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赖德胜:人工智能是就业“杀手”还是“助手”
2017-05-17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北师大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赖德胜在接受中国劳动保障报采访时,对人工智能与就业的关系、人工智能将会影响哪些行业、政府应当如何实现就业市场的平稳过渡等问题发表的以下观点。
替代、互补和创造
问: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答:我认为,谈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就是在谈技术进步对岗位、对就业的影响。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替代。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效应”,会替代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现有产业链的颠覆及变革,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一些岗位可能要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
二是互补。我们现有的一些工作岗位,如果没有机器和人工智能的帮助,工作难度比较大。人工智能出现后,这些工作将做得更加完美。以律师这一职业为例,因为律师很多时候要对法律条款进行解读,而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辅助律师群体进行解读。再比如阿尔法狗的出现,它将有利于棋手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这就是人工智能的互补效应——它将充分体现服务功能,促使劳动者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是创造。以前没有互联网,我们的市场半径很小,交易半径也非常小,市场分工也比较粗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每一个市场环节、产业链条都会分解成N个部分,分工更加细化,从而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如此,它将催生新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新的岗位。 每次人类迎来技术进步,都会有很多的声音,说劳动者的饭碗被抢了。事实证明,技术进步有破坏岗位的功能,也有创造岗位的功能,整体来讲是创造多于破坏。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低技能劳动者首当其冲
问:说到替代,哪些岗位会受到冲击?人工智能又将创造哪些新的就业机会?
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跟以前的技术革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比如,福特时代的机器大规模生产,它更多是对人的体力的替代,包括现在很多机器手,也是对人体力的替代。人工智能既有对体力的替代,也有对脑力劳动的替代,并且脑力替代比例会越来越高。因此我认为,那些低技能并且跟计算机关联度较高的一些工作会被替代;还有一些重复性高、不需要太多认知能力的工作也会被替代,比如文秘人员、电话接线员这类岗位。 相比之下,一些高技能、创意性强的工作则很难被替代,甚至会增加,比如作家、心理医生等。
根据相关研究,未来20年,70%的工作岗位可能还没有出现,因此我们很难预测哪一些岗位可以被创造。但要做好准备去迎接、去拥抱这些变革。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研究,制造类机器人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人类就业岗位的总数。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岗位总数将从190万增长到350万,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
现在我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如果以后借助人工智能,我们3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那剩下的5个小时,就可以去做自己更喜欢、更有意义的事情,创造新的财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很可能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从而成为了奢侈品。
由人口红利向“机器人红利”转变
问: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适龄就业人口每年减少数百万人,预计“十三五”将减少约2000万人,2030年前后将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工智能能否弥补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结构性短缺?
答:“十三五”时期,每年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加之技术进步和“机器换人”,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当前,很多企业都在推行“机器换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如果不使用机器人,企业用人成本高企,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因此,从短期来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机器换人”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地区、某些产业以及特定人群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提高企业对劳动者技能需求的同时,倒逼劳动者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说,可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也将推动我国由人口红利向“机器人红利”转变。
积极拥抱就业市场的变革
问:您认为,从政府层面来看,如何实现我国就业市场平稳有序的过渡?
答:事实上,任何事情的新生都会带来阵痛。因此人工智能一定会导致某一些地区、某一些行业产业或某一些人群发展的差异性。某一些地区可能获利多,某一些地方可能获利少,这种不平衡可能会是无序且难以避免的 。
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有的时候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规划、控制。 首先,政府需进行一定的产业规划。2016年,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五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政府在进行产业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干预来使得这种就业市场转换地更加平缓。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在岗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对于那些适应不了变化而要离岗的人,政府和企业最好能“送一程”,协助他们更好地转岗和再就业。适应智能社会,每个人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对手是人还是机器。
再次,要适当地调整工作时间。目前,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有点工作过度,经常加班加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提高,我们以前可能一天需要工作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养活自己,将来可能就不需要工作8个小时了。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要调整一下工作时间,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时间去享受这种生活,或者干更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要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上,低技能劳动者首当其冲。要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就需要通过相应财税政策进行调节,防止运用人工智能的生产者与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劳动者之间形成两极分化,要让人们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