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川中奇女子 之 胡兰畦

川中奇女子 之 胡兰畦

博客


胡兰畦(1901-1994),著名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位声名赫赫、叱咤风云的政治女杰,是茅盾三十年代中篇小说《虹》的主人公梅女士的原型。也是在晚年留下珍贵非官方回忆录的三位世纪老人之一。

年轻的胡兰畦是四川成都的绝世佳人,当年曾经红遍天下。她的一生毁誉交加,浮沉无定,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在解放不久,她便象一颗耀眼的流星倏而从天幕上消失了。


一、不凡的身世

胡兰畦1901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父亲是个中医,也是四川省有名的一位袍哥大爷,大哥留学美国。她有个表哥叫杨固之,父母去世后寄居舅舅家,也就是胡兰畦家里。这个杨固之,在一家皮货店里当学徒,很得老板欢心,就做了小老板。胡兰畦的父亲将女儿许配给表哥杨固之,而胡兰畦自己则恋着川军里的一个军需官魏宣犹。因此胡兰畦婚后的生活十分不幸,于是决计逃走。后来到沪州当了小学教员,自己独立谋生。 

1920年,恽代英、萧楚女在四川泸州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时候,胡兰畦是会员之一。她开始参加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一员猛将。据说该研究会得到过四川军阀杨森的支持,杨森也常常到学会去研讨马克思主义学说。胡兰畦不但早就认识杨森,而且和杨森的夫人也有交往。1922年,杨森升任川军第二军军长,任命恽代英为川南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恽代英介绍胡兰畦到川南师范当教师。

年轻时的胡兰畦长得非常漂亮,又善于交际,活动能力很强。杨森夫人,还有杨森军中的高级军官,都相继前来结识她。这些人打的幌子是提倡女权,实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居心不良。胡兰畦清楚得很,她很勇敢,胸有成竹地周旋其中,洁身自好,不为所动。杨森还让他的四太太田衡秋代他向她求过婚,被她巧妙地拒绝。不久,杨森派她去广州进妇女干部训练班。从此,胡兰畦冲出了四川,由广东到了武汉,进入中央军校女生队。这些传奇故事都由茅盾当时的女友,另一位四川大美女秦德君在日本转述给茅盾,并写入了小说《虹》当中。


二、黄埔女杰

胡兰畦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最早的女队队员之一。1925年参加了北伐战争,和神枪手胡筠、广州起义游曦、民族英雄赵一曼一起,号称黄埔四女杰。

在1926-1927年期间胡兰畦是四川妇联的干部,并是革命老人何香凝的助手,曾担任国民党汉口市特别党部妇女部长、武汉总工会女工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26年秋,在北伐战争高潮中,胡兰畦离开以何香凝为部长的中央妇女部,前往北伐前线。

1929年,胡兰畦被蒋介石电令江西省长驱逐出境。


三、国际反法西斯斗士

1930年胡兰畦前往欧洲,留学于柏林德国国立政治大学,在此期间由廖承志介绍加入德国共产党华语支部。在柏林,胡兰畦曾两次会见过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克拉拉·蔡特金。1931年7月,宋庆龄请胡兰畦陪同她从德国柏林回国。经请示组织同意,胡兰畦把宋庆龄送回国重返柏林后,却被开除了党籍。主要理由是她护送的宋庆龄“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的大官”(引自《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32年12月德国共产党在柏林体育馆召开反法西斯大会,胡兰畦在大会上发言。1933年纳粹上台后她被纳粹抓捕,关进了德国监狱。后经宋庆龄、鲁迅等以“人权保障大同盟”的名义,在上海向德国驻上海领事抗议而获释。

获释后的胡兰畦被驱逐出境,先后流落到法国、英国,后又到了苏联。1934年在莫斯科时,她以中国作家身份参加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在会上,她结识了高尔基、日丹诺夫、布哈林、西蒙诺夫和莫洛托夫等领导人,成了高尔基的贵宾,高尔基十分喜欢她。后来高尔基逝世时,应苏共之邀,她曾到红场为高尔基守灵送葬。

四、奔赴抗日前线

随后胡兰畦回香港,1935-1936年在潘汉年和梅龚彬领导下从事抗日统战工作,是中共一大功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兰畦受宋庆龄、何香凝和李济深委托,组织并率领妇女战地服务团在各战区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战地救护工作。1939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少将指导员。

《抗战中杰出的女报人》一文说:(1937年,)著名女记者胡兰畦报道了上海保卫战,写出了《大战东林寺》一文,表现了守军坚强的战斗精神。

她身材不高,长得很丰满,虎虎有生气,头戴钢盔,身穿军服。她和战地记者范长江一道赴战场实地采访,合写了《两下店第一功》、《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报告,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抗战期间,她撰写的《在德国女牢中》,1937年生活书店初版后,半年之内再版印刷三次,甚至在延安被作为教材用书,其影响深广可见一斑。

胡兰畦等6人组成了《战时妇女》杂志编委会,这本杂志报道上海和各地妇女抗日团体的活动,介绍世界各国妇女反法西斯斗争的情况,反映侵略者铁蹄下的妇女悲惨生活,设有时事评述、战地通讯、战争知识讲座等栏目。更有许多女报人随军深入敌后,或只身化妆深入敌占城市,编辑出版报纸,宣传抗日,坚定了敌占区广大民众胜利的信心。



反法西斯战士胡兰畦,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受何香凝派遣,率全团先后在上饶、南昌、宜春、新余等地为抗日军队服务和宣传组织群众,支援抗日战争。图为1942年胡兰畦和江西保育院农场的孩子们在一起。


五、对陈毅只是爱慕?

《爱慕陈毅的六位女性》一文中说,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曾写过一首调侃陈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诗中的“兰畦”指胡兰畦,“茜”指张茜。

1923年,陈毅写出大量诗文,抨击当时黑暗的军阀统治,在重庆知识界,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胡兰畦就是受他文章鼓舞的其中一个。
  
胡兰畦数度与陈毅见面,她和陈毅的关系到底如何,传闻颇多。但是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大概也没有什么可以写成“浪漫曲”。

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用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刊登“陈毅阵亡”、“陈毅毙命”,还用大幅版面详细描述“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得知后十分伤感,后来她又接到陈毅父母来信询问,便决心赡养二老,把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房屋,全部给二老作养老之用。

笔者对上述的说法一直持比较怀疑的态度。第一,胡兰畦是川中女杰,二三十年代在国内国外党内党外的名气,绝不在陈毅之下。第二,如果仅仅是爱慕,胡兰畦在得知陈毅牺牲的消息后,断不至于决定赡养陈毅的二老。第三,胡兰畦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他和陈毅是在1937年冬订过婚,新四军的项英等人知道,陈毅的父母亲也知道。要不解放后,为什么胡兰畦到上海去找陈毅市长,陈毅不见,而由副市长潘汉年打发了事?

潘汉年见胡兰畦时,曾对她说:陈毅已经儿女成群,你还找他干什么?


六、地下工作者

1949年初,胡兰畦以惊人的胆略,置生死于度外,只身穿越火线,成功地完成李济深和潘汉年交给她的任务,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上海解放前夕,胡奉命赴上海参加迎接解放的工作。

可是在上海,胡兰畦处境困难,并没有妥善安置工作,因为潘汉年等人对她的地下党身份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提出了怀疑。后来胡兰畦在北京工业学院主管后勤工作,由于她过去在国内外与国共两党众多高级人物的复杂关系,使她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都在劫难逃,备受磨难,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重新入党。例如,1957年鸣放时她也并未开口,仅仅去老朋友章伯钧家看望了他,而章是头号右派,所以她也就成了右派。著名文学家阳翰笙说:胡兰畦“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月,倍受折磨,直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才重见光明。”

胡兰畦后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不顾年迈和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上下两卷《胡兰畦回忆录》,198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向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根据有一篇采访,偶然有人看望时,执拗的胡兰畦总是泪流满面,哭诉“我是1930年入党的,但现在只从1978年算起”。

可惜呀,胡兰畦没有秦德君那般幸运。中央并没有哪一位大人物,为她入党和平凡的事,哪怕是出面说半句话。

要不是胡兰畦自己活的长,又出版了回忆录。她这二十世纪之川中奇女子,也就被遗忘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席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