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

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

博客


第一章.选择: 7.
“不要让现实的大海把你毁灭”

http://blog.daqi.com/article/25202.html

沙飞于1937年1月初到达广西省会桂林。

他住在桂林第五路军无线电总台报务主任司徒勋家。他们既是宗亲,又是老同事、好朋友。
 
《桂林日报》1937年1月18日发表沙飞一首诗《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 
 
“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
不怕你有锋利的武器、凶狠与猖狂,
我决不再忍辱、退让,
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
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
但我决不像那无耻的、在屠刀下呻吟的牛羊,
我要为争取生存而流出最后的一滴热血,
我决奋斗到底、誓不妥协、宁愿战死沙场。
我决奋斗到底、誓不妥协、宁愿战死沙场,
我没有刀枪,只有二只拳头和一颗自信的心,
但是自信心就可以粉碎你所有的力量,
我未必会死在沙场的,虽然我愿战死沙场。”
这是沙飞在桂林公众面前第一次亮相,是他给桂林人民的见面礼。
 
这位以拍摄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及葬礼,并在广州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影展的摄影家的到来,很快引起广西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关注。这座当时不满10万人、素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小山城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了他。
 
不久他就认识了桂林文化圈里所有比较活跃的人,原《中央日报》社首任社长、时任广西总政训处长的潘宜之,政治部宣传部主任朱达章(笔名司徒华),画家陈宏,木刻家钟惠若、李漫涛,《桂林日报》编辑洪雪村及广西大学的教授们。他常到乐群社,这是广西政府的一个高级招待所,也对外营业,这里经常举办文化活动。沙飞和新朋友们不时在乐群社见面。在朋友帮助下,10天后沙飞给桂林献上第二份礼物。
 
《桂林日报》1937年1月28日刊登消息:李桦君木刻画个展,今起在乐群社举行。李君版画内容充满热力。名木刻画家李桦君,今日假本市乐群社礼堂开个人木刻展览会,欢迎各界参观。日期由今日起至31日止,时间由上午9时至下午4时。李君现尚在广州,作品由其好友沙飞于本月6日带到桂林,总政训处长潘宜之介绍及帮助。遂设乐群社作公开展览。木刻作品共一百二十幅,《一.二八之役》、《义勇军》、《鲁迅先生》、《中国怒吼了》等。
 
在李桦木刻展展厅,沙飞忙碌地接待着观众。文化、艺术界来了不少人。
 
两天后《桂林日报》对展览作进一步报道:李桦木刻画个展第二日,参观者仍络绎不绝,各界评语甚多,总政训处长潘宜之亦到场参观,并亲笔题:“是伟大中华民族力量的表现”,尚有省会公安局长周炳南及名家30余人写评。
 
《桂林日报》1937年3月17日 发表李桦关于木刻的公开信——亲爱的同志们:藉沙飞先生之介,这回把拙作呈献于桂省大众之前,一面希望就教于大雅,一面却想以虽然表现得极其拙劣的作品,煽动起我们最足宝贵的民族意识……
 
陈宏于2月18日在乐群社举行第20次个人画展,这次展出的是他在越南、香港画的水彩画。沙飞喜欢绘画,他帮陈宏忙里忙外。2月20日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女士参观了画展。徐悲鸿、广西大学教授马宗融、陈望道来参观。
 
徐悲鸿是广西美术会名誉会长,为广西艺术教育的启蒙和发展,花了很多精力。他于1936年6月应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住在省立图书馆内,正在筹办桂林美术学院。
 
2月尚仲衣、千家驹先后从广州、南京来到桂林,开始都下榻在乐群社。
 
沙飞专门去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拜访教授们。教务长陈此生1933年10从日本回到广州,广西教育厅长李任仁是白崇禧的老师,与陈此生是至交,他连写3封信,邀请此生到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并再三叮嘱物色几位好教授来;1935年夏陈此生出任该职,由他聘请的陈望道、马宗融、邓初民、廖苾光及祝秀侠等先后从上海复旦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到桂林,导演沈西苓也来了,这些教授的到来,使整个山城活跃起来。陈此生还曾致函鲁迅先生,恳切希望他来师专任教或开讲座,即使是3个月也好,鲁迅复信婉拒。1936年秋广西当局将师专并入广西大学,改为文法学院,陈望道担任中文系主任,邓初民是社会学系主任,尚仲衣是黄旭初主席请来的中山大学教授、留美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任省立国民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兼西大教授,千家驹是广西政府请来的广西建设研究会经济部副主任、西大社会系、经济系教授,此前任职于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沙飞经常到与乐群社距离仅百米的李子园——西大文法学院看望教授们。千家驹隔壁住着廖苾光,陈望道住对面,这三间房子中间是个亭子。他们常在小亭子聊天,教授们有时互相“揭短”;沙飞对桂林更了解了,还知道教授们不少趣事。
 
当时桂系与蒋介石矛盾尖锐,凡反蒋的人,到广西都受到欢迎,马克思主义在学校里也可以公开谈论。西大的学生都是开口马克思、闭口列宁。黄旭初、李宗仁、白崇禧对知识分子很尊重,他们的夫人,乃至白崇禧的岳父母,都愿与教授们来往。这里生活清苦,每人每周几小时课,要自己编讲义。广西抗日气氛很浓,大学生实行军训,不能随便离校,无论男女一律穿军装打绑腿,经常实弹打靶。
 
西大教授多单身独居,已婚的有的也未带家眷,大家将学校安排他们居住的楼命名为“红豆楼”,又把这个院子称作“相思院”。每当盛此君代表丈夫陈此生前来探望大家时,他们总要笑着说她的到来,扰乱了大家的相思。学校附近常有一个女孩出来叫卖荸荠,陈望道便送她一个雅号——马蹄皇后。
 
陈望道喜穿长衫,称自己为“一介布衣”。1920年4月在上海,他应陈独秀邀请,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他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了他翻译的、我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并酝酿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开展宣传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然而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他声明脱离组织。陈望道研究修辞,对方言感兴趣,他说两广人喜欢夸张,初到桂林时,听到‘落楼’二字,以为说要掉下楼去,不说‘下雨’,而说‘落水’,仿佛雨是倾盆倒下的;广东话将男女谈恋爱说成“拍拖”,非常妙、确切。沙飞最喜欢吃陈望道的拿手好菜——义乌家乡鸡。望道不善饮,但喝了酒,他的话多了,有时会谈到上海文化界的趣闻。
 
千家驹原是北京大学学生。1931年12月1日北大全体学生开会,当天下午他们从前门车站出发,在火车上他被推举为宣传委员,起草了“北大学生南下示威宣言”,“命令”南京政府立即结束内战,对日本采取武装抵抗。他们5日到南京后,警察将团长和他抓去,其他同学纷纷跳上警车,要求同他们一起去,这样一下子便逮捕了185人,他们被送到军营后绝食抗议。当局于6日晚派一千多名武装军警,以二三个彪形大汉对付一个文弱学生,将他们个个五花大绑,派一列专车押送回北平,一上火车便给他们松了绑。他们在南京被捕和押解的消息举国皆知,回到北平第二天,报上竟发表了蒋介石给北大学生的“慰问电”。
 
廖苾光的妻子于1936年秋天因生小孩,不幸去世,但他仍然开朗、乐观。他在日本与郭沫若有来往,常去请教,一次问郭沫若,人家说你是浪漫主义作家,你自己认为是不是?沫若回答,我从没想过自己要做一个什么主义的作家,我只凭自己的情思写,写出来是什么主义,那由人去说。廖苾光与千家驹过从甚密。一次千教授下课后回自己的房间,看见门上贴一纸条“千家驹之墓”,原来是廖苾光的恶作剧,千家驹大笑不已。
 
马宗融是回族人,他热情、健谈、喜欢热闹和朋友,喜欢看桂戏。沙飞常去马宗融、罗世弥夫妇家,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叫马小弥,胖胖的,会讲流利的法语。看到小弥,沙飞就想到自己的孩子。马教授与巴金、黎烈文很熟,他把法国文学、阿拉伯文学译介到中国。
 
祝秀侠与鲁迅1927年在广州就有交往,当时以中山大学学生为主的南中国文学会正在酝酿成立,祝秀侠、欧阳山等到中大大钟楼拜访鲁迅,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一群素不相识的穷青年的邀请,穿着灰布长衫,布便鞋,很随便地在几个学生的簇拥下到东如茶楼,与20来个年轻人无拘无束地聊起来。鲁迅说,我走过的路子不好走,各人应该走各人的路子。
 
1936年4月,西大教授在桂林中学礼堂演出俄国作家果戈里的话剧《钦差大臣》,导演团由沈西苓、陈望道和祝秀侠组成,演县知事的是邓初民,他那硕大的身躯,架着黑边眼镜的圆脸,不用怎么化装,就能显出一副老于官场的神态。教授们粉墨登场,格外吸引人。演出很成功,轰动了整个桂林。
 
西大教授们各个学识渊博、经历非凡,沙飞被他们吸引。他们都比他年长,对这样一个努力奋斗、有责任感的年轻人颇有好感,愿意与他来往、并尽力帮助他。
 
广西总政训处为提高民族意识,加强救亡力量,决定在桂林市内悬挂街头漫画,每星期更换一次。《桂林日报》3月15日 刊登消息:总政训处街头漫画第三期昨已张贴。该期画作有李桦木刻作品多帧,沙飞艺术摄影作《劳力零卖》(桂林街头什景之一)、《投向那里去》(桂林街头什景之一)。《桂林日报》3月21日消息:总政训处街头漫画四期出版。有沙飞艺术摄影作《女佣生活》、《海员生活》、《生命线》等。
《广西日报》1937年6月9日一版刊登了总政训处图书室启事——请领街头漫画由五期至十期稿费:沙飞……(共19人),各作者街头漫画由五期到十期已核算清楚,希各作者于6月9日起至16日止,按办公时间持章到本处会计室领取为荷。
 
沙飞在桂林忙碌、充实,他用摄影为抗日救亡服务。他除了在《广西日报》发表作品,还往上海及家乡广东投寄稿件。谢六逸主编的上海《国民周刊》1937年6月一卷八期发表沙飞写于同年6月16日的文章《爆铜工人》(三百六十行):
 
那真是一个又肮脏又气味恶劣的工场,那里有四条皮带在那狭窄的小屋子里伸长了头颈似地急转,四部爆铜机器日夜不停地在摩擦,在工作屋子里弥漫着青兰竹布尘埃与铜屑的灰尘,它能使你眼睛都张不开来。但是在这四架爆铜机器和活动皮带的旁边,却站着那浑身乌黑,连嘴脸都弄得漆黑的爆铜工人。他们就站在那皮带的边上,捏着一些铜器,放在那急转的青兰竹布的轮盘上,嘶哑地摩擦着,当铜器一碰着那青兰竹布的轮盘的时候,便迸出很多很多蓝色细丝的灰尘,那些灰尘,便吸入他们的肺管,停留在他们的头上、脸上和赤露的胸膛上,并且飞散开来,落在地上。铜器虽益发亮了,而这些有血有肉的工人却已吸饱了灰尘,他们已变成了“鬼”。据一个在工作的工人说,他在这小小的工场已经做了七个年头,早晨六点钟,便开始在皮带边上呼吸蓝布的细丝和灰尘,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才使你放手。一年360天,除了过节过年、生病老死,你便得闷着头去呼吸这充满铜屑灰尘的空气。至于说工钱,在三年半学徒生活里,是一个钱拿不到的,到满了师头两年,也只可以拿三四块钱一月。和我说话的那个工人,已经干了七年,现在也不过十三四块钱。我对他说,“你们这样生活不是很苦吗?”“要吃饭有什么办法。”他用了很郑重的声音回答。我到是能体味到这悲愤的语气的。在他旁边,我看见两个学徒,一个手脚皮肤全都被克罗米药水烂黄了,另一个双脚浮肿,他们也在过着“不是人样”的生活。
 
沙飞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对他们充满了同情。
 
沙飞到桂林不久,给王辉写了一封信,告知已到桂林,并准备办个人影展。几星期后,他收到妻子的信:“希望你能尽快回到汕头。否则我提出离婚。当初你我无条件结婚,现在也无条件离婚。”
 
这封信给他的打击太大了,几乎使他疯狂、崩溃。他的心被深深地刺伤了。1942年6月,沙飞在“入党志愿表”中填写:结婚否:已婚已离;配偶姓名、工作:王若冰,小职员、小学教员。同时,他在“我的履历”中这样写道:“……痛哭过甚至企图自杀过。但是因为随即记起了鲁迅的一言‘能生(憎),能爱,才能文’和托尔斯泰的‘不要让现实的大海把你毁灭’。于是我才以衫袖揩干了热泪,执起笔来,写下这么八个字‘誓不屈服牺牲到底’然后大笑起来,回了妻子一封同意离婚的信。”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离婚妻子的怨恨。然而他却从来不曾想过,是他自己为了摄影抛弃了妻子、抛弃了家庭.
 
对摄影事业的酷爱,使沙飞有了战胜痛苦的力量。他没有回家、没有屈服、没有被击垮,他坚持着、挣扎着、勇敢地向前走。他把痛苦深埋在心中,努力使自己忘掉“王若冰”。
 
沙飞有一次去看桂戏,那落后于时代的氛围,让他感到新鲜、刺激、兴奋、疯狂。在戏园里,看到几个熟面孔在无顾忌地痛饮、猜拳,他很惊奇,但他很快就理解了。广西土地贫脊,生活艰难,但民风朴实,上至李宗仁,下至平民,都埋头苦干,公务员包括长官都冬夏不变地穿人们称为“广西装”的灰色制服,欧美留学生不少,都具有专门学识,为大众埋头苦干。这里几乎无社交生活,无文化生活,赌博跳舞都在被禁之列,书店里的书少得可怜,看不到杂志,也看不到新书,难耐的寂寞折磨着大家。桂戏是这里惟一的剧种,捧桂戏名角成为官员及文化人的惟一消遣,政府要人的宴会常在这剧院内楼上的正厅举行,西大教授们经常在这里请客。
 
在新认识的朋友中,陈宏是个能够热切而又客观观察人生的艺术家,他比沙飞大14岁,广东海丰人,曾留学法国学美术,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广州美专当教师,1933年到广西,组织广西美术会,1936年同徐悲鸿筹办广西全省首届美术展览。沙飞与陈宏常一起喝酒,两个热爱艺术的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他们谈绘画、木刻、摄影,谈巴黎的艺术、国内的画坛,谈家庭、未来。他们游遍了桂林奇丽的山水,乘小艇游百里漓江画廊,大自然的美令沙飞陶醉。陈宏的友情,使感情上受到创伤的他,稍微平静了。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献身艺术就要有坚强的信仰,要能吃苦、肯牺牲、有责任心、百折不回。
 
四月初的一个晚上,陈宏在乐群社定了座,请沙飞。他们先在大中南路的柏林照相馆见面,然后一起去乐群社。陈宏告诉他,明天要出差,刚才也请雪村兄来,他说已吃过了。他们两人边喝酒,边聊天,直到深夜,分别时互道“再见”。
 
5月4日,沙飞打开《广西日报》:《艺人陈宏在雷平堕潭溺毙》。他惊呆了。
 
5月1日下午陈宏邀朋友同去游雷平黑水河瀑布,他看到瀑布时大喊,这儿有图画,又有音乐,伟大极了!后来俩人都脱光了,一丝不挂地在岩石上,刘视导员拿着照相机在约二丈远的地方为他们拍照。水势急,陈宏跌落深渊,两天后才找到他的尸体。
 
陈宏是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充盈着广西的魂。 沙飞写了一首诗,《哭陈宏先生》: 
 
天边的愁云,
紧压着漓江的两岸,
苍茫的暮色,
笼罩着历史的名城。
无情的西风,
却吹来了悲惨的音号:
水龙渚的深潭,埋没了你英伟的雄驱!
黑水河的瀑布,冲毁了你的幸福和生命!
 
我曾经痛哭过天才的夭折,
谁料今宵呦,又悲艺星溘然殒灭!
我曾经感慨过相知难遇合,
谁料今宵呦,今宵更失悼了知音!
睁视着茫茫的天野,悠悠的泉壤,
将教我向何处寻觅你诚挚的音容?
我久已重创了的心怀呀,
那更堪这极哀至恸的打击?
滚滚的泪珠已模糊了我的视线。
 
这首诗于1937年6月14日发表在广州《市民日报》现代木刻版,6月27日发表在《广西日报》“追悼陈宏先生并举行遗作展览大会特刊”。
 
 
人物简介

李桦(1907—1994):广东番禺人。版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洪雪村(1911—1988):福建同安人。《厦门日报》、《桂林日报》编辑,新四军《抗敌报》总编辑,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

邓初民(1889—1981):湖北石首人。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毕业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山西省副省长兼山西大学校长。

千家驹(1909—2002):浙江武义人。经济学家。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语言学家、教育家。留学日本。广西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校长。

马宗融(1892—1949):四川成都人。作家、学者。先后留学日本、法国。复旦大学、广西大学、台湾大学教授。

祝秀侠(1907—1986):广东番禺人。复旦大学毕业,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广州教育局局长。1951年去台湾任教育部特别编纂。

廖苾光(1902——1993):广东梅县人。留学日本。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教授。

陈此生(1900—1981):广西贵县人。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广西省政府副主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中央副主席。


附:沙飞简介

 
沙 飞:1912.5.5—1950.3.4 ,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5年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1937年在广州、桂林举办个人摄影展览。
 
1937年8月到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画报》社主任等职。
 
1950年3月4日,因枪杀一日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极刑。
 
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消原判决。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席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