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 那些美丽绽放的诗句,原是借他之名的忧伤
仓央嘉措 — 那些美丽绽放的诗句,原是借他之名的忧伤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大概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首《见与不见》是从2010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 2》开始走红的,仓央嘉措这个名字也越来越多得被提及。
自己比较迟钝了,直到2011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剧集《宫锁心玉》最后几集里,雍正对晴川苦求却终是不得,把这首诗写在了给晴川的信里,才骤然注意了起来。最初的印象深刻其实也忒现实了些,完全与这首诗本身无关。就是觉得这么一部古装的清穿戏里,却听着深情款款的念诵着一首如此白话的诗词,顿时觉得整个人开始不好了,这违和感未免也太重了。
当开始注意起什么事情,就会发现似乎四面八方,各种渠道里都充斥着它的消息,这叫做视网膜效应。从此之后,冠以仓央嘉措之名的诗词排山倒海之势从四处涌了过来,不知道都很难。
不过,通常事情的真相总是让人有些忧伤。这些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诗词,事实上,大部分的真实作者却并不是流传中的仓央嘉措。
《见与不见》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当代女诗人。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这78年生的姑娘其实也和藏族没关系,本名为谈笑静,自由职业人,从事广告策划、剧本创作等工作。因是位虔诚的佛教徒,遂用扎西拉姆·多多作为了自己的笔名。
还有比较广为传颂的《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这里只有第一和第二以及最后两句是仓央嘉措的同一首诗歌(原文是藏文)的不同译本。中间的“第三”到“第十”,据作家桐华称,为其读者“白衣悠蓝”观看书《步步惊心》后的续写。因一共十条,被网友冠以《十诫诗》之名。
《那一天》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只是,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这其实是出自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词,词曲作者是何训田。
《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这个属于现代作者的再创作了。
以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书的扉页上曾引用了一首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
或者一些标为“仓央嘉措最美诗句”里,
“我放下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這些句子出自博集天卷圖書公司策劃、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倉央嘉措詩傳》,至今已累計銷售15萬冊。該書作者之一苗欣宇在電話中解釋,這些詩他沒有經手,“不是翻譯,也不是自己的創作。”
既然这样让人伤感动容的诗句出自一名达赖喇嘛之笔,于是人们给予了仓央嘉措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
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当时的第巴 — 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佛教教务,选择了密不发丧达15年之久。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再通俗点儿说,就是真正掌权的摄政王。桑结嘉措在保管秘密的同时,也开始了秘密查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683年,出生于一户普通农奴家庭的仓央嘉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时,意外从一俘虏那里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圆寂多年,立时震怒,修书严厉质问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边向康熙承认错误,一边赶紧找到了隐藏在民间的仓央嘉措。
1697年,仓央嘉措被正式认定为转世灵童,并于同年10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而此时的仓央嘉措,已经是一个14/5岁的少年。
既然是故事,多少有些传说的意思,起始总是要用“相传”来开头的。
相傳,仓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过得是耕作放牧,天高草低的民间生活,而他出生的家庭信奉的是允许婚娶生子的红教。進入布達拉宮後,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进行黄教的學經修道,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他厭倦深宮内單調而刻板的黄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着民間多彩的習俗。于是他白天在布达拉宫接受严格的教学,夜半便从仆人偷偷给他开放的小门微服夜出,與情人相会。
某天晚上他在雪中去秘會情人,雪地留有脚印被執掌戒律的鐵棒喇嘛發現,以為有刺客,循着脚印寻找却進入了倉央嘉措寢宮,于是此事才败露了出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