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写在信里都是交心的话、认真的事
▲ “水妈妈,谢谢你,让我们能毫无保留地踢球,教会我们,用热爱、用坚持、用友情,去战斗、去燃烧、去绽放,让万物看到我们的光。”唐佳丽与张琳艳在信中写下内心深藏的话。 (节目组供图 / 图)
“‘我相信’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书信的形式,信念的内容。我们也希望在《我相信》节目中,写写信,读读信,交交心,抒抒情,并且集中来说说人生的信念。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精神的追求。”总策划向阳说。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彭子敏 朱晓佳
“信息时代,谁还会落笔写信?”濮存昕告诉南方周末,最初收到节目组邀约时他有些意外,他已经多年没有写信了,“打个电话就完了。在当今,要交心才能写信,谈交往、谈友情、谈人生”。
在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上,85岁的戏剧导演陈薪伊,收到了69岁的“小濮”给她的一封未曾寄出的信。
写信的传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代,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书信可以是情书、是家书,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信息瞬时即可抵达的时代,还能好好静下来写一封信,读一封信吗?
2022年夏秋之际,南方周末联合咪咕视频、东方卫视共同推出书信体节目《我相信》,每期节目以四封书信串起多个生命:主线嘉宾的自述信,两位“写信人”嘉宾的书信,以及最后的“致信时刻”。每展开一封信,就打开一段平行人生,人与人之间的交集、故事脉络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
不仅要写信,还要读信。总导演、总制片人陈蓉对南方周末说:“电视节目是视听语言的结合。读信传递的是声音,信中的个人故事则通过影视化演绎的加持,给观众更为全面的节目观看体验。比如,在呈现徐梦桃的信中故事时,影视化导演就还原了还是小女孩的徐梦桃,因为看到电视中领奖的邓亚萍,在家站在用凳子拼成的领奖台上用纸壳剪成的‘金牌’给自己‘颁奖’的场景。写信人一下子就鲜活了。”
在节目主创的理解中,“信”还代表着“信念”。
“‘我相信’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书信的形式,信念的内容。我们也希望在《我相信》节目中,写写信,读读信,交交心,抒抒情,并且集中来说说人生的信念。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精神的追求。”总策划向阳说。
谁能够成为节目中“人生信念”的讲述者?节目组有一套与众不同的选择标准,总策划向阳认为:“我们选择的是在人生路上不断自我成长、有信念支撑自己并且寻找到了人生意义的人,所以我们选择的是‘成长者’。”
邓亚萍的人生就是“进攻”,她把用来防守的长胶球拍,练成了进攻的得分武器。在退役之后选择读书,从零开始学英语,从本科读到博士,读了11年。无论是竞技赛场还是人生赛道,她一以贯之的信念是:“人低了头,就不能再骄傲了,就是进攻!永不服输!”
歌手萧敬腾曾是一个不一样的小孩,因为有阅读障碍,学习困难、性格叛逆,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直到15岁遇见了音乐,有了人生的目标,一路从驻唱餐厅唱成了金曲歌王。他的成长故事还被收录进教辅阅读材料。他说:“别让你的缺陷把你一拳打倒,不一样,又怎样?”
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球员时期三进三出国家队,“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是好事多磨”。21年教练生涯,指挥300多场球赛,曾被质疑“一到关键时刻就是不行”。2022亚洲杯,她敢迎难而上,最终率领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逆袭夺冠。她说,“说努力、全力都不行,而是竭尽全力、拼尽全力。”
“这些人的共性就是他们给自己人生赋予了光,这光同样照亮了别人。他们有坚强的信念、有战斗的精神、有不放弃的轴劲。这些人的故事和信念是我们在《我相信》节目中要追逐和呈现的。”总策划向阳对南方周末说。
亲朋与知交
已经多年不写信的濮存昕,回忆当年写信的经历。“写信,其实,需要一个话题,是人的感情的空间要说点什么具体的事吧。我真正写信就是两个时期,第一个就是知青时期写信,我们家是五口人四个地方,一样的信,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弄成三份分别寄出去。后来写信就是恋爱时期。”谈及为何写信给陈薪伊导演,濮存昕说,“今天要写信,有一点值得写的,就想到了奶奶(指陈薪伊)有难处的时候,我确实很震动。”
濮存昕给陈薪伊写信的由头,是一年前的一场癌症手术。
2021年,陈薪伊因为癌症住院手术。这场手术被她强行推迟了40天,直到手头的话剧全部排演完毕。
濮存昕在信中写道:“闯过来的您前景光明,就如同闯过险滩的艄公船老大,把舵回首,穿三峡而去,到了长江的豁然开阔处,接下来,就任您戏游湖泽了。病床只是您的一个小过场,剧场才是您的主场。”
濮存昕说,“今天我们写信,其实在谈交往,在谈友情,在谈人生。我们彼此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对艺术看重,在艺术上的那种谈得来。而且我们都决意要做一辈子舞台。” (节目组供图 / 图)
陈薪伊导演在节目录制现场读完信,说起与濮存昕的交往,“我跟小濮走得比较近,我只要到北京,我就去他家喝喝茶,吃吃好吃的,就像家人一样。他现在又跟我女儿有一次特别好的合作——话剧《林则徐》,他们也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我觉得跟小濮的创作合作,就那么几次,但是有一种亲切感。”
2004年两人合作明星版话剧《雷雨》,那是濮存昕最后一次饰演周萍,在信中濮存昕也提及当年为何出演周萍:“是您的一句话让我心动。您说:‘周萍是个好孩子,我们重新解释创作这个角色。’那两年,我真就愉快地在您的指导下,饰演了一个无辜的周萍。那是我在台上最后一次演周萍。现在,我要在人艺排新版的《雷雨》中,我当导演,饰演老爷了。”
“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天生活在剧场中的人。戏是我们的根,戏是我们的命,戏是我们的魂,剧场就是我们的家。”说起与陈薪伊的交往,濮存昕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互相在艺术上的看重,艺术上的谈得来。
戏剧导演陈薪伊,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传奇一生。她半生颠沛流离,40岁才考取中戏,50岁北漂,80岁患癌,创作戏剧作品150多部,4度获得文华大奖……在节目中陈薪伊写信与自己对话:“你,陈薪伊,原名陈坪。一九三八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你的父亲不能为他唯一想要的孩子放弃一切,于是你的生母便决定带着她腹中的你,吞金自杀。你的生命是医生给的,不是母亲给的。母亲只给了你第一个名字:金生。现在的你,已是一个85岁的导演、编剧,有时还写点散文。这就是生命的奇迹。”命运给了她难度指数极高的人生剧本,而她却说:“生命真有意思,我无愧于我的生命。”
70岁时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陈薪伊给自己买了一辆车,还跟家里人开玩笑:“我有了一个‘情人’。”展信人韩雪不禁赞叹:“奶奶的生活好酷。” (节目组供图 / 图)
陈薪伊同时收到的,还有一封来自倪萍的道歉信。
原来在出演陈薪伊导演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时,倪萍曾错将角色名字叫成了演员的名字,倪萍在手写信中直面当时的错误,“我整个人都麻住了,脑袋轰的一声,除了呆站着,什么都做不了。我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陈导您。我明白您对艺术的热爱,已经超出了所有。您可以允许别人打乱您的生活,但您的舞台容不得这样的错误发生。”这件事成了倪萍的一个心结,也成了最大的教训。
倪萍说,“从这开始,我在后来的20年里,无论主持节目,无论做任何节目,只要是跟观众有关系的,我一次都没有错过。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我那一次就知道了,真的叫戏比天大。”
节目现场,陈薪伊读到倪萍信中这段往事却说:“我都不记得这件事。”
收到倪萍的道歉信三天后,在北京人艺剧场,当陈薪伊和倪萍见面,陈薪伊拥抱着倪萍,“你那信呐,可让我滴了两滴眼泪,这孩子可真是的,记那么久。”
“我特别想要珍藏他们写给我的这些信。”陈薪伊说,无论是问候,还是道歉,书信独有的郑重与真诚都在字句中得以传达。
“有来处,有依托”
京剧女老生王珮瑜的信不是写给一个人,而是一个物件——京剧老生戴的髯口。王珮瑜在台上挥过上万次胡子,黑胡子的青年,灰胡子的中年,白胡子的老年……也在台下经历了从张扬到沉稳的人生历练。髯口一摘一戴间,她幻化着京剧传承者和戏曲传播者的双重身份。“髯兄”,在王珮瑜信中也变成了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的化身。
王珮瑜将京剧中常用的黪三髯口带到《我相信》节目现场,从髯口样式、颜色、如何戴等,借一副髯口为楔子,帮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京剧的魅力,“所谓‘三’,是指其有三绺胡须,而‘黪’是指其颜色灰白,黪三髯口代表的就是中年老生的形象。”
“搂髯,是明察秋毫;撩髯,是思虑万千。推髯时我慨叹;捋髯时我安闲。抖髯时,我胆战心惊;吹髯时,我怒上心头。”王珮瑜现场展示了戴上髯口后京剧中的程式化表演特点。
而王珮瑜个人的戏曲之路,也启自一封信。
1991年,她参加上海戏校的统一考试,全科通过却榜上无名,只因全国专业戏校未曾有过招收女老生的先例。王珮瑜当场写下一封信,许下“喜爱京剧,我心已决”,进戏校后王珮瑜才知道,成角儿就是吃苦。由于入学时比别人大两岁,没有练功的底子,王珮瑜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人家压腿脚尖能够到额头,我连手都碰不到脚;人家下腰能抓脚脖子,我连眼睛都看不到脚。”
回望当时的京剧之路的开端,王珮瑜在信中却写下:“苦吗?真的苦。但我却始终有着一种老鼠掉进了米缸的欢喜。哪怕只是穿上粗布汗衫、灯笼裤,都能让我心里美滋滋。而我也足够幸运,在这样一个成功率和成材率都极低的行业里,高高兴兴吃苦,却换回了丰厚的回报。”
十五六岁时,王珮瑜就被很多人称为“小冬皇”“小孟小冬”,当导演陈凯歌为电影《梅兰芳》中孟小冬一角寻找配唱时,梅兰芳之子、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向导演陈凯歌极力推荐她,“如果你要找一个给孟小冬配唱,非王珮瑜莫属”。
但一次特殊的经历,让王珮瑜直面京剧面临的时代挑战,“我想起有一回,大幕拉开,稀疏的座儿上,皆是白发。我决意去做新世界的建设者。京剧,得活在今天。”
王珮瑜每年都在大量地复排骨子老戏,这已然成为她的功课。京剧依赖口传心授,老先生一个个地离开,“所以我每一年都在学习,去敲老先生的门,这个过程就是抢救,跟时间赛跑”。不仅如此,王珮瑜还通过“清音会”“小科班”等各式各样的方式,让普罗大众走近京剧,爱上京剧。
王珮瑜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外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
给王珮瑜写信的国风偶像INTO1-刘宇就是受到王珮瑜京剧科普启发,从“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成为“喜欢京剧”。
《我相信》节目现场,INTO1-刘宇和王珮瑜探讨中国古典舞中的“山膀”和京剧“靠山膀”动作有何不同。 (节目组供图 / 图)
2007年刘宇尝试以京剧为主题的舞蹈《梨园一生》,他在网上买了服装,对着网上搜到的小生戏妆描画,一个人开始尝试复刻京剧的妆容与装扮,记录下这一过程的小视频发到网上后获得了两百多万网友的支持,这也鼓励他坚定了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寻找舞蹈创作灵感的信心。
INTO1-刘宇在信中讲述自己与戏曲结缘的故事,一封信读完,王珮瑜说,“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有很多每天都会吸引我们的东西,但是正能量一定是长久的,我在刘宇的信中读到的这个‘正’,特别棒”。
中国古典舞中的“山膀”和京剧“靠山膀”动作有何不同?为什么“顺风旗”“圆场”的动作,会同时出现在舞蹈和京剧的舞台上?这是INTO1-刘宇和王珮瑜在节目中探讨的话题。
“因为我学了一些戏曲,发现戏曲的山膀好像和舞蹈还不一样。我们舞蹈山膀可能就是完全要把这一块无限地打开。”INTO1-刘宇边说边“山膀”动作到位,随即,王珮瑜展示了京剧中的“靠山膀”动作,和舞蹈动作向外的延展不同,京剧动作微微含胸,“中国戏曲里讲究身体不能在一个平面上”。
一封信,是讲述一个故事,也是传递一份信念,节目中说道:“戏曲与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多了解一些传统艺术,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来处,有依托。”
陌路相逢,海棠依旧
节目中的主线嘉宾会收到不同的来信,有的从未谋面,却在不同的时空为同一件事而努力,给单霁翔写信的是河南省虞城县的一名基层公安民警——苏唐诗,他便是这样一位同行者。
2013年春节值班期间,苏唐诗突发右耳失聪,不得不离开一线执勤岗位,开始用镜头记录战友们的辛劳点滴。一个偶然的机会,苏唐诗透过镜头捕捉到中国古建之美,作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故宫便成为他的镜头专注时间最长的对象。苏唐诗说起自己拍摄故宫的痴迷,“从2014年开始,7年时间里,往返故宫共计80多次,每次都是最早一个进故宫、最晚一个离开故宫的游客。”
苏唐诗镜头中的故宫,也打动了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并亲自为其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作序。
被问到最喜欢苏唐诗的哪一幅作品,单霁翔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苏唐诗拍摄的《海棠依旧》作品的喜爱,文华殿前的海棠在照片中盛放。也由此,引出了另一个关于故宫文化守护与传承的故事。抗日战争期间,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故宫人不顾生命危险,将故宫文物分批南迁,辗转经历上海、南京、四川、重庆,19557箱文物历经南迁的重重危险,一箱不少悉数完存。巧合的是,这个故事在2015年被故宫博物院青年戏剧社团 “海棠社”编排成话剧,剧名正是《海棠依旧》。
2020年是故宫600岁生日,苏唐诗选择在这一年,在家乡举办了自己的故宫摄影作品展。故宫凝固在一张张照片上,搬到了村民们的家门口。
看到村民们和太和殿照片合影的灿烂笑容的照片,苏唐诗说,他相信只要是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古建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愿用自己的影像去感染更多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即使难以表述其中万一,但我定会,倾尽全力”。
单霁翔的“致信时刻”选择将这封信写给年轻人们,在信中,他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打伞”。2015年,大高玄殿在雨中举办维修开工仪式,第四任院长张忠培教授讲话,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给他打伞;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讲话,打伞人由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接任,这叫“前仆后继”。第二个故事叫“责任”,武当山上一家姓任的祖孙三代接力守护古建筑群,身体力行地践行传承。而第三个故事则关于年轻人,《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竟引发了上万人报考曾经无人问津的文物修复岗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让他感动。
单霁翔读信的舞台下坐着的正是一群年轻人。节目组特地邀请了长沙长郡中学应届高三学子们来到现场。这所中学曾经走出过两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首任院长易培基先生和第四任院长张忠培先生。
作为故宫文化传承人的“校友”,在《我相信》现场,长郡学子们读出了一封封给单霁翔的信:“母亲节,我送给妈妈的礼物是故宫口红。”“我喜欢相声、戏曲。听《安国夫人》燃爱国之豪情;听《卖水》叹花香人美;听《乾坤带》敬庄王之海量。传统文化本身便美妙。”“我相信古物有灵,相信它们能够倾听到我们的声音。”
偶像与知交,陌生人与同行者,过去与将来,信念与力量,最终都在节目里汇成了一句句“我相信”。
王珮瑜:“我相信京剧一直会在。”
邓亚萍:“我相信体育带给我们力量,体育让我们能够战胜挫折,战胜困难,看到更坚强的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因为你从来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去试一试。”
单霁翔:“我相信‘择一业,终一生’,就能使一生都快乐地、充实地工作和学习。”
武大靖:“我相信坚持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最终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水庆霞:“我相信任何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加上有足够的幸运,你想要的梦想都会实现的。”
郑钧:“我相信勇气,真诚,善良。”
萧敬腾:“我相信爱可以拯救一切。”
梁晓声:“我相信天道酬勤,大多数个人都是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使生活逐渐向好的。我相信人心向善,不信‘他人皆地狱’,相信自己对人友善一些,大多数他人也会友善地对待自己。”
回忆过往写信经历,梁晓声说:“除了写家信之外,还会给兵团创作学习班的人寄一封信,谈你在写什么,你打算写什么,我在写什么。当然有的时候还会倾诉自己人生低谷时期的心情。” (节目组供图 / 图)
陈薪伊:“我相信生命是伟大的,千万别辜负你的生命。”
(本文所有图片皆为节目组供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