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35年班聚会 – 恩施
组委会照顾我们像孩子。秘书长临到安检前才发车票给我们,就怕我们脑子不够用把票丢了,够周到。进去后又发三明治午餐,最后总算所有人都上车了,管理无漏洞。
车上下棋的,打牌的,聊天的,睡觉的,四个小时的路程轻松愉快。大家又恢复了当年寝室里的随便,打牌的吆三喝四,下棋的谁都不服输。饿了有人递上零食,渴了有我们组委会背上车的水。大学时代我们也集体出去玩过,但好像从未集体坐火车,转汽车,住在一个旅馆里两个晚上吧?这是难忘的旅程,难得的经历,珍贵的纪念!
到达恩施后由旅行社的地接陪同乘车去酒店。一车人再次在导游的煽动下掀起快乐的高潮。一曲曲土家人的清亮小调,一声声鼓掌和叫好,两个小时的路程载着我们的欢笑走进傍晚的峡谷,走进陌生而又熟悉的世外桃源。
当晚的菜虽然逊色不少,酒却是照旧管够。我们照例先吃饱,后敬酒。偌大一个酒店好像只有我们一个团,周围安静,只有我们这里热火朝天。饭后尚早,大厅里外抽烟的,继续棋牌大战的应有尽有。斗酒,斗棋,进而斗嘴,这是聚会几天来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透着亲密,不见外!
组委会周到,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上山的干粮,都是高热量,高营养的野外必备食品。尽管后来发现山上已是文明世界的缩影,无所不有,连水都不用带。但组委会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一夜无话,第二天是我们相对艰苦的一天,是骡子是马都给我拉出来遛遛!
晨雾中,我们向峡谷进发。在一个集市般热闹的地方不少人买了拐棍儿,我也混迹其中买了一根。后面很快发现大错特错,整个山路由小台阶组成,拐棍儿的手柄不是登山杆的结构,而是老人走路用的拐杖,上下山都不好用。要说英明的人也有,我们班的博士老板就空手爬山。渴了随时买瓶装水,饿了兜里有钱就行。最后一天走下来发现吃的没动,水喝掉一半,国情啊国情。
景区附近合影,家属一起:
恩施景致,住处附近,一切朦胧:
晨雾逐渐散去:
这种景观最像张家界:
峡谷的景致还是很美的,很像小了一号的张家界。尽管我还没去过张家界,但恩施的地里位置离湖南不远了,这里的地质构造也属于喀斯特地貌,比起美国的大峡谷要小而秀气得多。没有张牙舞爪的大岩石,山的表面有不少绿色植物,也显得柔和许多。
清秀的山峦:
迎客松,想起黄山:
著名的一炷香:
再来一遍:
进山以后我们自然分成更小的团体,时不时汇合一下,然后又分开。除了一些小的拐出去的小景观,基本一条路走到底,想走丢都不容易。中午时分我们陆续来到先前等车的地方午餐,老板们慷慨施饭,流水席开了不短的时间,来一个叫一份,还可以随意点餐。我嫌拐棍儿碍事,就减价出售换了两根冰棍儿。算是减轻了分量。
山是爬完了,下午我们将钻地缝,去看地底下流淌着的暗河和瀑布。别以为这一趟行程会更轻松。有下就有上,这是保持势能平衡的定律。最后上来的800多级台阶可不是好玩的。当然可以少走几级台阶,但要少看一部分景点。我们的队伍分成了多股小部队,完全不上山的,乘缆车上山后就择路下山的,直接下地缝的,地缝中途返回的,走完第一期地缝后上来返回的,上山后走完第一期地缝后返回的,还有就是走完全程,上山后走完第一期地缝后接着走完第二期地缝后返回的。
没想到下午的地缝如此吸引人。这里有不少瀑布,底下是流淌着的绿色暗河。周围清一色绿色植物,毕竟有充足的水源。步道常常是木质的栈道,走起来很舒服。本该是最热的下午却格外清凉。晃晃悠悠的木板桥让我想起美国的大峡谷,底下的科罗拉多河上也有两座吊桥,一黑一银。这里的桥没那么长,但走上去感觉一样新奇有趣。总之一切都小了一号,山也好,谷也好。
地缝,瀑布暗河:
照旧是木质栈道:
瀑布很壮观:
回程的绿色小道:
晃晃悠悠的吊桥:
英雄不问出处,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这里卧虎藏龙。第一天凯旋归来不算厉害,第二天腿不疼,体力不减,一大早又上山跑个来回才是真正的英雄。令人佩服!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那第二天上山拍回来的日出照片,那早霞染红了的,顶天立地的一炷香,才是真正的大片!
第二天一早同学跑上山拍来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