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吧青春之通俗歌曲----那些年听过唱过的歌(二)
我对通俗歌曲的记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普遍单调,作为学生,读书之余我们最多偶然去逛逛街看看电影,然而就是在街上的角角落落和电影的片头片尾,我们常常最先听到那些最新的电影歌曲。这些歌曲语言自然清新,感情细腻真挚,个性张扬热烈,并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通俗性,一经播出很快就响彻在街头巷尾,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对精力旺盛而又多愁善感的我来说,我特别喜欢那些抒情歌曲,因为它们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故土家乡的思念和对心爱之人的爱慕。在我现存下载的上千首首歌曲中,最能拨动我心弦的当属这些旋律优美以情动人的歌曲了。每当我听到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雁南飞” 时,随着那“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的细腻委婉的歌声,我脑海中就会出现大雁飞过的红叶、清泉、碧空、彩霞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致,和女主人公那双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明眸。如今的我就如那远离故土的鸿雁,但愿“莫把心揉碎”才得以“盼归”故里!
电影《甜蜜的事业》有一首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其中“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这两句歌词,使我常常想象“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因为有花儿、鸟儿和歌儿相伴,幸福的人儿就能“携手前进”,“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歌由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唱来特别婉转悠扬,我的心田也如碧波荡漾般泛起阵阵涟漪,感到无比的温馨。此外“妹妹找歌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李谷一演唱)、“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叶佩英演唱)、“驼铃”(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歌,蒋大为演唱)等电影插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曲。可以说这些抒情歌曲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艺术追求,陶冶了我的“小资”性情,抒发了我的丰富情爱,我心中燃烧的是炽热的青春之火。
1983到1986年期间,我正上高中,那时刚有电视机,春晚也刚开始举行,记得我们高中的教学楼和老师的家属楼之间只隔着一个很大的花园,我和同学们常常会在晚自习的间隙,溜到班主任老师的家里看一会儿电视连续剧,由此我对通俗歌曲和中港台的歌星都有了较多的了解,而许多流行歌曲都是随着春晚的播放而流行开来的。那几年令我印象深刻的春晚歌曲有: “牧羊曲”(1983,郑绪岚)、“大海啊,故乡” (1983,郑绪岚)、“回娘家” (1984,朱明瑛)、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984,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 (1984,奚秀兰)、 “我的中国心” (1984,张明敏)、“垅上行” (1984,张明敏)、 “难忘今宵” (1984,李谷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984,蒋大为)、 “小草” (1985,房新华)、 “十五的月亮” (1985,董文华)、 “望星空” (1986,董文华)以及“军港之夜” (1986,苏小明)。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风格独特流畅,歌词清新婉转,富有生活情趣,充满了时代气息。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仍然很差,但我们爱家乡爱祖国,我们能团结一心。所有这些敏锐反映现实生活和青年人文化心态追求的歌曲,深深地征服了文革后才成长起来的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并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那时候,中国大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全国上下为实现祖国的“四化”而群策群力,而海外的华人华裔,尤其怀念故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来自香港的一身唐装的张明敏通过大陆的春晚舞台,出色地演绎了歌曲“我的中国心”,表达出了全体海外华人在那个时代积蓄已久的爱国心声,唱出了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更唱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是啊,“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黄河长江在我梦中呼喊前进……”。每次在不同场合听到这首歌,我都心潮澎湃,情难自禁。今天,对于我们这些移居海外的游子,这首歌更有特别的意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们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8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横空出世,风靡全国,深深地影响了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那就是电影《少林寺》。这部电影里的少林寺和尚们,营救唐王,铲除奸臣,匡扶正义,救济穷人,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是李连杰饰演的觉远和尚,外貌清朗俊秀,正气凛然,又有情窦初开的年轻人的绵绵柔情,经李连杰的出色演绎,一个武功盖世嫉恶如仇又单纯可爱的少林寺和尚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显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也有多处描写了张小虎(觉远)和农家女侠白无瑕的朦胧情愫,当他决心皈依佛门,而又依依不舍地回望白无瑕,引得女孩黯然离去时,我相信无数少男少女也会象我一样,感到伤心难过而无奈和理解。
影片中的插曲“牧羊曲” 随着这部电影的播放而风靡全国,这首歌旋律优美流畅,歌词真实自然。随着郑绪兰荡气回肠销魂慑骨的演唱,我们仿佛看到了嵩山上晨钟暮鼓山花烂漫的美景,以及女主角清丽脱俗豪迈娇艳的可爱形象。“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这几句似乎人人都能哼出来。每当我听到这首旋律优美的“牧羊曲”时,就会静静地想起电影《少林寺》,想起觉远和尚和白无瑕纯洁的友情。我怀念那些远去的朦胧的情感,它们使我想起一些往事一些故人,也使我更深地陶醉在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美丽意境中。
1986年秋我来到省城上大学,那时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思想上也要求有更大的自由和解放,而 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青年文化也比较活跃,我们那一代的年轻人都很积极和自觉地参与到中国的音乐活动包括对通俗歌曲的大力传唱。
1987年董文华演唱了一首歌曲“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和她的另一曲“十五的月亮” 皆成为经典,董文华也成了最红的明星。我非常喜欢这首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歌曲,“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 也许我长眠将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脉?” 在我的心中,军人很伟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国家的和平和我们幸福的生活,这也使我对“最可爱的人”产生了深深的爱慕和敬意。那时候的女大学生包括我,都喜欢与老山前线的军人战士结交为笔友,周末也常常参加与市内军事院校的各种联欢。我们的言行潇洒豪迈,我们的情怀婉转清丽,我们的青春激情飞扬,我们无愧于那个充满理想豪情满胸的时代!
那时中国乐坛还曾刮起过一股摇滚乐“西北风”,其中以崔健演唱的“一无所有”、程琳的“信天游”和胡月的“黄土高坡”为代表。这些以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音乐风格为“风源”而谱写的流行歌曲,非常具有自己的个性,粗犷而带有泥土气息,以巨大的冲击力震荡着中国通俗音乐歌坛,一时竟领导了中国通俗歌曲的新 潮流。那时高校的男同学们喜欢模仿崔健的歌喉台风,他们边弹吉他边吼“一无所有”,想象着“脚下这地在走,身边那水在流”,鼓起勇气拉住心爱的人 “你这就跟我走”,而这一切正是我们那一代迷茫而又无奈的年轻人心中共同的呐喊。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些通俗歌曲总是在我最迷茫也最激昂的时候陪伴我成长,给予了我最需要的心灵慰藉 。如果说台湾校园歌曲如和风细雨般滋润了我的心田,那么中国的通俗歌曲则是一首首穿越我生命长河、燃烧我心灵之火的青春情感记忆,使我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