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水浒人物志》
新年这几天,在海外原创论坛偶然看到walkalong的《水浒人物志》第一篇《梁山三侠之一,史进》,感觉不但写得好,写得透彻,而且让我有一种借题发挥,写一篇读后感的欲望。
先说作者的这篇作品本身。作者在引子里说“那书里写的,其实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想品评一下书中人物,也好给自家当个镜子,时时提醒自己,一壶浊酒喜相逢,喝过了聊过了,还回去渔樵耕读才是本份。”大致说明了写作的初衷,其实这也是很多类似的业余写手,包括我在内,写作的初衷。就是说,借着一个什么由头写一点什么自己的感想,写过了,该去工作挣钱养家做饭打扫院子,还是要去过自己的日子。作者引子的最后一句话是“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糊涂。”,这个涉及一个我提到无数次的艺术空筐理论,这个我放到后面再讲。
作者在不长的篇幅里,大致把九纹龙史进的故事简单介绍了一下,但最主要的是用现代的眼光回过头来看他当时哪些事情是做对了,哪些事情是做错了,是明白地做对做对了还是糊涂地做对做错了。他当时坚持的那个江湖义气到底是什么,这个义气又是在哪里帮护了他,在哪里害了他。作者顺手对江湖朋友,以及民匪官(现代的官家叫警)的概念做了深入的阐述。这种阐述,是用博览古代史和现代党争以后的后知后觉来反省这些概念,想不深刻都难。
没什么说的,真的是写得好。文字老道,对原作水浒传吃得很透,加上作者对历史的深度了解和思考,这篇《水浒人物志》写得很到位,我不知道怎样还能写得更好。我在文学城的论坛,主要是《文化走廊》和《海外原创》混了八年,看到过2005到2006年文化走廊飘人写的三国系列,Bater写的史记故事(好象叫仙人指路话张良),还有冻雷惊笋2012年在海外原创发的《简要东周列国故事》。我觉得,这些写手翻写或评论的历史故事,无论是文字功力,趣味性,历史知识,还是思维深度都相当高。飘人的三国系列是有一搭没一搭,谈不上写完或没写完,Bater的史记故事写完了,惊雷冬笋的《简要东周列国故事》因为作者回国,写到一般就没了下文,很可惜。记得我当时还给《简要东周列国故事》写了一篇读后感,竭力推荐。
我反观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对这类翻写的历史小说或历史人物评论题材格外感兴趣,为什么呢?我分析原因是这样的,让我在下面逐步细细道来:
首先,男人都有英雄情节。男人在心中都蠢蠢欲动想当张良那样运筹帷幄的大将,或者象关羽那样杯酒斩华雄,或者象水泊梁山的好汉们那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是,上战场或者上梁山都是有大风险的,很容易掉脑袋的。世界是公平的,没有绝对的好事情。就象投资,既然期待高回报,就要准备好承受高风险,得意时买私人飞机泡封面美女,失败时从华尔街的高楼上跳下去。怂一点的男人,有英雄情节但是没有英雄胆怎么办?可以写英雄啊,于是有了史记,有了三国志。如果觉得三国志太写实,不够意淫,不够过瘾,那可以写《三国演义》啊。在当时那个时代,写这些书还是会有一些危险的,司马迁不就是被宫刑了吗。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再来回顾商周,春秋战国,三国,宋明清的故事,哪怕是反叛故事,大致安全。尤其是我们身在美国,喝下半听啤酒,飘飘然看不进专业书,正好可以把这些古典名著重新炒一炒,夹带一些自己见识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现代人反思,借古讽今,抖抖机灵,过一下纸上的英雄情节瘾。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哪些爱读史书和中国古典名著的网友们写作的动机。这些人,都很谦虚地提到,自己写这些东东,就是简单过个嘴瘾,不当饭吃,也绝不反叛或者鼓动反叛。写完贴完回完网友回帖自己该上班还上班,该做饭还作饭,该砍柴还砍柴,该念书还念书。
比上面这些网友层次更低一层的,就是我这样的写读后感的写手了。英雄肯定是不敢当,怕掉了脑袋,对私人飞机和封面女郎也没有兴趣,怕钱财太多招祸,怕美女太美招阳痿。不但史记三国演义写不出来,连这些书都没有认真通读过,所以也没办法翻写或者评论。但是,心中与生俱来的男性的英雄情节还是会贼心不死,蠢蠢欲动,于是就只能逮到这种翻写的历史故事或者英雄人物评论文章赶紧凑个热闹,喊个好,显得自己英雄惜英雄,所以也暂时混进英雄队列。
现代人,尤其是我们这种接触过多元文化的现代人,反观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会有很好的视角。我们会跳出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这种反观,可能会颠覆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大家都默认是正确的理念。这种颠覆,不是孩子气的说反话,而是有文化比较有历史反思以后的观念修正。读者可以从这种反思中学到东西,恍然醒悟原来江湖义气是这么一个原始混沌的思想,原来警匪民是这个一个关系,历来如此并无本质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作为读者会有感触,会想回帖,会想写读后感的原因。作者也可以从这种反思中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和底线。教学相长。如果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学到一,大致你自己的收获应该大于二。作者还可以得到两件事情,一件是网络世界中的喝彩,一件是把自己比较混沌和不成型的一些想法整理清楚,落实在纸面上,作为自己思想成长的一个记录。
最后,我还回到作者引子的最后一句话“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糊涂。”,一部水浒,由于没有写明白,只是提供了一些原始的故事和素材,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甚至是去利用。文中提到,“太祖评水浒是瞎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在评水浒,而是在党争。”其实,有看头的作品往往有这么一个共性,言而未尽。就象一个空筐,你可以往里面放自己想放的东西。如果筐都满了,就没法放自己的私货,就没意思了。其实,小半满的筐才最有魅力,就象讨钱的人都喜欢在自己的讨钱罐里先放几个小钱作个引子。这是我对艺术空筐的理解。
我觉得,我这篇读后感把我对这个话题想说的大致说完了,算是个引子,希望大家在我的这个筐里继续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好歹让我码半天字也有点收获。
先说作者的这篇作品本身。作者在引子里说“那书里写的,其实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想品评一下书中人物,也好给自家当个镜子,时时提醒自己,一壶浊酒喜相逢,喝过了聊过了,还回去渔樵耕读才是本份。”大致说明了写作的初衷,其实这也是很多类似的业余写手,包括我在内,写作的初衷。就是说,借着一个什么由头写一点什么自己的感想,写过了,该去工作挣钱养家做饭打扫院子,还是要去过自己的日子。作者引子的最后一句话是“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糊涂。”,这个涉及一个我提到无数次的艺术空筐理论,这个我放到后面再讲。
作者在不长的篇幅里,大致把九纹龙史进的故事简单介绍了一下,但最主要的是用现代的眼光回过头来看他当时哪些事情是做对了,哪些事情是做错了,是明白地做对做对了还是糊涂地做对做错了。他当时坚持的那个江湖义气到底是什么,这个义气又是在哪里帮护了他,在哪里害了他。作者顺手对江湖朋友,以及民匪官(现代的官家叫警)的概念做了深入的阐述。这种阐述,是用博览古代史和现代党争以后的后知后觉来反省这些概念,想不深刻都难。
没什么说的,真的是写得好。文字老道,对原作水浒传吃得很透,加上作者对历史的深度了解和思考,这篇《水浒人物志》写得很到位,我不知道怎样还能写得更好。我在文学城的论坛,主要是《文化走廊》和《海外原创》混了八年,看到过2005到2006年文化走廊飘人写的三国系列,Bater写的史记故事(好象叫仙人指路话张良),还有冻雷惊笋2012年在海外原创发的《简要东周列国故事》。我觉得,这些写手翻写或评论的历史故事,无论是文字功力,趣味性,历史知识,还是思维深度都相当高。飘人的三国系列是有一搭没一搭,谈不上写完或没写完,Bater的史记故事写完了,惊雷冬笋的《简要东周列国故事》因为作者回国,写到一般就没了下文,很可惜。记得我当时还给《简要东周列国故事》写了一篇读后感,竭力推荐。
我反观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对这类翻写的历史小说或历史人物评论题材格外感兴趣,为什么呢?我分析原因是这样的,让我在下面逐步细细道来:
首先,男人都有英雄情节。男人在心中都蠢蠢欲动想当张良那样运筹帷幄的大将,或者象关羽那样杯酒斩华雄,或者象水泊梁山的好汉们那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是,上战场或者上梁山都是有大风险的,很容易掉脑袋的。世界是公平的,没有绝对的好事情。就象投资,既然期待高回报,就要准备好承受高风险,得意时买私人飞机泡封面美女,失败时从华尔街的高楼上跳下去。怂一点的男人,有英雄情节但是没有英雄胆怎么办?可以写英雄啊,于是有了史记,有了三国志。如果觉得三国志太写实,不够意淫,不够过瘾,那可以写《三国演义》啊。在当时那个时代,写这些书还是会有一些危险的,司马迁不就是被宫刑了吗。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再来回顾商周,春秋战国,三国,宋明清的故事,哪怕是反叛故事,大致安全。尤其是我们身在美国,喝下半听啤酒,飘飘然看不进专业书,正好可以把这些古典名著重新炒一炒,夹带一些自己见识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现代人反思,借古讽今,抖抖机灵,过一下纸上的英雄情节瘾。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哪些爱读史书和中国古典名著的网友们写作的动机。这些人,都很谦虚地提到,自己写这些东东,就是简单过个嘴瘾,不当饭吃,也绝不反叛或者鼓动反叛。写完贴完回完网友回帖自己该上班还上班,该做饭还作饭,该砍柴还砍柴,该念书还念书。
比上面这些网友层次更低一层的,就是我这样的写读后感的写手了。英雄肯定是不敢当,怕掉了脑袋,对私人飞机和封面女郎也没有兴趣,怕钱财太多招祸,怕美女太美招阳痿。不但史记三国演义写不出来,连这些书都没有认真通读过,所以也没办法翻写或者评论。但是,心中与生俱来的男性的英雄情节还是会贼心不死,蠢蠢欲动,于是就只能逮到这种翻写的历史故事或者英雄人物评论文章赶紧凑个热闹,喊个好,显得自己英雄惜英雄,所以也暂时混进英雄队列。
现代人,尤其是我们这种接触过多元文化的现代人,反观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会有很好的视角。我们会跳出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这种反观,可能会颠覆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大家都默认是正确的理念。这种颠覆,不是孩子气的说反话,而是有文化比较有历史反思以后的观念修正。读者可以从这种反思中学到东西,恍然醒悟原来江湖义气是这么一个原始混沌的思想,原来警匪民是这个一个关系,历来如此并无本质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作为读者会有感触,会想回帖,会想写读后感的原因。作者也可以从这种反思中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和底线。教学相长。如果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学到一,大致你自己的收获应该大于二。作者还可以得到两件事情,一件是网络世界中的喝彩,一件是把自己比较混沌和不成型的一些想法整理清楚,落实在纸面上,作为自己思想成长的一个记录。
最后,我还回到作者引子的最后一句话“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糊涂。”,一部水浒,由于没有写明白,只是提供了一些原始的故事和素材,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甚至是去利用。文中提到,“太祖评水浒是瞎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在评水浒,而是在党争。”其实,有看头的作品往往有这么一个共性,言而未尽。就象一个空筐,你可以往里面放自己想放的东西。如果筐都满了,就没法放自己的私货,就没意思了。其实,小半满的筐才最有魅力,就象讨钱的人都喜欢在自己的讨钱罐里先放几个小钱作个引子。这是我对艺术空筐的理解。
我觉得,我这篇读后感把我对这个话题想说的大致说完了,算是个引子,希望大家在我的这个筐里继续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好歹让我码半天字也有点收获。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river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