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乡旧事:生产队的水塘
看到【山海情】那个缺水,对于生长在洞庭湖边的俺,非常的不可思议。
小时候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从镇上坐船去县城,体会了一下洞庭湖也是可以波澜壮阔的,那次俺还晕船了。
俺们生产队180来口人,约两百亩水田,外加旱地若干亩。旱地大约有一半是纯旱地,种棉花荞麦苎麻啥的,另外的旱地,基本是茶园,茶垅之间间距较宽,正好栽红薯种花生。
旱地靠天喝水,没有水塘什么事儿,但所有水田,一年两季水稻,都仰赖生产队的几口水塘负责灌溉。
话说水田,几乎都是梯田,每一梯的顶端横卧着一个大水塘,跟大水塘一条堤埂之隔,有一个小池塘。
大水塘主要是储水用来灌溉下面一遛弯梯田,小池塘的水俺以为只负责周边各家的生活用水,其实不尽然。
每一个小山窝里为嘛都有一大一小两个水塘?这个问题俺从来木有想过。昨晚脑子梳理俺们生产队水塘的时候才出现一个问号,今天早上赶紧向老爷子请教。
老爷子说,小水塘的水本来是用来灌溉周边位置稍高的几丘田,用水车车上去。因为有泉眼,水源源不断,就近住户生活用水也就是它们了。
说到这种人力水车,上面站三、两个人,跟现在gym里面的跑步机类似,只是更要力气,所以两班人马轮流车水。
车水的那班人,总有一个扯着嗓子喊号子,大致是:一哟呵一个一哟啊,二哟呵二个二哟啊。。。每喊一个数,后面那个“啊”根据水流的速度再拖长调或者拐几个弯,一筒水就车上来了。俺们小时候也站在水车上假模假式踩过几脚,但实在是个力气活,而且人也得有一定高度,手扶在上面的栏杆,脚踏踏板,手和脚必须两头够得着才有戏。
水车,网上找来凑数,向毛爷爷保证,俺们生产队的水车比这个正宗、漂亮
坐式的,感觉使不上劲儿
也有用手摇的简易版水车,俺也玩过的,也因太耗力气,有点玩不起。
俺们生产队住家主要分布在ZJC、BDC、GJW、XJWE四个小山窝,每个小山窝恰好配上一大一小两个水塘。
大水塘负责浇灌下面一梯的田,怎么操作?水塘的一个角落设有一个机关,用陶制筒连起来的“喷”眼,平常不需要的时候是堵起来的,下方水田干旱时把喷眼打开,水就哗啦啦喷出来,顺着田边的沟渠流进田里。先人们无需懂热力学定律,却把水往低处流用的很好。
俺们一个小小的生产队就有这么多水塘,这要搁在干巴巴的“涌泉镇”,两口根本不存在的枯井就换来一个人见人爱的水花,俺们队每个男娃讨到十个媳妇也绰绰有余呀,哈哈哈。
纵有这么多水塘储水,记忆中也有不少干旱少雨供不应求的时候。后来修了围山渠,大型抽水机引洞庭湖水入渠,对夏季抢收后抢插第二季大大的缓解了水塘们的压力。
出外上学,一时丢了干农活的老本行,老家生产队水塘的记忆也逐渐淡漠。直到这【山海情】的“涌泉村”,简直没让俺看到一滴水,故乡养育过俺的水塘,突然间变得清晰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