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印象之崂山
一说起崂山,估计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崂山道士“,我也如此。从小就知道的传说,却并不知崂山在哪。上了小学之后,听了一首郑绪岚的《崂山美》,对崂山印象更深了,却依然不知道崂山具体地址。再大些,才知道“久闻崂山美,今饮崂山水”的美丽地方在青岛。可认识了不少了山东人,其中不乏青岛人,却没有一人听过这首歌,令我好生遗憾。
离开崂山都近四个月了,一直忙的都没时间坐下来写篇文章。
去崂山纯属偶然。
因姐夫是青岛人,每年姐姐一家都要回青岛呆一阵。去北京之前还特意问了姐姐要不要回青岛,姐姐说你若来北京,就往后推推。
到了北京第二天姐姐就问我,有没有去外地的打算,我说没有。这次去北京除了看姐姐的豪宅,再有就是见同学、校友和诗友,也没其他安排。姐姐说要不去青岛玩几天,我一听正中下怀。有青岛的朋友成天向我吹嘘青岛多美,还是中国最宜居城市,听得我心痒痒的,一直想去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姐姐相邀,哪有不去之理。
马上订好了票,北京聚会一结束,直奔青岛。
碧海蓝天,优美的城市建设,是对青岛的第一印象,当然,还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比起日本要逊色不少,但对于北京来说,可以说是天堂了。
与二哥也几年没见了。二哥听说我去青岛,也从赣州赶去了,还带了一个山东朋友。二哥在北京的儿子也随同我们一起来到了青岛。除了老大,三兄妹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在青岛相聚。
来了青岛总得逛逛。二哥也是第一次去青岛,提议上崂山看看,距离市区也不算远。
虽说是海滨城市,八月初的青岛,依然暑热难挨,特别是崂山。来了才知道被太阳炙烤的那份罪有多难受,都说选错了时间。
导游带领我们的爬山之道竟然是向阳面。火辣辣的阳光毫不吝惜地笼罩全身,还没登上几级台阶,汗水就开始哗哗往下淌,二哥他们很快衣服就湿透了。同去的那位山东朋友爬了几分钟就嚷嚷太热,找了一块阴凉地的一块石头,坐下不肯再爬了。我们几个倒是干劲十足,大有不上顶峰不罢休的精神。
但确实太热了。整个崂山就是石头堆成的,只有石头缝中长出松树,石头上反射阳光更觉得暑热难捱。不像南方的山,都有水相伴,给人清凉感。结果就是,爬了约五百多米,我们也歇菜了,本想去找几个道观看看,也做回“崂山道士”,也没了动力。对着石头随便取了几个镜头,无奈下山。
这仅仅是半部曲,下午还要去另一处登山,不过不需爬,而是坐缆车上去。说实话我很怕坐缆车,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但很多时候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坐。
无限风光在险峰,至理名言。山下虽然热,山上却凉风习习,非常舒服。站在大石头上望着大海,心旷神怡。据说从空中俯瞰崂山就像一只大海龟,可惜我们看不到。
到了山上还有一大收获就是掬了几把崂山泉,清冽甘甜,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用崂山泉酿造的青岛啤酒如此沁人心脾,喝一口就令人难以忘怀。
据说崂山出产的水果也与众不同,我们在旅游区买了几个桃子,确实比市场上的要甜的多,比起北京味同嚼蜡(姐姐买了最贵的品种,我只吃了一口就再也咽不下)的“水蜜桃”,简直就是王母娘娘瑶池栽种的。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在去崂山的途中经过休息场所,还喝了几杯崂山茶,味道也不错。只知道南方的茶好,没想到北方茶竟也不赖。
旅游途中还发生因导游安排不妥引起的不快事件,还好很快解决了。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律】崂山
文/墨脉
海上灵龟卧,亿年非等闲。
不闻尘俗事,但守岛城关。
迎浪磨仙骨,吐涎滋石山。
孕来千圣景,修道在其间。
(岛城,青岛别称;吐涎,指崂山泉)
崂山的歌没有唱,就贴首《我们是黄河泰山》充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