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滴 (五) 暗藏玄机
当我看见这四君子四联药瓶的时候,我就被其制作精巧所吸引。这药瓶只有四厘米高。
这是一件银烧蓝作品,其制作工艺是早在13世纪末由意大利的工匠发明的,有人也称之银胎珐琅。这种工艺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银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到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景泰蓝工艺与银烧蓝相似,但由于蓝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蓝形成的‘蓝’并没有那种水彩般的透明。所以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蓝’烧制后形成了类似低温玻璃的块料。
“银”作为贵金属具有贵重和坚固性,而珐琅釉料晶莹、光滑极具装饰性,同时也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很多时候是皇宫陈设用品和生活用具。迄今最早可见于雍正年间的银烧蓝五蝠捧寿八方盒,其精工细作,颜色透彻,已显示宫廷造办处银烧蓝的成熟工艺。这组药瓶一面是由蓝、绿、红、黄、白五种珐琅色彩烧制梅、兰、竹、菊;另一面是以湖水蓝、紫红,浅蓝和深蓝珐琅为底色,烘托四种药物名称,即一些开窍辟秽的丹药。
瓶侧錾刻了四种农作物,以示丰登。纹饰线条流畅,优雅生动。这四个方瓶是用合叶连起来的。这种合叶是由五个筒套与一根直棍组成,棍子可被拆卸。上下左右的合叶使四个瓶子可以随意开合排列,便于随身携带。
每只瓶盖是用罗口封住的,精巧的药勺与瓶盖相连。令人称奇的是,当把药瓶平放在手中,药名朝上,每个瓶盖被旋开的时候,药勺也都会是朝上地把药取出。
有一个问题叫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把药瓶四个平摆排列的时候,梅兰竹菊并不是按照顺序读下来的,为什么呢?直到我遇到了一位皇族后裔,才得到了解释。原来,按照老规矩,药名是不能被轻易地看见的,要把药名朝里地在家中摆放。这样,药瓶的记号便是按反时针的顺序读成的梅兰竹菊了。药名的隐蔽性是因古人对丹药的崇尚而引起的。从汉代至清代,王公贵族都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不老丹药,像五石散,冰玉散,打老儿丸,老奴儿丸等等,而有些丹药实际上是含有剧毒的。用银制的药瓶盛放名贵的丹药,艳丽的珐琅点缀了宫廷的奢华。
这对乾隆四联丹药瓶,暗藏玄机。不仅使我对集冶金、铸造、绘画、焙烧、錾刻、锤揲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银烧蓝有了近距离的观察,而且还对清代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收藏的快乐又何不在于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