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回国见闻(5) : 车满为患空气污染一时难除
真是无独有偶,当回到家后一下飞机也遇到很大的雾霾,空气中还可以闻到一股烧麦秸杆的味道。据接机的亲戚说,前两天还好好的,这雾霾像是从西北方向刮过来,已经连续两天了。到家后的第二天早上开始下起雨来,空气污染一下缓解不少。不过后来看报才得知那是发了火箭人工造雨所至,显然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不久后央视再次预报12月19-日到21日京津冀地区将会有今年第二次大面积雾霾。后来实际发生的情况要严重得多,雾霾的面积竟然达47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京津冀地区外的周边地区,如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CCVT的天气预报大多数时注重是否会有来自北边的大风(以将雾霾吹走),能做的也就是建议人们尽量少出行,学校停课,机关和公司采取弹性上班时间制等措施。显然,今年的雾霾比起往年厉害,这种状况直到12月下旬北方的强寒流南下才有所好转。
图. 1-2 回家看到的天空总是雾蒙蒙, 即使大多数市民已经使用天然气取暖亦是如此。 如果没有雾霾,下两图中远处的山和眼前的水都是非常秀丽的。
中国北方的冬季雾霾来得更严重,想必是因为烧煤取暖所致。在电视新闻上也经常听到钢和煤产量过剩(钢和煤分别只卖9毛和4毛钱一斤,已无利可图),特别是2014以来企业亏损额急剧恶化,许多大钢厂都在裁人(如武钢裁一万, 鞍钢裁4万)。也时不时听到关闭用煤大户的消息(如河北省一些钢厂,杭州的半山基地钢厂等关闭的消息) 。为减少烧煤对空气污染,居民冬季取暖改为使用天然气或煤的液化气应是当务之急。中国的煤的贮量,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之首,如果能集中力量利用现有技术在煤净化方面摸索出一条新路,对人类环境保护将是功德无量。
如果北方烧煤致使冬季雾霾加重,但是俺住的南方城市家家可用天然气取暖为何也是雾蒙蒙的呢?想来这定与另外一种空气污染源有关。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上路,而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据2014年统计,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亿俩,有31个城市超过百万辆,其中至少8个城市超过300百万辆。就拿俺住的城市来说,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0多万辆,其中仅2015年新增42万辆,速度之快令人乍舌! 可见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北 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现在各个省会城市的交通堵塞日益严重,多数二线城市的政府对私家车的“限购“只是时间问题。
以下是2013年统计出全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前十排名情况:
北京:拥有汽车总量537.1万辆
重庆:拥有汽车总量399.8万辆
成都:拥有汽车总量336.1万辆
深圳:拥有汽车总量290.5万辆
上海:拥有汽车总量272.3万辆
广州:拥有汽车总量269.5万辆
天津:拥有汽车总量258.9万辆
杭州:拥有汽车总量251.7万辆
苏州:拥有汽车总量290.5万辆
郑州:拥有汽车总量230.8万辆
注意,这是两年前的数据。如果按俺住的城市2015增长率算(42万辆/年),估计以上这十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都在300万辆以上。以上数据还是很靠谱的,譬如加上42万上面的10所城市中将有8个城市进入300万以上,这与前面提到的2014年的数据一致。
中国在迅速“城镇化进程”驱使下,各大中小城市的人口数量剧增。例如,俺记得当年留学离开家时,当时城市人口大约450万人,而今年听说已经1300多万人,增加三倍。如果考虑到这一背景,私家车的刚性需求还是有基础的。对于汽车排放和空气污染的管控方面应向汽车保有量更高的欧州和北美学习(据德国PSM统计:欧洲3.7亿,北美3.7亿,亚洲2.8亿, 中国1.4亿)。例如,提高和监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汽车每年或每两年的车检监控;汽车报废机制;汽油质量及添加剂;鼓励电动或者电油混动车等方面,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鉴于大陆国情不同,因为中国的西部人烟稀少致使东部的人口密度大约是美国的平均人口密度的6-8倍,注重发展大众交通才是今后的必由之路。
图3-5. 开车去机场的路上经过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由于雾霾能见度很低。
图6-8老的居民小区内由于没有设计停车场,院子里到处可见停满私家车。 通常街道都是一半用来停车, 另外一半行车。好像许多私家停在那里好久未见使用。车主买车只为假日出游? 或是交通太拥挤改用其他方式出行? 不得其解。
图9-11 到原研究单位大院里一转, 发现也是如此。 因为没有专门停车场,各研究所楼前楼后停满了车,街道上也被停车占去一半。 要是再过几年车往哪停?
这世上万物总有个轮回。那个路上“千军万马“骑自行车的年代肯定是不会再有了, 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相信倡导骑单车出行的理念在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里会有一天在更高的层面展现。记得1995年去荷兰,注意到当地30%的人以骑车当作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代步工具,俺于是决定改租汽车为租单车外出, 包括旅游,吃饭和到领事馆办去丹麦和瑞典签证等,这即环保还可锻炼身体。俺在国内基本上乘公交很少坐出租,由于交通堵得厉害两者也倒是没有什么快慢区别。在美国的朋友中,一些人也喜欢搭乘公共交通。更有甚者,最近和几位球友聊天时竟然发现有位朋友把车卖了,每天长跑上下班, 风雨无阻! 当然这是个例,并且俺也做不到,只有心里佩服人家得份儿。
图12-13 为了缓解交通拥挤,二线城市大都极力修建地铁,高架和立交桥。不过也像在美国时听到公路工程师们抱怨的那样“THE MORE YOU BUILT,THE MORE THEY COME". 图12. 从LP家望去可见用一年时间多建成的高架和立交桥.
图13. 路的右侧挡板处是正在开挖的地铁线路,而且是三条线同时开挖。好像已经开通4条地铁线路,高峰期间拥挤得不行。
图14.一种正在试运行的概念公共汽车可以兼容小车通行,以减少交通拥挤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