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怀念南京的老字号: 永和园

怀念南京的老字号: 永和园

博客

我家几代人都爱吃小笼包,从祖辈,父辈,同辈一直传下来,连出生在海外的第四代大宝,小宝也不例外。当然大宝小宝现在吃的小笼包,只能是华人超市里的冷冻食品了。

从前在南京,离家最近的小笼包子店,是一家叫做"菜根香"的餐馆。啥时馋了,奶奶就去那里买两笼,装在铝饭盒或者搪瓷锅里端回家。这小笼包子是奶奶的诱饵,叫我们起床,喊我们回家,哄全家聚集,全都依赖它:"快,小笼包子来了,趁热赶紧过来呀!"

家门口的小笼包作为灵活机动的解馋牙祭,已经是很物有所值了。不过,我家每年还会有一次---仅仅是一年一次的小笼包大餐。在这家名为"永和园"的老店吃顿小笼包,对我们就像帝王祭祀那样,年复一年成了一种仪式。

如果说"菜根香"是随和温婉的邻家小妹,那"永和园"就是典雅精致的名门闺秀了。当然现如今这样的比喻怕要禁止了。普世价值所倡导的莲花世界,只许说好,而且是一样好,不能说谁比谁更好。大千世界,谁敢比个孰高孰低,孰优孰庸,都会被批为"歧视"。所以"永和园"的高贵,我不敢渲染。我就这么说吧,每年吃次"永和园",对我家,是个值得盼望的节庆项目。

是的,我们是过节才去"永和园"的。这个节,是清明节。每逢清明,我们去雨花台给爷爷扫墓的归来途中,必定要在夫子庙下车,然后在"永和园"美美地吃上一顿小笼包子/小笼蒸饺。"永和园"的包子,那滋味包含的是山川历史,是文化传承,是故土情怀,是难以言喻的高端大气,别家的店,没法山寨。我后来也吃过台湾的鼎泰丰,上海的城隍庙,所以我知道"永和园"不可取代的独特魅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南京的清明,往往春寒料峭,有时棉衣还没能脱身。但是我们却迫不及待地把扫墓当作春游,一路欢声笑语,好像并无悲悲切切。雨花台,民国时期的刑场,解放后被建成了著名的烈士陵园。山的另一面,则是私家墓地。我们绕开烈士陵园,走羊肠小道,去往墓地。一路上,早春的野花已经开放,我和妹妹边奔跑边弯腰找寻漂亮的雨花石,喜欢的,就拂去尘土,放入口袋。到了墓地,我们上坡,在青山绿丛中兜兜转转,找到了爷爷。奶奶一看到爷爷的墓,立时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咦,一路上咱们不都是兴高采烈的吗,奶奶怎么说哭就哭,像上好了发条的准点时钟似的?

              

爸妈给爷爷的墓做清扫整理的时候,我四下转悠。这块风水宝地,一年不见,爷爷又多了不少新邻居。这一带埋葬的,多是南京地区的民主人士,社会名流。记得不远处是纺织企业家刘国钧的墓,做得特别大。

有一年清明节,我们扫墓完毕准备离开雨花台。那天的雨花台车站,人潮涌动,拥挤密集超过往年。围绕公共汽车上演的,是咒骂叫喊,你死我活。我们知道挤不过,放弃了一辆又一辆。眼看正午已过多时,大家有点开急,商量下一辆车来,我们也要择野蛮弃文明,来个适者生存了。

我们终于前推后攘地挤上了。可是这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届时怎么下车呢?果然,到了夫子庙,我们的下车比刚才的上车还要艰苦卓绝,最后挣扎到出口的我,好像还被急不可耐的车门给夹了一下,吓坏了下面伸手接我的妈妈。

                

发辫散了,衣扣掉了,惊魂未定之下,我们彼此安慰: 前面就是"永和园"了,让味蕾的满足来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吧。进了饭店,再次惊见人山人海。我们四下张望,才在一张已经有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圆桌边落脚。经那两人同意,我们可以拼凑,共用一桌。

爸爸见我们落了座,赶紧只身去前台订餐。许久,爸爸回来,告诉我们,因为人多加上我们晚点,今天小笼包子已经卖完。考虑到我们饥肠辘辘,爸爸已经改订了饭菜。

我们的失望一下子写满在脸上。不一会儿,菜一盘盘地被端了上来。奶奶和妈妈惊呼爸爸怎么这么铺张,没有小笼包子,就马马虎虎对付一下,认个霉头算了。可是他又是鱼虾,又是鸡鸭,这简直是要通过报复式消费来追求毁灭性快感的节奏啊!奶奶和妈妈的喋喋不休终于惹恼了爸爸,他一摔筷子:"你们没有见过世面,以后就不要出门,不要来这样的地方!" 奶奶妈妈赶紧闭上了嘴。同桌的那对男女眼见这幕,互相对视一眼,低头无语。我看见人家才两个人,面前堆的盘子也不比我们少。当然,人家或许还不是夫妻,而男方只是在咬牙吐血讨好女方而已。

不知为什么,想起"永和园",我印象最深的记忆竟是这一次的不愉快了。搁从前,我会责怪爸爸大庭广众没有守住涵养。现在爸走了,我再回想,就又觉得是奶奶和妈妈不够善解人意。我心疼爸爸,心疼男人不被女人理解的那种扫兴,心疼男人总被女人忽略漠视的一份尊严。

注: 图片来自网络。又,多少年以后,我在枫叶国一个爬满常春藤的校园里读着父母的来信。他们告诉我,雨花台的墓地要征用,必须迁移。政府给了三种方案: 树葬,水葬,或者自费被迁至更加遥远的地方重新安葬。奶奶知晓后格外豁达:"不麻烦了,水葬!" 于是爸爸和二姑抱着爷爷的骨灰登上江轮,把爷爷的骨灰撒入了长江...手捧家信,我知道,"永和园"的滋味,今后只在梦中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思韵如蓝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