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闪游十七国 (巴尔干篇)2 - 马其顿
火车晚点一个多小时。到达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已经是于八月二十三号早上八点多钟了。斯科普里四周高山环绕,瓦尔达尔河穿过整个城市.虽然在规模上斯科普里不及其它欧洲大城市,但它仍旧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市中心不乏近代欧洲特色的建筑,也有不少罗马时期残存的老建筑。在诸多的建筑中石桥是斯科普里的标志性建筑。网上介绍马其顿文章同样不少。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的马其顿的文化和历史,可参后面我从网上搜集的信息。
斯科普里我只留了半天时间。所以仍旧采用多走景点少进博物馆的方针。斯科普里的火车站和汽车站是在一起的,火车站在二层汽车站就在楼下。所以很快就问清了去下一站长途车的发车时间,吃了早餐后出发了。我先去的是较远一点的地方。其中有农贸市场、马其顿大学和一个据说是斯科普里最早的清真寺,穆斯塔法婆娑清真寺。
我刚从清真寺出来。当时我正底着头在地图看到斯科普里城堡怎么走。忽然围上来了四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三女一男。他们嘻笑着用不很熟练的英文问我从那里来的。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先问我对马其顿的印象。我说很早就听说马其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他们马上说对对对。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听他们这么一说我马上就着问,从地图上看山上有个城堡,它是什么时间建的。本想起码他们能说出那个朝代吧。可三个孩子你互相看了看,只是笑不说话。突然其中一个女孩问听说你们只能生一个孩子。我问听谁说的,她说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从他们问问题是的表情可以看出,不只是简单的好奇,更多的是难以接受。可对这帮孩子我又能说什么呢?
接下来我先去了斯科普里城堡,然后是市中心的石桥和广场。广场旁边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凯旋门”。马其顿说起来是个国家,但实际上相当与中国的一个县。斯科普里就是个县城。但马其顿人均GDP比中国要高。行走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马其顿,被台湾忽悠了没拿到三亿美元的投资,但从大陆忽悠到了免费校车。
3 马其顿斯科普里城堡
4 石桥
马其顿之后的下一站是阿尔巴尼亚。从斯科普里到地拉那是有直达车的。但在查询如何从马其顿去阿尔巴尼亚的时候,看到最多的介绍说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奥赫里德。网上可以搜到无数的贴子把奥赫里德湖列为巴尔干最佳旅游胜地。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它四面环山有三分之一在阿尔巴尼亚境内,三分之一在马其顿境内。该湖号称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如镜,呈深蓝色,山光水色,风景秀丽。1980年,奥赫里德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几乎所有的英文旅游书上它都被列为必游之地。
奥赫里德湖的确也是在去去阿尔巴尼亚的路上,不过要绕点路。但是这绕点路对于我这个赶时间的人来说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个我后边再说。先说我离开离开斯科普里碰到的麻烦吧。
我原本打算坐一点的车离开斯科普里。车票也提前买好了。提前十五分钟上了车。是一辆十几人的中巴。等到一点还不开车。过了十分钟左右一下子来了好多人。我想这下车上满了,该开车了吧。没想到到这时候司机过来要我的票。我说我上车时你不是已经撕去了另一半了吗。那说你的票不对,要我跟他下车。我这时注意了一下车下有两个等着上车的人。明白了,他是要赶我下车,让车下的两个人坐我和车车上还剩下的一个座位。我就不里他了。这时他只好去查看其他人的票。他边查还边说了些什么。反正我都听不懂。没想到他看了一圈下来还是要我跟他下车。我一点前赶到车站就是要早点坐车到奥赫里德湖。下一班要等到两点。所以我还是不理他。这时候坐在后边的一个中东样子的人站起来用英文对我说。你的票买的晚,要下去,让下面等的两个人上来,你坐下一班车。我心想,凭你的智商,还来忽悠我。我没理他。这时候上来一个硕壮的汉子,要我下车。他刚把手伸过来,我对他吼了一句,别碰我。要我下车,先把警察找来。他楞了一楞,下车去了。
接着上来的又是司机。他开始对全车的人说话了。我虽然听不懂,但猜他一定是说,如果我不下车,车就开不了。果然,他刚说完,就有人用英语对我说,你应当下去。其中包括一个讲英文的白人乘客对我说,你不下车不开。我问他为什么要我下。WHY ME?他不做声了。中东样子的人接着说,你的票是没座位号的,要让给下面有座位号的人。这分明是欺负我看不懂票上写的什么。这时候我看了看表已经快一点半了。这样僵持下去,除非有人自愿下去,不然谁也走不了。闹了这么半天了。要有人早有人了。看来非我不可了。但即使是我下,也要得到保证能坐上下一般车。于是我拿出票对司机说,为了保证我能坐上下一班车,你先去把票给我换了。司机下去后不久,带上来了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他自称是车站调度。我说那好,把票给我换我就下去。他那着我的票下去了。过了三分钟,手上拿着另一张票回来了。特意说,这张票因为是大车票价贵一点,但你不用加钱了。我收好了票,拿了行李跟他下车了。一下车他马上对我说对不起,让你坐下一班车。我请你喝咖啡。我说我不喝咖啡。他说,可乐好吗。我说行。他把我带到边上的饮料店招手要伙计拿了瓶可乐。然后对我说对不起,你喝着,我忙去了。我开始喝可乐的时候那车开了。时间已经快一点四十了。
两点的是大车。没坐满,但还是晚了几分钟开。到奥赫里德已经五快点了。塞瓮失马,焉之非福。因为到的晚气温已经不是很高了。说实话,可能是因为来奥赫里德湖度假的人太多了,等我真正站到了湖边与网上书上介绍代给我的期望值有不少的落差。起马是湖边的水已经不很清澈了,还漂浮着不少游人丢弃的垃圾。再就是游人太多了。有的地方跟游泳的人煮饺子差不多。我在奥赫里德湖周边转了转之后,开始往山上爬。山不高,也就和万寿的高度山差不多吧。山上有座正在翻建中的教堂和奥赫里德城堡遗址。多数人都在山下煮饺子呢,所以登山的人不多。当我登上城堡后才第一次感觉到奥赫里德湖的魅力。还有我最喜欢的夕阳。
10 奥赫里德湖滨
在我边上一起看日落的还有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长者。开始在尽情的欣赏和拍摄日落的美景,我并没有太注意他。只是在下山的路上才问他是否知道在那里可以坐车回到去阿尔巴尼亚长途车要经过的小镇斯特鲁加。这样我们就边往山下走边聊。当中他还拿出了一张女士的照片对我说,她是我的女人。但不久前刚刚去世...那是一段生离死别感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听完了,我们也到了山下,他帮我找到了去斯特鲁的汽车站后离去了。
斯特鲁加距离阿尔巴尼亚边境有六七公里,是去地拉那长途车的必经之地。前面说的一定风险是能否找上当晚去地拉那长途车停车的地方。我到斯特鲁加的时候天已经基本全黑了。问了几次不同的人长途车站怎么走。都被指向一条漆黑的公路。来回来去走了三次,终于锁定了一个公路另一侧一两百米处亮着灯的小房子。走近了才看出来,周围的停车场长和候车室。那小房子是传达室。一个看更的老同志坐在那里。虽然他不懂英文,但了我地拉那的发音,很快就拿出一张纸给我画了一张地图。并写上了23:45 和7:30。指指23:45,再指指地图。指指7:30再指指不远处的候车室。我明白了。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午夜前有车从这里经过去地拉那是对的。但晚上长途车站不开,车就不进站了。而是在主路附近停一下,上下乘客。拿着他给我画的地图找到了地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走进路边的餐馆进一步核实,餐馆的主人告诉我,去地拉那的车的确要在他门前停。可我还不放心,就去不远的加油站问。在那里再次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不过还告诉我,不久前有个日本人在这里没等到车。这下把我说毛了。从路标上可以看出去地拉那的路口,但车从那个方向来不能确定。于是十一点半的时候,我走到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坐去地拉那的路口等。这么晚还有人坐在路边。来往的车都觉得能奇怪。有的减速闪闪灯。看没反应就加速开走了。 最终,看到有一辆大巴从对面的路口开过来。到了路口减速拐进了加油站的那个路口,我赶忙跑过去。看它在加油站掉头开到餐馆门前停了下来。终于 让我等到了。
摘自网上关于马其顿的信息
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小国,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黑,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由于希腊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现在均将该国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Y.R.O.M)。目前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马其顿共和国先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现在的首都与主要都市是斯科普里。自独立以来,马其顿由于国名问题和希腊发生争端,问题至今仍待解决。
斯科普里(Skopje)是马其顿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马其顿的西北部,海拔240米。城市四周高山环绕,瓦尔达尔(Varder)河贯穿整个城市,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全年平均温度13℃。斯科普里现有人口约54万,首都机场PETROVEC距离市区17公里,市内有长途巴士通往全国各主要城镇,也有国际长途巴士驶往周边各国。巴尔干半岛通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烟草加工中心,还有冶金、机械制造(汽车、农业机械等)、化学、电气器材、水泥、玻璃等工业。金银饰品等手工艺品著名。设有大学、马其顿科学艺术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斯科普里大学是马其顿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为马其顿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郊有古城斯科比废墟。
斯科普里地区在很久以前已有人定居,罗马人曾在斯古比居住,也就是现今斯科普里的西北郊。公元518年和1963年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大地震,现在依然可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城市的废墟,为了纪念1963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在斯科普里老火车站原址,专门修建了“马其顿地震博物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斯科普里是著名的贸易中心,保存下来的古迹有:Mustapha Pasha 清真寺(建于1492年),是奥斯曼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古老的Suli-an, Kurshumi-an和Kapan-an客栈,Daut Pasha市场和Chifte 土耳其浴池。斯科普里附近还有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如 st. Pantelejmon教堂(内有举世闻名的12世纪壁画-基督的悲哀);Skopska Crna Gora修道院(在斯科普里以北12公里处);十四世纪的st. Denetrins教堂和Mark修道院。在Treska河边有圣母玛利亚修道院,步行向前可见到Matka湖和湖边上的st.Andrew教堂,里面有19世纪木雕的圣像。Kale城堡(建于6世纪)位于瓦尔达尔河左岸,从那里可以俯览整个城市。每年的5月6日是马其顿的圣乔治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吉卜塞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里的公园里载歌载舞,人们相信圣乔治能给他们带来丰收。历史
在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统治时期,斯科普里(时称斯科比)曾是达达尼亚地区的首府。13世纪,这里成了塞尔维亚王朝的都城。后相继被希腊、罗马、拜占庭、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占领和统治,并多次经历战争,受尽摧残。公元518年,城市在一场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在市西北郊3公里处,至今仍残存着地震后留下的罗马时代古城斯科比的废墟,包括罗马时期的水渠和奥斯曼时代的一些古建筑。1963 年7月,斯科普里市中心又发生地震,85%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当地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修建了宽阔的街道,并兴建了一些新的高楼,如斯科普里大学 和文化中心等。只有遭地震破坏的火车站大楼仍保留了下来,并被辟为博物馆。如今,火车站大楼上的时钟指针仍停留在地震开始的时刻:5时17分。它让人们永 远铭记那灾难性的一刻。那时针就象指在人们的心尖上,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历史性的大劫难,时刻告戒人们不要丧失对地震灾害的警惕,鼓舞人们去顽强地生活,去战胜自然。
市内瓦尔达尔河畔的船形商场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从河的对岸望去,它犹如一艘踏波行驶、乘风破浪的巨轮。市内还有著名的马其顿科学和艺术科学院。此外,市内残存有不少老建筑,如初建于罗马统治时期、重建于15世纪的瓦达河大桥;建于中世纪的土耳其城堡和库尔舒姆利客栈;15世纪的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和苏丹穆拉德清真寺;以及建于1164年的内雷济隐修院等。它们各具特色,每个都似乎在诉说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一段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争议
“马其顿”是古希腊时期希腊北部的国家的名称,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马其顿帝国曾经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至今希腊仍将其北部地区称为马其顿。希腊认为,由斯拉夫民族(马其顿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国家无权使用属于希腊的名称作为国名。由于希腊所提出的抗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联合国、欧洲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均未承认“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而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目前全世界仅有约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本身使用的名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前南斯拉夫的其他加盟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初期时,国旗上曾使用“维伊纳的太阳”(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阳)图案,由于该图案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马其顿国,希腊认为马其顿共和国无权在国旗上使用。同时由于马其顿宪法当中提及“关注邻国马其顿人的权益”,希腊认为这显示马其顿共和国意图干涉希腊北部的斯拉夫少数民族事务,甚至对希腊北部有领土扩张的野心。
由于以上原因,马其顿独立初期时,希腊雅典等 地曾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希腊政府也于1994年2月开始向马其顿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重创马其顿共和国的对外贸易。 马其顿共和国最终于1995年9月改换国旗以及修改宪法(新条文重申马其顿对邻国领土没有任何主张),之后希腊结束了经济封锁。虽然希腊、马其顿两国的经 济联系日益加深,但国名问题至今仍未得出解决方案。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西部一个村庄,人们身穿民族传统服装参加婚礼仪式。在当地,举行婚礼时人们要身穿传统服装庆祝3天。这种风俗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上马其顿是高原山区,仅有几个关隘与外界相通。下马其顿土地肥沃,适于农业,是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对于上马其顿有传统上的宗主权。马其顿人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操希腊语的部落迁至马其顿,后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腊。可能在公元前7世纪,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马其顿人占领了埃盖,扩张到了下马其顿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马其顿国家。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特别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腊语部落则在上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人、派奥尼亚人、色雷斯人相混合。从整体上看,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
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国王是全国土地的主人,战争中最高的统帅,在对外关系上代表着国家。他同时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库。但他的统治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辖下的各个部落仍保持相当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战时作为国王名义上的藩属出兵打仗。国王的王位世袭, 但须经过人民的认可,人民还有权废黜国王。涉及到叛国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审判。马其顿人多为农民和牧民,同时也都是战士。国王在部落贵族中选择他的战友, 战友要完全忠于国王,平时参与宫廷事务,战时随国王出征。从这些战友中,国王选拔一些人组成他的“议事会”。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希腊,马其顿一度受 波斯统治。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约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腊城邦,告以波斯的军事情报。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马其顿国王们把希腊的先进文化引入他们的宫廷,与希腊城邦进行贸易。经济的发展使马其顿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庄变成村镇,佩拉成为马其顿最大的城市和王国的首都。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之 时。公元前359年初夏,马其顿人选举前国王的幼子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身份摄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为人质,与底比斯名将伊帕密南达结识为友。他细心 了解当时希腊各邦的政治形势、外交方式与战争方法。这一经历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成功。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这时,马其顿局势比较混乱,某些属地企图脱离马其 顿而独立,腓力的同父异母兄弟们则伺机争夺王位。腓力审时度势,干练沉着,很快稳定了局面,赢得了声威和权力。可能就在这时,马其顿人废掉了幼王,推举腓 力正式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腓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加强了王权。他通过征服、联姻、挑选战友、分封等手段,把各部落的贵族控制在自己的范围 之内,并削弱他们的权力。对于边远之地,由于吞并的时机还不成熟,就让当地维持旧制。至于征服来的土地则并入马其顿,并扶植自己在那里的力量,以加强马其 顿的统治。他借助传统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称是赫拉克里斯的后裔。
军队是腓力征服与统治的最重要工具。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与战斗技术,他在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创建了主要由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常备军,归国王直接指挥。腓力吸取底比斯军队编制的特点,组成了更为密集、纵深的马其顿方阵。他加强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总之,腓力的军事改革使马其顿的各个兵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协同作战。腓力的平定希腊,亚历山大之远征东方,其军事凭借就是这支马其顿军队。经济是立国的基础,腓力绝不甘心被排除于海上贸易之外。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开采潘革翁金矿(年产1000塔兰特)。尤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币制改革。他放弃了古老的波斯币制,银币采取色雷斯制,金币采取阿提卡制。这样,马其顿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货币流通的范围内自由贸易,特别是能同南部近邻卡尔息狄斯同盟进行贸易。
腓力的改革使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西边的伊利里亚、伊庇鲁斯、东边的色雷斯、北边的派奥尼亚,都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腓力雄心勃勃,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在王权强化,国土扩大,实力增强,既无内乱又无外患的情况下,南部内争犹酣的希腊城邦自然成了他进一步征服的目标。 后来马其顿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所主导)等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在该地(尤其是马其顿的内陆地区)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希腊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础。837年时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并于10世纪末在该地的Ohrid(奥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1913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德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攻占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的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1946年时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 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联盟和平分离,但马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 加入联合国。希腊最终在1995年解除对马其顿共和国的经济封锁。1999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2001年春,马其顿西部的阿族人开始进行武装叛乱,马国爆发短暂的内战,后来双方于6月在欧盟官员的调停下达成停火协议,阿族同意放下武装,马国同意给予阿族人更多权力,之后马国国内民族关系有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