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刘以栋: 我看?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塞勒

刘以栋: 我看?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塞勒

博客

我看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塞勒

 

刘以栋

诺贝尔奖年年有人得,今年(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只有一个人,就是理查德-赛勒。我喜欢塞勒,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比较人性化,也喜欢他的人性化的个人经历。 

塞勒得了诺贝尔奖以后,介绍他的文章很多,但我感觉那些文章都比较学究味,所以就编译一篇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塞勒1945年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爸爸是普天寿保险公司的一名精算师。他妈妈以前是一名老师,后来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塞勒是家中老大,他还有两个弟弟。我目前还没有看到介绍他父母的文章,但是做老师的妈妈对他的教育应该有比较正面的影响。老师一般比普通家长更有耐心。我以前一个同事的母亲是个老师,然后他说他不喜欢当老师。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要成天说:约翰是个好孩子!这个教育理念跟中国教育理念有些差异。中国家长和老师容易关注孩子的缺点,期望 孩子去 改正缺点。而美国老师容易找孩子的优点,并且不停地表扬孩子。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很有帮助。

塞勒就读的大学,是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斯西部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凯斯大学在美国排名不是很靠前,50年前排名应该比现在强,但肯定也不会排名太靠前。塞勒本来想学心理学,但是后来担心学心理学找不到工作,就去学经济学,并取得学士学位。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本科上什么大学也不是特别重要。塞勒从凯斯大学毕业,不一样可以得诺贝尔奖吗。

塞勒大学毕业后,感到自己会是一个很糟糕的公司员工,所以就去罗切斯特大学念了硕士(1970),然后又念了博士学位(1974)。

博士毕业的塞勒,找工作并不顺利,所以就留在罗切斯特大学教书。他的简历上写着是教授,但我估计不是终身教职(Tenure Track)。

这段时间,塞勒做了一件惊天地, 泣鬼神的一件事。塞勒的研究兴趣是关于人在做决策时的非理性现象。这些现象不能用当时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与此同时,他了解到以色列的两位心理学家在做“人的决策方面的心理” (Human Decision-Making)研究工作。当他得知这两位心理学家,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和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将到斯坦福大学做一年研究时,就通过一切途径(by hook or by crook),劝说罗切斯特大学让他离开,并想方设法找来资助,让他去斯坦福大学去跟那两位心理学家一起做研究工作。

塞勒不懂心理学,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不懂经济学。当他们来到一起时,智慧的火花产生了,那就是现在的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的诞生。 

在这三个人里面,卡尼曼和塞勒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建立了终身友谊。特沃斯基去世比较早,跟诺贝尔奖无缘。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Laibson)后来评论说,塞勒为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起了关键作用。他是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的桥梁。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几个行为经济学的例子。

沉没成本谬误 (Sunk Cost Fallacy)。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开车去看一场免费音乐会吗?在同样的天气情况下,如果你已经买了音乐会的门票,你愿意不去音乐会而让你的票作废吗?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两种情况的成本是一样的,但是,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去免费音乐会,却不愿意让自己手中的票作废。

这样的情况我有一个切身体会。我们银行的客户经常给银行送一些免费票。一次,我得到两张篮球比赛的票。那天中文学校结束后,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我咬咬牙,就没有去看比赛。同一天,我们中文学校的理事长开车去芝加哥,路上发生严重车祸,他太太落下终身残疾。如果我是自己花钱买的票,我可能就去了。 

礼物效应(Endowment Effect)。同样的一个咖啡杯子,大部分人只愿意付三美元去买。但是,如果这个杯子是别人赠送的,人们要等到出价升到六美元时才会愿意卖。 从使用价值的角度,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精神记账(Mental Accounting)。假设 你带200美元去赌场。当你赢了200美元以后,你把400美元分成两个200美元,留下本金200美元,用剩下的200美元去赌。当你输光那200美元以后,你并不感到难受,因为你感觉那钱本来就不是你的钱。 虽然事实上你还是从400美元少了200美元。

这个假说让我想起一件小时候的事。当时村里开大会,我的一位本家侄子在会上讲赌博的危害时说:赢钱不耐用,输钱大窟窿。我那位侄子的父亲自己就好赌,所以他应该深有体会。赢来的钱,经常大手大脚花掉了;输掉的钱,却需要用别的方面的开销来弥补。可惜我那位侄子不是经济学家,那时中国大学开门办学,也不需要经济学家。 

以上的这些例子虽然有点别扭,但是实验证明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发生。塞勒说,大部分人有类似的人性弱点。

在过去20年里,行为经济学已经被社会和经济学界广泛接受,但是在40年前,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塞勒被经济学并不特别强的康奈尔大学聘为教授以后,还得经常担心是否能拿下终身教职。 

卡尼曼后来说,塞勒的聪明、幽默和彬彬有礼等个人品质,对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大有帮助。虽然很多人不赞成他的经济学观点,但却喜欢塞勒这个人。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善待塞勒。塞勒1995年申请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职位时,就遭到米勒(Merton Miller) 教授的强烈反对。米勒教授当时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在塞勒正式变成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以后,米勒在楼道里遇到他,也从来不正眼看他一眼。

这也是芝加哥大学的高明之处。虽然塞勒跟米勒的经济学观点完全相反,但是大学能不顾米勒的反对,把塞勒招聘到那里工作。芝加哥大学能有那么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跟它的这种开放学风是分不开的。

跟米勒不同,芝加哥大学另一位市场合理性教授,有“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之父之称的尤金-法玛(Eugene Fama) 却是塞勒打高尔夫球的搭档。法玛2013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俩的经济学理论观点截然不同,却可以一起打球。 他们的球友还有《魔鬼经济学》 (Freakonomics)一书作者史蒂文·莱维特(Steven Levitt)。我认为莱维特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仅是时间问题。

在过去的25年里,行为经济学不仅被经济学界广泛接也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可。先后有六个人(George Akerlof, Robert Fogel, Daniel Kahneman, Elinor Ostrom, Robert Shiller, and Richard Thaler) 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占全部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奖人数的 6%。塞勒和席勒(Robert Shiller) 还同时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主席。 

斯坦福大学的合作,不仅使得塞勒和卡尼曼 结下了终身的友谊,也开启了他们事业上的相互提挈。卡尼曼 在他的畅销书《思考,快和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强烈推荐了塞勒的书,《微调》(Nudge,国内翻译成助推)。而卡尼曼的书,则是在塞勒的多次劝说下完成。卡尼曼认为,没有人会愿意去看他的书,所以他至少有10次打算半途而废,不愿意再写下去。但是,每次卡尼曼放弃以后,塞勒都劝卡尼曼继续写下去,结果卡尼曼的书成了畅销书,销售超过一百万本,连卡尼曼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那本书找来看看,书的内容非常有见地。

卡尼曼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带着塞勒一起去领奖。后来卡尼曼(1934年生)年纪大了,就经常跟塞勒说,你要赶快得诺贝尔奖,这样我在有生之年才能跟你去领奖。今年塞勒得到获奖通知后,第一时间给卡尼曼打电话。可惜卡尼曼睡觉未起,只好留下录音。他们年底会一起去领奖。

或许有人认为诺贝尔奖的事跟自己很遥远,事实上塞勒的研究工作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微调》一书的另一位作者(Cass Sunstein, 哈佛法学院教授)就曾经在奥巴马政府任职,制定相关政府政策。2010年英国前首相根据塞勒《微调》一书的想法,建立了微调办公室(Nudge Unit)。瑞典政府曾经跟塞勒讨论储蓄计划。

结束此文时,我想讲两个简单的故事,也算报答大家的阅读时间。

故事1: 说一个饭馆卖早餐。两个收银员在收钱。一个收银员总是问客户,你要不要鸡蛋?另一个收银员总是问,你要几个鸡蛋?结果第二个收银员,每天都会多卖出去许多鸡蛋。

故事2:美国公司里面鼓励大家为退休储蓄。塞勒建议,与其动员大家储蓄,不如每个月自动把员工的工作扣下一部分去储蓄,除非员工自己去把储蓄部分改成0%。研究表明,通过这个途径,员工的储蓄率大大提高。

下次你去餐馆吃饭时,如果服务员问你要哪种饮料,那么她就用了塞勒的行为经济学技巧(其实你可以不买饮料)。

今年是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30周年(1987年10月19日)。现在美国股市处于历史高位,塞勒说他对美国股市比较担忧,我表示赞同。股市处于历史高位时,大家感觉很好,其实风险很高。股市暴跌以后,大家感觉糟糕,其实风险很低。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皮皮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