爆发。


美国股市大崩盘后,全世界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通过了《斯穆特-霍利法案》,这条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开始封闭本国市场。


英国也完全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在1932年2月9日搞「帝国特惠制」,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


英美提高关税壁垒的最直接后果是,日本和德国扛不住了。


原本一场关东大地震就带走了日本24万人的生命,还直接导致了1927年在日本爆发的昭和金融危机,有大量银行和工业部门悉数倒闭。


而对美国出口生丝,又是日本的重要产业支柱,当全球有三分之二的市场抛弃生丝后,日本的中下贫困人口迅速倒向了军国主义势力。


德国作为战败国,在一战结束后成立了魏玛共和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当局政府需要支付1320亿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


然而德国一穷二白,完全没有能力支付赔款,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法国。


在英美的「大陆均势政策」里,德国实力弱小,难以抗衡法国,是一个值得被扶持的对象,因此在英美调解下,不仅减少德国的战争赔款,还展开了「道威斯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恢复德国经济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1924-1929年,德国一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以美国为主的外国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


不过德国凭本事借来的钱,就没有想还的意愿,而且这些贷款基本落到了德国各大公司及企业中,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能力仅利用了60%,年平均失业人数达150万-200万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美国股市大崩盘后,德国殃及鱼池,一共有560万失业人口在抗议,魏玛共和国很快名存实亡,最后被德国纳粹全面接手了。


很难说在二战期间,法国当局的这般摆烂心态,是不是已经看穿了英美的捣乱战略,德国弱就扶持德国来抗衡自己,那自己还是摆烂算了,免得被当成炮灰。

就这样,孤悬海外的美国,成为了二战期间最安全的资本避险地方,这也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能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来看,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二战的发起者,罪行确凿,但真的要溯源根本,是英美政客的大陆均势政策、是英美跨国金融资本的殖民收割,才导致事态一步步失控。




二战结束后,欧洲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虽然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下逐渐复苏,却几乎失去所有殖民地和广阔无垠的市场,笼罩在美苏争霸的阴霾下。


支离破碎的欧洲国家,在痛定思痛下,由德法主动联合,一步步成立了欧盟。


当欧元正式诞生那一天起,就意味着27万亿美元市场的欧盟区,从此不再用美元结算,相当于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场。


英国同样加入了欧盟,最初它想的是瓦解欧共体,后来就想着能不能从中获得好处,甚至是成为欧盟的老大,姿态心高气傲。后来受不了德法态度,也受不了一群穷要饭的东欧南欧国家,还有庞大的拖油瓶难民,收支账面一算净是亏损。


在英国脱欧后,欧盟的核心领导国是德法,法国主导欧盟的政治,德国主导欧盟的经济,后者一步步成为欧盟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德国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当欧盟的真正领导者,但德国又是一个天生畸形领导者,有道德太监的问题。


从二战持续到今天依然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原罪,让德国无法以「白人基督徒文明」的状态来整合欧盟。


只要德国提出一些民族、白人和大家庭等「模糊且危险的概念」,那些心有余悸的欧洲国家马上就会想到「纳粹」,彷佛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德国变得十分警惕。


德国虽然再三保证,让自己和纳粹完成彻底切割,却还是需要一个更宽泛的、能被欧洲国家接受的观念,能让这群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成为共同体。


最终,德国选择了大爱无疆的「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就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对的思想和大道理,比如要自由民主,要保护环境,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战争等等。


最开始,德国用「普世价值」的基石来整合欧盟内部的思潮和凝聚力,是成功的。


回顾以往的爱恨纠葛,欧洲人自己也打累了,大家都想要化剑为犁,好好过安稳日子,因此欧盟经历了七次扩充,成员国从6个增至28个,发展相当神速。


但问题在于,「普世价值」是一种没有明确边界线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它很容易被外界的思潮影响。


今天这个团体提出了绿色环保理念,另一个团体在呼吁碳排放问题,其它团队更加激进,要关闭工厂,要原生态环境……当普世价值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边界约束,最终只会一步步反噬,给自己戴上沉重枷锁,成为了极端「白左」,而且整个过程几乎不可逆。


要保护环境,于是在各地游行示威,逼迫政府关停工厂,停止使用核能;要文化多元性,要尊重女性,要发起LGBT行动,结果成为互相攻讦的重要武器;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可以忍受流民难民对社会造成的恶劣破坏;要追求原生态,于是禁止任何援建开发……


欧盟当然也能从白左思潮中赚到许多利益,比如环保事业,欧盟通过向全世界输出环保理念,兜售经过验证的价格极贵的环保设备。如果不买欧盟的环保设备,一旦进口到欧盟市场的商品查出在碳排放方面超标,那就得加重税了。


还有在德国的难民事业,已经形成一整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背后有一个个利益集团在经营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方面诉求,比如从白左选民的捐款和政府拨款中持续吸血,比如通过环保操纵民意。


但整体来说,白左思潮在欧盟内的危害和局限性是相当大,游行的民众就像巨婴,既要制裁俄罗斯,捍卫乌克兰的民主,又要政府提供廉价的天然气,反正横竖不肯吃亏,两样都要有,至于怎么解决,让政府自己想办法,想不到就下台。


德国是最早嚷嚷要环保的国家,烧的煤也是最狠的,后来全境启用核能,建造了十几座核电站,顺利完成了转型。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民意汹涌,只能被迫关闭了核电站,要在2022年全面废核。


就这样,德国从一个领先的核电工业大国,变成了要依赖邻国输送高价核电的自废武功的典型例子。


现在德国又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痛苦决定,这一个多月重启两座燃煤发电厂,却还是按照原定计划,要在年底坚决关闭剩余的3座核电站。

德国经济部部长明确表示:不会延长核电站的使用期限。

既然用不起天然气,也用不起电,短时间内也无法用煤炭来供暖,德国一些老百姓只好提前囤木头,依靠壁炉取暖来过冬了。

以上,就是德国的绿色民意。


欧盟对于汹涌民意几乎没有任何反击之力,甚至连媒体舆论的约束都无可奈何,根本原因还是在新兴产业方面严重掉队,欧盟基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欧盟流行的所有互联网产品均来自美国,互联网的舆论审核权不在欧盟手里,对社交媒体的掌控力很弱。


更通俗地说,欧盟内部的价值观,大众思潮的偏好,舆论风向都由美国决定。哪个议员和内阁班子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在互联网舆论机器的宣传下,民众的选票很容易被绑架,也进一步绑架了欧盟的自主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的叙利亚难民危机。


美国一搞颜色革命,只需要打着「白左」的自由旗帜,欧盟为了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也甘愿被美国绑架,去支持「白左」政策,接收大量中东难民。


如果有哪个欧盟国家不同意跟进,压力会首先来自国内示威游行的百姓群众,因为民众是真的相信,自己才是救世主,都默认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如果欧盟失去了「普世思想」,就无法说服欧洲各国放弃自己的民族认同,去参与到欧盟大家庭。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读者想不明白的点,明明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美国不断煽风点火要薅欧洲的羊毛,欧洲百姓真的这么蠢,甘心被美国放血,甘心接纳百万乌克兰难民?


当然不甘心,最初欧洲的老百姓没有尝到过能源危机,自然维护这种普世价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觉得自己被骗了。


当记者询问哈里斯,美国是否会接受乌克兰难民以缓解波兰压力时,哈里斯当着波兰总统的面直接笑了起来...



哈里斯的内心想法可能是:「他们居然认为我们会接受难民?」


还有一些疑问是,为什么欧盟不能现实点,别管什么制裁,别理会北约,继续使用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最起码先熬过这个凛冬,何必苦苦养肥美国的能源财团呢?


因为欧盟是由「白左」思想凝聚起来的,一旦各个加盟国稍微为自己的民族考虑利益,稍微现实一点,那欧盟就得解体了。


在过去,欧盟可以从第三世界国家吸血,有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提供廉价商品稳定物价,有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内部高福利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维持「白左」思想的普适性和正义性。


现在真的撑不住了,欧盟的内部思潮已经在分裂了。


以匈牙利、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在持续反抗西欧的白左思想,它们拒绝难民分摊、拒绝LGBT文化,拒绝任何一切强加的道德大棒。


道理很简单,因为东欧国家普遍没有对外搞殖民侵略,反而自己经常被侵略殖民。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殖民者要东欧人一起反思种族主义,反思殖民主义,东欧人在感情上肯定没法接受,我们是进来欧盟享福的,是你们殖民者欠我们的,怎么现在反过来了?


这种奇怪的观感我们也很好解释,中国人过去从来没有贩卖黑人,也从来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没有殖民过任何国家,因此根本不需要反思忏悔,遵守什么「种族主义」原罪。


既然美国电影那么喜欢黑雪公主和黑美人鱼,那是你们对黑人族群的弥补和政客对黑人选票的讨好,尊重你们,但我们不喜欢,觉得违和难受,那是我们的表达自由,请不要擅自让我们尝试共情和理解。


当前欧盟内部的思潮矛盾就是如此,只不过它们的思想更加委婉讨巧,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俯视,破绽不多。


因此东欧国家嘴上不好明着反驳,内心是相当憋屈。



9月27日,北溪天然气管道运营公司对外声称,发现了三条管线损坏,损坏情况「前所未有」,公司无法估计恢复天然气输送的时间。


言简意赅的说法是——欧洲面临彻底断气了。


北溪被炸以后,波兰前部长在推特上写道:谢谢你,美国。



波兰和欧盟盟主德国的核心对抗也越来越多。


2022年9月1日,波兰执政党主席表示,波兰政府向德国寻求6.2万亿兹罗提(约合人民币9.08万亿元)赔偿,以弥补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和占领造成的损失。


以上种种矛盾,就是因为德国试图通过「白左」来整合欧盟内部的意识形态短板,却忽略了这是一个有27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共同体,整合难度相当大。


东欧国家只是羡慕欧盟的经济价值,加入进来是为了蹭一蹭,捞点好处,却完全不认同欧盟大家庭的意识形态;南欧国家更是享受惯了高福利待遇,干的活是最少的;北欧国家始终很高冷,与世隔绝过自己的冰雪世界……


这就导致了,欧盟内部有两方势力纠缠,一个是维护欧盟利益的本土右翼派,一个是维护美国利益的白左派,白左派不需要有什么建树,只需要阻挠欧盟的计划,干涉德俄能源合作,阻止中欧贸易投资协定,再在法国来一些黄马甲运动,就能搅乱得欧盟内部一团糟,始终成不了大事。


本土派也想反抗,结果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渠道全被白左媒体控制,许多激进的能源政策,比如德国的核电站关停计划,就是被这些民意和政治正确牵着走。


这种差距裂痕不会消弭,日后只会越来越大,甚至会造成欧盟的东西分裂,进一步削弱欧盟本来就脆弱的自主性。




德国是一个有缺陷的领头羊,历史原罪不仅仅导致欧盟「意识形态基础」的脆弱,还让欧盟没有自己的独立欧洲军。


二战后的德国,是一个被去武装化的国家,各国轮流紧盯不敢懈怠,因此在这种监视情况下,德国很难顺利提出「让欧洲武装化」的提议。


2014年9月举行的北约军事演习中,德军士兵「心酸」地将扫帚棍涂上黑漆后,当做「拳击手」装甲车上的机枪:


德国国防部大概觉得有点丢脸,只能简单回应:为什么士兵们要在上面安装扫帚棍当作机枪,我们还无法解释。


既然德国有原罪,那法国理应可以承担欧洲军的组建。


是的没错,可法国实在太拉胯了,二战似乎已经打断了它的脊梁骨,在戴高乐以后始终缺乏一位真正硬气的领导人,导致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


美国当然也不允许欧洲保持着强大军事力量,这样北约就没有了驻军保护欧盟的理由了,挑衅俄罗斯,渲染东欧战争氛围,才能最大程度敲诈欧盟收取保护费。


现状就是如此,欧盟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在意识形态和军事层面完全没有自主权。


互联网的话语权掌握在美国手里,欧洲军事则被美国主导的北约绑架,欧盟没法反抗。


2008年,欧盟的经济总量是16.3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77万亿美元,当时也是欧盟最后的机会,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欧洲军。


但欧洲老百姓更愿意将军费支付给美国,以谋求保护,提防斯拉夫人的虎视眈眈,再将节约下来的军费拿去搞社会福利。


到2021年,欧盟经济总量是17.09万亿美元,欧洲军遥遥无期,而美国已经达到23万亿美元了。


2011年,欧洲上榜500强的企业有164家,到2021年,上榜数量减少了41家,欧洲的高科技公司只剩德国SAP、瑞典爱立信,荷兰ASML和芬兰诺基亚等撑颜面了。


我查了一下最新的汇率,欧元兑美元是1:0.97,确实夸张。



欧元在国际社会的立足基础,是来自欧盟内部的社会稳定性,一旦周边的地缘矛盾加剧,比如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欧元兑美元汇率就能从最初1:1.1一直跌到1:0.9,有超过1万亿美元欧洲资本逃离欧洲,进入到美国资本市场里。


如今俄乌冲突,可以说历史车轮在循环相似的一幕。


当美国自身遇到困难了,就可以从容挑起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誓要和俄罗斯拼尽最后一位乌克兰人,让欧盟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上始终受制于美国。


2020年,欧盟的能源自给率是42%,有58%依赖进口。


对比一下其它经济体,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美国是97.4%,俄罗斯差不多有200%。


2020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分别是:46%天然气,26%石油,19%固体化石燃料,53%硬煤。


哪怕到了今天,欧盟也仍然无法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图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矿产方面,欧盟是贫矿区,本土的矿藏开发潜力已经耗尽,对外依赖同样严重。


2022年4月,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一则报告:


回顾欧盟过去十年的原材料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欧盟的原材料贸易赤字在2016年前有所下降,但在2016-2021年间始终保持增加态势,欧盟的原材料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下图是欧盟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北溪2号管道被炸以后,欧洲能源价格进一步爆涨,对工业原材料的影响非常大。


8月,德国和法国的电力交易价格比上个月涨了20%,法国明年交付的基准电价超过每兆瓦时600欧元,较2021年初上涨超十倍。



一方面是贫瘠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是暴涨的能源价格,让德国的制造业遭受严重冲击,今年的汽车老二位置已经拱手让给了中国。


德国的工业核心依然是汽车行业,现在BBA依然能给德国赚取足够多的利润,但这里面的利润绝大部分是来自品牌的溢价,是过去几十年来在消费者心里烙印的德系豪华高档认知,却没有多少是和新能源前沿技术有关,无论锂电池、自动驾驶、混合动力还是氢能源,在德国都很难看到类似的大规模产业链推进。


而欧盟也难以给德国一个更大的施展舞台的空间,各国语言和文化割裂,无法形成完整的像中美那样统一的高效市场。


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有大量制造业永久性迁出欧盟,德国又是欧洲的最大工业核心,现状如果难以改变,德国将成为一个逐渐去工业化的国家。


10月12日,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发布秋季经济预测报告,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4%,明年将萎缩0.4%,说句德国经济危在旦夕,一点都不夸张。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由于其放缓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今年冬天,欧洲天然气价格还会飙升60%。


其实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哪怕涨到200%,当前的天然气储量也足够民用了,欧盟百姓可以勉强熬过这个冬天,但工业用气就没办法保住了。


欧洲有许多能源密集型产业被迫关闭工厂,大幅削减产能,失去了大约一半的锌和铝冶炼产能,还有化肥、玻璃和钢铁制造等行业面临冲击,德国工业订单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


9月,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对近600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分之一的公司在德国减少或中断生产,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国外。


这些德企的最主要流向地区是美国和中国。


德国《商报》在10月初报道:


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这4家公司最近累计扩大投资近3亿美元。


德国车企三巨头,制药巨头拜耳,特种化工企业赢创工业,化工巨头巴斯夫都陆续宣布在美国加大投资力度。


美国弗吉尼亚州经济发展局称,今年已有6家德国公司宣布建立或扩大在弗吉尼亚州的业务,而2021年只有两家。


不只是德国,整个欧盟产业都在向全世界流出;也不只是美国,全世界都从欧盟身上沾到了一部分利益。


只有欧盟和乌克兰受损的世界达成了。




德国会坐以待毙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德国来说,它的核心利益永远是工业,因此一切都可以妥协,军事防御交给北约,然后关停核电站来满足国内的绿色势力,廉价能源和原材料从俄罗斯进口,劳动力通过东欧和中东输入,生产出来的商品再由欧盟大市场买单。


但一旦触及到德国的核心利益,全世界都想要它去工业化时,德国当局不可能坐以待毙,前期委婉中立,后期态度就会变得越加强硬,甚至会谋求武装化。


2022年6月上旬,德国以地区安全形势恶化为由,批准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用于采购军备和军事现代化建设,国防开支占德国GDP的2%,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军费开支国。


德国外交部长还表示,德国已制定整体方案,使联邦国防军更加强大,更好履行德国在北约的义务。


在9月16日,德国方面继续说道:「我们正在令人信服地表明,德国准备为我们大陆的安全承担领导责任。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作为一个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必须成为欧洲常规防务的基石,成为欧洲装备最精良的武装力队。」


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导致东欧局势巨变,战争阴霾笼罩在欧盟上空,德国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武装化,现在一切都变得合理且迫切了。


8月31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布拉格一个论坛上发言:


冬季即将来临,我们作为政治家将受到挑战,德国民众会走到街上说,我们支付不起能源价格。我会说,是的,我知道,所以我们会采取社会措施帮助你,但我不想说,好吧,那我们就停止对俄罗斯的制裁。


我们将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只要你们需要我们,我们就会与你们站在一起,不管我的德国选民怎么想,这是我想向你们传达的。


她的这番话引来德国右翼政党和议员的批评:「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该辞职了。任何明确表示毫不在意德国选民利益的人都不能再担任部长职位。」


那欧洲的右翼政党是怎么看待俄乌冲突的?它们同样默认了美国的煽风点火,并且隐而不发,默默积蓄实力。


为什么欧洲右翼也不抵抗?因为只有当整个欧盟的民心大乱,不再关注虚无缥缈的白左思想,不再关心世界和平,反而关注寒冬能否熬过去,关注更多的现实问题时,那右翼势力的机会就来了。


短时间内让美国趴在欧洲身上吸饱喝足,损失的只是短期经济利益,如果能让德国和欧盟换来再武装的可能,整合西欧资源,那欧洲独立重生的日子指日可待。


9月25日在意大利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兄弟党领导的中右翼政党联盟遥遥领先,而瑞典右翼民主党在议会选举后也跃升第二大党。


接着是法国、德国、芬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呈现快速崛起势头。


在前几年,欧盟可是和美国差点闹掰,互相威胁要加关税,在对俄政策、防务开支和环保气候问题上都有许多冲突,双方打起口水仗来气势丝毫不输。


然而当欧盟的左派、右翼都不抵抗的时候,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整体表现就显得特别傻,特别不可思议


说句实话,欧盟的主权甚至都不如印度,印度也许很奇葩,但它真的特立独行,有任性的自由和空间,拿人民币和俄罗斯结算,美国又能怎么样。


沙特从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石油,不接受美国的发号施令,美国不满又能怎么样呢?


欧盟逐渐意识到了。


10月13日,北约14个欧洲成员国与芬兰在北约总部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全欧防空系统」的意向书。


签署国包括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挪威、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英国和芬兰。


上述15国中,除爱沙尼亚外的14国,当天还签署了一份联合采购「箭-3」和「爱国者」等防空系统的意向书。


真正的亮点在于,这个防空系统没有美国的参加。


一旦欧盟完全右转,卧底英国又退出了欧盟,美国再想控制欧洲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右翼说到底是本土派,它们更看重本国的利益,可没有白左听话。


但无论如何,欧盟短时间的产业流出已经无可避免,未来欧盟可能出现3个局面:


1、欧盟找机会完成国防独立化。


2、在欧洲各国保守势力上台后,欧盟整体更加撕裂。


3、欧洲保守势力联合起来对抗白左,成立一个务实欧盟,反对美国的割韭菜行为……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留待后续观察。


无论哪种局面,欧盟实际上都很难应付未来的局面,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所谓语言不统一、经济差异大、生活方式不同、民族向心力差的缺点尚且可以压制,在大难来临前只能各扫门前雪了。


10月11日,朔尔茨罕见表态,说不支持德国与我们脱钩,「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的选择,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也是我们承担得起投入的宝贵来源」。


这算是欧盟最近一系列乱局中的唯一曙光表态了,欧盟未来究竟是选择站在美国那边,还是中国这边,或者两边不站对外执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对未来的经济格局影响很重要。


这需要一个时间差,让欧盟内部的矛盾在凛冬和危机达成一个重要共识。

现在10月中旬,欧洲寒冬将至,留给德国做出选择的时间也不多了。


最后我想说。


老大和老二激烈博弈,俄罗斯对东方开放了中亚,欧盟却被美国狠狠地割韭菜……怎么形容呢,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两者打得虎虎生风,最后死掉的却是非常可乐。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乱纪元时代,如果没有独立意识形态+军事主权,再繁荣的经济成果都是守不住的,发展国防的最重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经济成果不被流氓抢走。


要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还是那句话:「不能把吃饭的家伙先丢了。」

—— END ——
每周三和周六更新原创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2年9月17日雅思大作文范文-这题目认真的吗?人均高情商的时代,很少有人认真骂你了德国最好的大学世界排名才第50?对此,德国人自己有话要说:关于汽车充电这件事,我们认真思考了一下【明晚19点】连线德国:考研还是留学?2023留学德国全规划!北京老百姓很认可,广州这些人可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 德国痛风灵】德国原装进口 天然促进尿酸排泄 阿赫德鲣鱼芹菜籽油胶囊又放倒一棵大树小鸡毛不认真吃饭,网友用同款玩偶当饭友它秒开动:抢饭吃香鹅杂米缐---被上纲上缐了-----热议!知乎:澳洲留学生一学期只上4门课太轻松!50分及格要求太低!你认真的吗?深度好文!认真聊一下当前欧洲的天然气危机!这个秋天,你想进入金融圈找到理想工作,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中国最后一位绅士:认真勾引,认真失身被美食耽误的烟火气古城!比泉州低调,比顺德好吃,它值得你慢下来、认真逛!作为一半福建人,我想来认真地发个声,栓Q真能折腾很多时候时间会让真相浮现出来专访丨《还是觉得你最好》导演陈咏燊:伤感的喜剧,认真地演赛事早报:英格兰拿下德比之战 伊朗憾负难偿夙愿【原创】很认真地聊一下润学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写在信里都是交心的话、认真的事《2022年德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仍是德国国际学生主要来源国德国公司一口气下单10万辆比亚迪,德媒: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德国总理访华在即,为何德国企业总能提前嗅到“危”与“机”?认真聊一下当前欧洲的天然气危机增5.2万例!关于停电,你要准备的都在这!马克龙和马斯克悄咪咪地聊啥了?卡罗琳:悄悄地,认真活下去 | 人间不指南 · 十一特辑银行又双叒叕破产?这次不得不认真地聊一聊了...德国本土职场社区评选出的德国最佳雇主,我竟然好多都不认识汉堡留学生被打,大家晚上没事不要瞎溜达,德国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德国了这个秋天,我想认真爱一场高频聊天产生的心动,是错觉吗?KY认真研究了一下——大千股坛一日一页控制通胀,美联储是认真的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