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博客

时代变迁,科技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我们曾经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消失不见,那些我们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东西也已经被我们渐渐所抛弃。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是汉族人?我们传统服饰又是怎样的?今天小团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传统服饰——汉服。

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绚烂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五千年文明由此展开,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为——“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起源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形制

汉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上衣下裳”制、“襦裙”制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纹章

汉服的纹章及其丰富,周礼“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汉服中的纹章与汉人意识、认识中的天形地象、阴阳八卦、无形无色、吉祥图案等各类文化符号紧密像通用。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足衣首服

足衣分为:舄、履、屦、屐、靴、鞋。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主要的头饰有帽、巾等。帽主要有纱帽、风帽、笠帽等,巾主要有纶巾、网巾等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袜、帔、香囊(香包)、剑、绶、印、笏、牙牌、革带、玉带、銙、腾蛇等等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汉服与他国服饰

汉服与和服

在 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 令”。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就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 标志。和服衣料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韩服与汉服

和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深衣,而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那些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美丽的汉服

在 当今社会我们的汉服已经很少见到了,只有在某些地方的祭祀活动才能见到,看了上面的图片和小团的介绍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汉服真的很美。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留 下来的无价之宝,我们不能就这样让他消失不见,我们应该保护这种文化,让它永世流传,不要等到以后给我们的子孙说是都不知道我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了。

转帖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国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