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家桑树背后的真相(之 二 附多图)

我家桑树背后的真相(之 二 附多图)

博客

三.

儿时跟蚕宝宝打交道,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季,但因此带给我的“爱恨情仇” (借用小说里的词),却是其他任何儿时兴趣所远远不及的。几十年来,每每看到它们的画面,听到它们的故事,就自然会想到它们那风度翩翩的爬行,义无反顾的吃相,和捧在手里那凉凉肉肉的感觉;会想起曾长时间欣赏它们而不知疲倦;还有为了它们那口绿叶而不顾一切。

当有机会有条件选择属于自己的树时,桑树自然成了首选。一个没有桑树的“蚕主”所经历的痛苦,大概只有失去土地的农民才能体会。试想,和平时期天真的孩子们,为了仰天待“晡”的蚕宝宝,可以去“打秋风”,甚至“砸明火”。动乱时期的农民们,为了嗷嗷待“晡”的家人,为了土地,当然会去闹革命了。请原谅,比喻有点过了。说到底,我就是想圆一回儿时的梦:拥有一棵长桑叶的树。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棵桑树的来由及真相。

树有了,叶有了,那去找蚕呢?上网,网上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search, compare, order, pay,… 几天后,收到一小盒子装了一百条,二,三龄大小的蚕。盒子有通气口,外面印有“生物,小心运送”的字样。里面铺着黑色,菜泥般的桑叶替代品。价钱合理,连运费,也就稍贵于我跟妻子两人外边一顿饭的花销。

人们说,小时候学会的东西,如游泳,骑自行车,一辈子也忘不了。这里当然包括养蚕。事不迟疑,赶紧扯几片嫩叶,让长途旅行的宝宝们开开斋吧。一转眼,宝宝们全骑上了叶子。谁都不傻,冰冻食品,哪有“小炒”香啊!跟妻子要了一块旧床单毯子之类往台球桌上一铺,放上几个干净的纸盒子,就差立块牌子“养蚕重地,欢迎参观”了。什么台球爱好,先放一放罢。

小时候物资紧缺,桑叶当然也来之不易。记得总是盯着那几片又瘦又小的桑叶,直到被宝宝们啃得只剩下叶脉,像极一副副鱼骨头了,才放新的。可现在,虽不敢说“不差钱”,但不差“叶”却是真的。一百条宝宝开始吃得较慢,早晚各放几片,宝宝们自会喜新厌旧的。 渐渐地光靠早晚就不行了。叶子的消耗近乎以几何级数增长着,两个纸盒换成了四个。

每早上班前,我会把所有盒子铺满,妻子下午回来,已经看到一堆“鱼骨头”了,赶紧加叶子。晚饭后,睡觉前还要再铺满。搞到后来,我尽量晚睡早起,妻子也是下班马上回家,绝不耽误家里那一百张小嘴。有一回,本人因为什么事居然忘了加“夜草”就去洗澡睡觉了。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总觉得忘了什么事。忽然想起来,赶紧下楼。抄起手电筒,拎着桑叶筐,冲进后院,直奔桑树。结果忽略了“防鸟网”,一头扎了进去,睡衣扣子挂住网眼,进退不得。挣扎了好久,终于脱身。叶子虽然采够了,但桑叶的白汁搞了一手一身,扣子也掉了。这动静整得有点大,时辰又晚,怪不得邻居家尽责的阿黄,料定这边有贼人活动,狂吠不已。咱也真顾不了那么多了,那一百张小嘴在等啊。喂完“夜草”,重新冲澡换衣,略显狼狈。妻子没有埋怨,只是温柔地补了一刀,说“自作自受”。我倒甘之如饴,心想“贴切,咱自作得十分受用啊。”那晚好像也睡得特别香,特别踏实。

宝宝吃桑叶,总是从叶子的边,角开始啃。按部就班,很有条理。几乎没有上来就啃中间的。我要是学软件的,肯定建个数学模型,上电脑“跑”(run)一下,以验证如此吃法的效率最优化。看到这儿,下围棋的一定会笑了。围棋最讲究的“子的力量,效率”,虽不敢讲是从“蚕吃桑叶”那儿偷的师学的艺,但下围棋无论是“超一流”还是刚入门的,起手几步,哪个不是从棋盘的边,角开始?第一手就拍在“天元”(棋盘的中心点),大概只有去电影里找了。这儿需要郑重声明,本人并不是小时候“关公战秦琼”的相声听伤了,以致于无聊到一定要在同是“国宝”的围棋文化和桑蚕文化间分出个高低。本人只是试图从此类“天马行空”的比较中,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世间万物宇宙规律间的和谐互动,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罢了。

为了让宝宝们吃饱吃好,吃得更有效率,我们就预先在桑叶中间撕些裂口,人为制造些“边角”,以利宝宝们下嘴。同时,又用细竹枝(幸亏家里还种了几盆竹子)编成格子状,把桑叶铺在上面。这样,桑叶与纸盒底部就有了空间,宝宝们在叶子上下两面都能爬行自如,进食休息两不误了。

宝宝们吃几天就要歇一歇。会爬到安静的盒子角落,一动不动,打坐入定。大有:

任凭众将吃喝忙,

独坐老夫入梦乡。

暗自修得丝禅道,

醒来换掉旧衣裳。

 

的意境。歇够了,就会蜕去一层极薄的“皮”。宝宝们一生如此这般蜕去几次“皮”,小号衣裳换大号,胃口必然大增,带来身长体壮。逐渐身体由白中透绿,到通体透明,就是要吐丝了。

到了这一步,蚕丝业的做法就是任宝宝们结茧然后缫丝。但小时候的做法(不知何人的发明。也许是想更直观地了解宝宝们吐丝及之后的演变过程吧),却是剪一块平整的硬纸板悬空架起,将吐丝的宝宝们置于其上。大概在宝宝的基因(DNA)中写得很清楚,作茧的程序应该是倚靠树枝,墙角墙边,或任何不平的地方做支撑,然后围绕自身的三维空间吐丝作茧以“自缚”的。可在这平整的硬纸板上,却是二维空间。而丝又不等“人”。宝宝们只好拖着源源而出的丝线,绕着圈子,仔细寻找那“丢失”的一维空间。无奈,直到吐尽了丝,仍旧找不到适合作茧的地方,只好在原地坐化成蛹了。当然,要及时把这些已经或正在化蛹的蚕搬离丝板。否则,会被其他蚕吐的丝盖住,或被其他蚕当成依靠作了茧。 经过大约十几条蚕的努力,可以得到差不多直径一尺的圆丝片,厚厚的手感不错。经光临“养蚕重地”的 草莓夫妻指点,增加了“心”形纸板,得到“心”形丝片,既好看又有寓意。一问,敢情草莓当年也是“蚕童”出身。(想必读者中有类似经历的应大有人在吧)。本想把这些丝片当礼物送人,但苦于缺少合适的缘由,说法,及收礼人。。。就统统留作欣赏和纪念了。

 

前面说了,宝宝们在纸板上吐丝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三维支撑,试图作茧的过程。在纸板边缘,是它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归宿的地方,总是要上下左右搜索一番。有些本事大的,几乎只用两对足支撑身体,去抓远处的物件,或玩出高难的体操动作,翻身查看纸板下方。有时纸板放得太过靠近其他物品,会被它们得手而去,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穿越。接着便遵从基因的指令,找地方结茧去了。随着吐丝,宝宝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小,爬得越来越慢,脚力及伸展柔韧性也越来越弱。再玩高难动作就会力不从心。常有吐丝后期的宝宝不慎掉下纸板,如未及时发觉,它们会将错就错,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作茧了。那时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定期巡视这些纸板,对照事先登记的“居民册”,及时找到并“遣返”未经批准的“搬迁户”。

 

四.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作为宠物,养蚕养到丝尽蛹成,对我就算告一段落了。因为蛹期要有相当一段时间,之后蛾期,交尾,甩籽也基本是自动自发的,无需照应了。至于留着蚕籽,孵成新蚕继续养,就有点太专业了,至少超出了我的耐心。我的做法是,当一季结束时,将所有甩完籽的蚕蛾及蚕籽,小心包好,埋在后院桑树下。不是硬要学“黛玉葬花”的桥段,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来纪念这些永恒的生命及我的得到与付出。瞧,那越长越好的桑树就是证明。

写到此,好像可以有首诗了。

梦里儿时弄小虫,

金州有幸扮蚕农。

匆匆玉体催青叶,

默默银茧躲倦容。

历尽沧桑食未改,

生平短暂丝无穷。

轩辕嫘祖传宝藏,

华夏神州绣彩虹。

(完)

其他文章 〉〉〉

我家桑树背后的真相 (之 一)

《“啤二”与阿负》 (微电影剧本梗概)

《生肖灵地寻访记-羊头岭》

《“三十六计”与“鹅”霸》(微电影剧本梗概)

我的第一次陪审员经历 (之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宁要中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