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薛宝钗的灯谜诗里隐藏的令人悲愤的历史

薛宝钗的灯谜诗里隐藏的令人悲愤的历史

博客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解密了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的大秘密,接下来看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人的灯谜诗的大玄机。

  首先是宝钗的: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镂和锲,都指雕刻,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借喻“后金”满清。檀和梓均为木材,借指朱明“木” ,“镂檀锲梓”是暗喻满清对朱明所施的作为,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檀和梓的用途上说了。

  檀和梓有何区别呢?

  檀,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通常指紫檀,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紫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公认的最名贵珍稀的木材之一,到了明代,尤得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多为皇家所用。

  而梓木则普通常见,因其材质坚韧、木理优美而多被用作雕版刻字的底板,因此古人将书籍的刊印出版称为“付梓”,其中的“梓”是雕板的意思。如明代吴应箕的《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录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原来,宝钗灯谜诗中的檀木是借喻忠于朱明的明遗民,而梓木是借指史书。朱慈炤是用“镂檀”借喻满清残酷屠杀朱明义士,而用“锲锌”喻指满清蓄意篡改历史,同时也影射满清血腥残酷的文字狱迫害。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暗紫的血色沉积的尸山骨海一层层,错落的篡改伪造的清修史书一层层,这一层层的血腥屠戮“镂檀”和一层层的文化欺诈“锲梓”,自然不是工匠“良工”所能为的,而是满清统治者屠杀汉民的残忍暴虐和篡改史书的狡诈机深。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风雨”是借喻满清镇压明遗民和制造文字狱所造成的腥风血雨。

  “梵铃”,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悬的铃铎。“风雨闻梵铃声” 引用之典,是指唐明皇怀念杨贵妃的《雨淋鈴曲》。见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

 这里引用杨贵妃的典故是为何意?

首先要明确谁是《红楼梦》中的杨妃。第三十回里宝玉说得清楚:杨妃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朱慈炤是用体丰怯热、奸兄乱国、被迫自缢的杨贵妃来影射矮小丰满、同样是父兄贪贿乱国、同样是被逼自缢殉国的周皇后。正是由于薛宝钗不仅仅是影射后金满清,同时也影射排名“金”字辈的朱明周后,为了避免读者因为宝钗的双重影射而错误的解读这首诗的寓意,朱慈炤特意贴心地在此处用“何曾闻得梵铃声!”,也就是“不曾有梵铃声”来明示读者:这“镂檀锲梓”与杨贵妃、也就是周后毫无关系,宝钗的这首灯谜诗完全只是针对满清这一层影射而言的。这首当与宝琴的《马嵬怀古》对照看。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其实仍是强调宝钗诗中所说的“镂檀锲梓”不是指匠人的凿作雕刻, 而是隐喻满清血腥屠杀和篡改史书的暴行恶迹,诗中的“风雨”也不是自然界的刮风下雨,而是满清血腥屠戮和残酷镇压所造成的腥风血雨!这是作者迫不得已使用的文学的借喻手法,而非实物实景,如何会能“闻得梵铃声”呢?

 

宝钗的这首灯谜诗表现的是满清的凶残狰狞和卑鄙狡诈,以及成功镇压反清抗争后的无限得意。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xibeifengla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