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皮皮虾:【米兰三绝(之一)】

皮皮虾:【米兰三绝(之一)】

博客

皮皮虾:【米兰三绝(之一)】

米兰,意大利的二哥和经济命门(也是欧洲四大经枢之一),其在该国的地位似于中国的上海,又是世界时尚艺术的G点,国际历史文化老炮儿。这次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被疫情严重肆虐,米兰正是那疙瘩的首府。

我的一位朋友年初就企图暑假率孩巡视该地,现已放弃此谋。非但如此,他还戚戚然对孩子说,也许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去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试想,这个地区死了这么多人,难免对华人不友好。过了些年可能你忘了疫情的惨祸,携家带口地去那里玩。而那里有些人是死者的亲朋好友,他们可不会忘。虽说多数人是理性的,但总有少数极端分子,看到你东亚人的面孔,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来。特别是在较偏僻的乡村,你以为回归田园、品味南欧风情,却不料人生地不熟,正是非常不利的险境。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想起来就可怕,但愿意大利快点好起来吧。

说起米兰,真是值得好好一游的,如果真去不了,殊为可惜。本人以前曾路过一天,匆忙打卡了三地,刚好算是米兰三绝,就分三期分享一下。

米兰这个城市虽然不是文艺复兴的中心 (文艺复兴的中心是在三个半小时之外的佛罗伦萨,徐志摩译的地名翡冷翠发音更近且意境更美),可是米兰拥有文艺复兴三牛人中的两牛的作品,一是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圣殇,另一是达芬奇的最后晚餐。第三个牛人拉斐尔的代表作《雅典学院》的草图也珍藏在米兰城外号称欧洲一霸的博罗梅奥学院,算是齐活了。

我的一位跑友,曾去米兰跑马拉松,回来和我聊起米兰,提到曾去某地参观,内有世界级水平的艺术杰作,可惜世人不识货,到此一游的人很少。据说,看门大叔对每个来访者都感激涕零,恨不得端茶倒水热情招待。我问他是何地,答曰他也忘了名字,总之米兰到处都是国宝级艺术大作。

我走访的三绝正是前两位国际特级大师的杰作和驰名中外的米兰大教堂。先说米开朗基罗的杰作,这还是我意外发现的。

人间四月天,春行之中,路遇古堡一座,远望峨峨然。近之有牌名曰米兰斯福萨堡也 (The Sforza Castle of Milan)。进得堡内,草茵地阔。更有塔典楼雅,环偎四周,不在话下。

诸楼牵室套门,千回百转,内有博物馆多座,主题各异,庞复繁杂,脚不走疼是孙子。但见夷童井然鱼贯,叹西洋育人之奢精鲜活。

有一乐器博物馆甚趣,好乐之人定喜之。古往今来诸种奇形怪状之乐器悉为其囊入。馆中尚缺吾华出土之荆楚编钟,若无真货何不置一山寨全之?忽遇下图之物,疑为胡笳乎?

转身欣见达芬奇博物馆,只惜此季不开。正欲离去,却有米开朗基罗补憾于道,其专馆之名摄入余光,乃折而施施然踱进。

堂内光敞,却奇只此一座雕塑,且线条粗粝不精,然setting又很突出,疑似镇城之宝,乃不甘心地问馆员是否还有哪里我没走到,对方耸肩,一副这还不够分量、不过瘾吗的表情。哈哈哈。

其实该怨本虾不识货,只知米氏惊世之雕塑《大卫》、《圣殇》和西斯廷天顶的《创世纪》壁画,哪里晓得这件雕塑是米氏生命中的最后作品,自有其独特地位。此作亦称圣殇,不过为区别起见,叫最后的圣殇,或隆旦尼尼圣殇 (Rondanini Pietà)。

圣殇的意大利文是Pietà,源自拉丁文, 原意是pity或compassion的意思,大写的Pieta 不是指一般人的悲痛,而是专指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卸下圣体后,他的母亲圣母玛利亚怀抱着他遍体鳞伤的尸体时那种痛哭哀恸的心情和绝望悲痛的感觉。

实际上,米开朗基罗终其一生,共创作了四件圣殇雕塑,分别在23岁、78岁、81岁和89岁,每件作品特点各异,也被起了不同的名字,值得一并说说。

最有名的当然是23岁时的这件,也是他的成名作,存于顶顶大名的圣彼得 (St. Peter's) 大教堂。这件作品极其华美,美到令人心惊。

但不合常理的是,圣母玛利亚这么年轻,完全像一个少女,似乎还停留在十八岁圣灵受孕的年纪,衣服的褶印精美繁复,她俯瞰着躺在他怀中的年轻成年男子耶稣的完全没有血污的完美身体。冰冷的大理石被转化成柔软的血肉,死亡被永远定格成美丽的花朵,简直是青春与唯美的结合。

圣母衣带上刻有米开朗基罗的姓名,是他所有雕塑中唯一一件有签名的作品,原因是他听说竟然有人认为这是他的竞争对手雕刻的,于是特意标明。

这么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居然还没被看护好,在1972年的某天被一位匈牙利疯子用凿子和铁槌给砸了,这人边喊“我是耶稣基督!” 边将圣母左臂砸裂、眼鼻重伤。

事后,现场被紧急封闭,仔细搜寻后找回了50多块大理石碎块,由一个团队用了三年时间修复。此后作品就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弹玻璃后面了。

到了78岁,米开朗基罗做了第二件圣殇,俗称佛罗伦萨Bandini Pietà,存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对面,被单独放在一个楼梯的上面,很容易错过。这次米氏自认为来日无多,意图将作品作为置于自己棺木上的墓石碑。

此时的米开朗基罗垂垂老矣,因为痛风脚都没法行动,手关节肿胀,吃饭时汤匙都拿不稳。经历了五十年的苍桑,病痛爱恨、生离死别的悠悠岁月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显然自己半世纪以前的作品没有表现出死亡的真正意义,他要象那些著名的音乐家一样为自己作一曲挽歌、或叫弥撒曲、安魂曲。

这一次,他的作品选取的是卸下圣体 (Deposition) 的瞬间。雕像磨光的表面与粗糙的纹理交替,圣母的脸几乎没有轮廓,基督的头部似有光芒,人类痛苦的痕迹逐渐消失,唯有天堂的祝福恒久。

雕塑正面的耶稣,整个头掉在肩膀上,尽管有旁边两人搀扶仍撑不起来,整个尸体下坠, 脚呈Z字形。

搀扶者一个是圣母玛利亚,用脸贴近爱子的头。另外一个是抹大拉的玛丽 (Mary Magdalene),这人在圣经中完成了从妓女到圣徒的形象大反转,需要重点讲一下。耶稣定十字架的时候玛丽在现场,目睹了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卸下来及后来的埋葬。三天后耶稣复活,她又是唯一见证人,也是她第一个向门徒报讯耶稣复活的人。在2003年风靡世界的丹·布朗 (Dan Brown) 的小说《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中,玛丽实际上是耶稣基督在人世间的伴侣。该书于2006年被拍成同名电影,由好莱坞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

大家可能会问,塑像后面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是谁?这个角色历来一直被讨论考证不能定论,许多人认为其实是米开朗琪罗自己。此人的脸在俯瞰,流露出非常复杂的心情:不忍、悲悯、无助、莫可奈何,值得回味。

三年后,米开朗基罗81岁时又创造了第三尊圣殇雕塑,这次人称Palestri 圣殇,现存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巧的是,它和自己的巅峰作大卫像在同一个博物馆,26岁的作品和81岁的作品交相辉映,对比中显示出青春的昂扬和暮年的睿熟。

这次选取的是"入墓" (Entombment) 的一刻。与上一次的作品相比,只留下了圣母玛丽亚和抹大拉的玛丽,上面俯瞰的那个角色没有了,显示出对死亡有了豁达的领悟。耶稣身体弯曲不能站立,后面的圣母脸部表情痛苦茫然,看上去泪眼模糊。她用一只手从腋下托着他,仔细看可以发现她的食指同时明显指向上方,似乎在呼唤爱子向上立起来,这是一个母亲不相信儿子去世并将被埋葬的现实所怀有的心理。米开朗基罗摒弃精雕细凿的技巧,有意将圣母的脸刻得很粗糙、轮廓不清,使观众感到混沌模糊,造成满眼泪水的效果,因此对内心伤痛到无以名之感同身受。

米开朗基罗也没想到此后他又活了八年。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以89岁的高龄迸发出伟大的光亮,创作了第四座圣殇,史称最后的圣殇,又称隆旦尼尼圣殇 (Rondanini Pietà),就是开头提到的藏在米兰斯福萨古堡的这件,古堡的宣传小册子第一个介绍的就是米氏的这件作品。

当时他的朋友瓦斯阿力在传记里面说到在米开朗基罗去世前一天还看到他拿着斧头在打这件作品。显然这个作品没有完成,耶稣的身体其实被修改过,你会看到耶稣的身体左边有一个手留在那个地方,是前一件作品做的往下垂的一个手,他把它打掉了,可是暂时没有拿掉。

这次的作品又少了一人,只剩下耶稣和圣母玛丽亚母子两人。圣母在耶稣的后方用大腿的力量托住耶稣的大腿跟臀部,但同时另一个力量因为作品压缩成细长型的造型而有了一种往上的感觉,好像耶稣背着圣母要飞起来的情势,这就是米氏要表达的释放解脱、通往天国的升华意义。此刻圣母与基督不可分离,相互支撑,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观众也因此在世界和上帝面前祈祷和叹息。

张志雄的书《走,意大利看画去》中曾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有过精到的点评,他认为米开朗基罗可能受达芬奇的影响,喜欢探索"暗示与明示、完成于未完成之间的界限。雕刻家下凿的痕迹许多地方清晰可辨,仿佛他以自己的工艺为荣,不愿将之抹去"。

有人曾经问米开朗基罗雕塑与绘画的区别,米开朗基罗答道: "我认为,优良的绘画应该能呈现出近似浮雕的效果,差劲的雕塑则是因为呈现出绘画的效果。"为此,米开朗基罗运用"未完成"的表现力来避免绘画光滑的表面和幻觉技巧。米开朗基罗很是追求这种"未完成状态"。

美学大师蒋勋也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有许多独特的分享,他曾游学于巴黎,浸淫西方艺术多年,他的艺术论养分丰富,值得好好吸收。

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去欧洲深度游,应该事先做好功课,切不可象这次一样有眼不识泰山,或者象我的那位跑友那样归来不知何物。

2020.4.28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皮皮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