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做一个好性情的人。这是我一边读"A Gentleman in Moscow "一边啧啧发出的最本能的感悟。这部"纽约时报"畅销版上名列前茅的书,是闺蜜介绍给我的。我对纽时有偏见,但对闺蜜没有。闺蜜要说也算个liberal,但是她不左,她讲道理。我在因为时政而钻牛角尖的时候,闺蜜把此书的eBook微信给我,似是偶然,但我觉得冥冥之中还是有着某种意味深长: 或许上天籍着一部Fiction来提醒我,永远不要因为外面的世界,丢失了自己原本的好性情。
作者Amor Towles是地道的美国人,但是他笔下那浓郁的俄罗斯元素让我惊诧陶醉不已。我始终认为,从文化丰厚的角度讲,美国无法与俄罗斯相提并论。但是美国人民无疑是更幸福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只有苦难才是孕育深沉的土壤,你还会向往深沉吗?我其实是没有答案的。不过我记得当年拉着孩子们游玩迪斯尼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得忍受时不时的空虚乏味之感向我袭来。即便如此,我肯定不想穿越时空去到俄罗斯,虽然那片土地造就了非凡的文学和艺术。闺蜜推荐的书,正好成全了我的矛盾: 坐在北美的家里,手捧一本有关俄罗斯的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组合。我不用吃苦,也享受了一番"深沉"。
大言不惭地说,Amor Towles的文风跟我的随便涂鸦还有几分相似呢!他喜欢来点小卖弄,喜欢玩个"掉书袋",尤其喜欢用排比句式。关于滥用排比句式,我曾遭到"土豆禾苗"博主和他的死党的善意嘲讽。我现在尽量改了,改成"好好说人话"了。不过同样是显摆,人家Amor就不招人讨厌。明明也是引经据典,读者却不必遭受被半瓶子醋使劲来回晃动,酸倒了好几颗牙的折磨。相反,人们看到的,是学富五车的作者,将西方文明宝库里串串闪耀的珍珠真诚地铺摆开来,供朋友们把玩鉴赏。码字,谁都会,但是功力的天壤之别,大概就在这里吧。
这把年纪了,我以为我不会再读Fiction了。Fiction,对幼时的我是想象的翅膀,能够带我冲破现实的苍白,在云端翱翔。成年后我自然而然地淡了这份闲情逸致。吹捧得再玄乎我也不会花时间去理顺"百年孤独"里七代人的姓氏重叠,命运轮回。我对一部"红楼梦"可以养活一批人,专门以此为生的现象,感到完全不可思议。对文学,我并不虔诚。对文人,我鄙视的居多。
只是,只是进入天命之年,我反倒认清: 现实,原来比虚构还要魔幻。换言之,there are always truth in fictions. 闺蜜的广告词也让我心动: 思韵,这是自"巨流河"之后我读过的最可爱的书了。啊,可爱? 我此时此刻太需要something lovely了。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我正式开启了阅读: 一个人和一部书,也是依赖缘分的。
刚刚读完Book One,四分之一。老是被家里的理工男纠缠打断,强行要我专注现实,与他并肩俗界,否则就是不爱家,不爱他。烦死个人! 现实! 现实! 现实就是不断地招惹出一地鸡毛,然后再悻悻然去清理这自找的一地鸡毛! 现实,有时比虚构还要浪费时间!
好在,A Gentleman in Moscow这部优雅的作品,不是为了急急忙忙去啃完了事的。这书,适合于严冬的火炉旁,春天的花树下,夏日的凉风中,秋日的金灿里。慢慢品吧,这书有咖啡的香,绿茶的茗,红酒的醇...
先不剧透了,本来也才读了一小部分。就这一小部分,已经给了我足够的点拨: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永远不要丢失了自己原本拥有的好性情。好好保守灵魂,静待生活自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Rostov伯爵,他真是一个可人儿! 有关他的可爱,我边继续阅读边慢慢如数家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