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台湾印象之:美食传奇“鼎泰丰”

台湾印象之:美食传奇“鼎泰丰”

博客

游台湾,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食!否则就象游巴黎没看巴黎圣母院——不可能也不应该。

记得大陆海协会某负责人在访问台湾会见当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看到我长胖了?台湾的美食太好了。挡不住的诱惑。”

当年自己在台北也受到的一次至今难忘的“诱惑”——

 话说我在澳洲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台湾同学,毕业后他回台湾工作了。我在执行台北的飞行任务时,他曾经热情地尽地主之谊,带我见识了地道的台北生活。

有天上午,他告诉我“带你去个地方吃饭,你一定会喜欢。”看他神秘的样子,我也没有细问,就耐心地等待这个“惊喜”。我们乘出租车穿行在繁忙的台北大街上。那里的繁忙不亚于北京。

本来就方向感很差的我,在车流人海中更是找不着北了。七弯八拐之后,我们下了车,然后走进了一条狭窄拥挤而又繁忙的巷子,在一个不很显眼的餐馆前停了下来。我看到了门前三个大字“鼎泰丰”。

同学这才抖开了包袱“这里是台湾有名的北京小吃。而且老板就是你们北京人。听到这里,我“热血沸腾”了。你想想,在台北,能吃到北京小吃,而且是北京人做的,这本身就够让人激动的了。

走进去,店堂不大,但很北京味儿,硬木黑漆的家具,还有镂空的隔断,在在都透着那么那么“北京”。当时店里很清静,(还没到午饭时间)客人不多。同学建议我们要一个套餐,把各种各样的小吃都尝一点。(他有经验,曾经带我们的美国同学和澳洲的老师来过多次)。同学在订餐时告诉人家我也是北京人,那个热情的小姐立刻进去把老板娘叫了出来。这是个已经有些发福的五六十岁的女人,面庞黝黑,衣着朴素,不太像北京人。(其实北京人什么样儿,我也说不出个标准)。老板娘的口音也基本不在了。但她说的第一句话,我就感动了。“我已经有54年没有回过北京了。”五十四年,人生会有几个五十四年?从她的年龄看,应该肯定地说,她的大部分生命是在台湾渡过的,可她仍然叫自己是北京人。仅这一点就让我感动。因为我也是这样去国二十余载,仍然顽强地称自己是北京人。这时我们的桌上也摆上了样子精致的小吃:豌豆黄,栗子面小窝头,还有豆腐脑,我要说的是那碗豆腐脑,润滑爽口,最最美味的是那上面的卤,地道极了,象极了小时候吃过的豆腐脑。记得曾经在北京也吃过豆腐脑,那卤里也有木耳,肉丝等一应配料,但不知为什么吃起来就是没有从前的味道。这次在鼎泰丰,尝到了久违了的童年味道。又是一个感动。我告诉老板娘,“这豆腐脑的卤太好了。”她得意地说,“厨师也是北京人。”难得的是几十年味道始终。后来又端上来一盅桂花露,老板娘说是他们的看家小吃,做法十分讲究,她耐心地介绍了桂花要如何选,又要蒸多少时间,还要加什么蜜,等等,看她满脸满眼的得意与认真,我知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那桂花露确实好吃。甜而不腻,进口就化,那顿饭吃得美极了。老板娘陪我聊了很久,她介绍了每种小吃的特色和做法,我则告诉她一些北京的近况。我们共同感叹北京的变化。

“鼎泰丰”的名声越来越大了。他们就在台湾之外开了连锁店。本来希望有机会再去看看老板娘的,但后来我们停飞了台北。再尝“鼎泰丰”的愿望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终于有一天,发现新加坡也有“鼎泰丰”了。但新加坡的“鼎泰丰”,装潢现代,没有什么北京“味儿”。既没有豆腐脑,也没有桂花露,有的只是饺子锅贴面条之类的大路货,而且味道也与那一个“鼎泰丰”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再去新加坡的鼎泰丰,因为不想忘掉台北“鼎泰丰”的原汁原味。每每看到那张与“鼎泰丰”老板娘的合影,就会想起她那带一点台湾口音的“北京话”和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味了。

如今的鼎泰丰已经是遍及世界的华人餐饮传奇了。但却是以小笼包著称。而且查了一下维基百科, 鼎泰丰的创始人也不是来自北京。那我就不知道自己遇见的这位“鼎泰丰”的老板娘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莫非是“假的”?哈哈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一舒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