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该更新的年龄计算方式
有的人活着,却好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会永垂不朽。
看有些长辈,也不过60几岁,状态看起来和80几岁的朋友差不多;明明只有70几岁,看起来和90多岁差不多。但是这种话年轻人是不能说的,因为真的有一些人40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倚老卖老,被老态龙钟,计划退休了。
无论面试、谈天、看医生,我都非常习惯听对方评论,你看起来不过**岁,再看看简历,你会不会写错数字?这种恭维应该对每个女生都屡试不爽,谁都愿意看起来比自己实际年龄年轻个5岁8岁10几岁。
不过总有不识相的人,呵呵一笑,谢谢!然后总会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老娘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是的,娃娃脸再可爱,眼神里也会有说不完的岁月。对于始终满意自己当下的人,年龄算个什么鬼,经历才是无价之宝。就算再给年轻十年,如若换不来这些经历,那这年龄就太不值当了。
说六十几岁的人眼神单纯清澈,那是骂人的。你可以说她的眼神静若湖水,可以说她的眼神仿佛诉说四季,也可以说她幽静,但不能说单纯。说单纯不如说她这六十年生不如死。
我见过近60岁的阿姨,长着一副30几岁的面孔,还是因为身材稍显丰盈,让人晃了年龄。她太美了,皮肤也紧致,一屋子的人,我只看得到她,总觉得什么祝福都应该属于她。后来相处久了,发现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都一流,说她绝世芳华也不为过。她第一次让我明白,女人可以活得那么美,经历和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为一个人的生命如此加分。
我的圣经老师,就是最近躺在病床上用冰淇淋度日的那位传教士,九十高龄,身体已经很虚弱,拍照仍要卖萌,唱起歌儿来仍底气很足。哪儿来的力气呢~
终于明白,不该问年龄不仅是因为涉及隐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理年龄和经历年龄不可能匹配,在生命价值的评判中生理年龄那么虚弱,以至于不具备多少参考性。
这世间最不公平的是出身,最公平的是经历的积攒。经历的时候,总是愤愤然各种不公平不对等,有一天成熟的生命一定会意识到,那出身的不公平对于有些人来说反而是一种枷锁,一种从出生开始就要摆脱的疾苦,反过来能在出身的不公平上建立自我的人,就只剩下一路逆袭一路向上,那每一天的向上和每一次突破不就是周而复始的犒赏吗?
看自己40岁是不是感觉已经进入60岁浑身零件儿开始出问题?60几岁是不是已经迈不动步仿佛年界80,希望有人搀扶一路恭维? 明明70几岁看起来却和90几岁的生理相匹配?
生命如果没有创造和经历,那一天就是浪费;那一天哪怕有那么一点点进步,都值得庆贺,因为那一天一定经历了最好的生活。
2、30岁的勤奋,4、50岁的打拼,不是为了60+的生活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浪费。
在美国,有非常鲜明的一种感受是,40岁,人生才开始,60岁+开始进入生命的黄金期。
所以,年龄,在30+的时候还有参考性,40+之后已经没什么意义。40+要谈的是经历,谈生活的品质,生命的价值。
死亡年龄也一样,当一个人开始停止思考,周而复始,哪怕在最简单的岗位也不再有坚持和创造,就可以判自己死刑了。
所以,年龄的计算方式可参考如下:
生理年龄:40+
经历年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大事件,都+1~100个Point 不等。如果帮助他人实现自己,再+5个Point。
停滞不前,埋怨,浪费:-1 ~ -100/Point,不等
以生理年龄10岁为一个阶段,累积分数,直到100岁再计算生命年龄。
100岁以后,如果可以思考,看书读报画画儿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交流,那每一天都赚翻天了。
活出生理同龄人几倍经历的人,那生命一定是尤物般的存在,想多妖娆就多妖娆。
3/3/2018
闪了片刻,60岁以后我能做的事:
1、学钢琴,开音乐会。特别特别不喜欢学小提琴,结果被妈妈逼迫经历了悲惨的琴童生涯,现在和孩子们一起弹钢琴还觉得挺有乐趣的,尤其四手联弹的时候,那种稚嫩的合作仿佛是上帝的恩赐。
2、打高尔夫,看起来像老年人运动,未来打个三十年,再参加比赛也不晚。
3、开飞机,冲浪,玩儿帆船,马术
4、画画儿,烹饪... ...能把自己的经历艺术性表达是多棒的事!总觉得50岁开始才能做个像样的美食家,对味道的品味也足够丰富,那60岁应该可以出些像样的东西了吧...
5、也许可以再学门儿语言,继续尝试翻译
6、继续享受自己的工作,好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