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戴晴:“接受茉莉立场,要迈过多少坎啊!”

戴晴:“接受茉莉立场,要迈过多少坎啊!”

博客

 

 
                             “接受茉莉立场,要迈过多少坎啊!”
 
                                                             ——茉莉微信推特短评(一)
 
 
 
各位:最近我搁下给杂志写的稿子,为保卫欧洲人文价值,在微信和推特上写碎语短评。现将最近的一些言论选摘收集起来,与各位分享。我的推特号:瑞典茉莉‏ @SwedenMoli2017
 
 
@
 
戴晴姐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感叹说:“接受茉莉的立场,须迈过多少道坎啊!”我问哪些坎?戴晴回答说:“恰如历史不能只凭考据,人物的文化环境、性情、心理....无不对历史进程发生作用。对于近年来难民潮等(其实说“难民潮”已经将层次固化),知识、历史感、内心深处的悲悯等等,都是坎儿。”
 
 
@
 
瑞典卡车撞人目前原因不明。心理阴暗的挺川评论员幸灾乐祸不要太快,灾祸没长眼睛。伦敦恐袭作案者不是难民,其母是英国人。把灾祸归于某宗教要小心,无数穆斯林平民受害于IS。瑞典不殖民不打仗只救助他人为何遭恨?因是基督教国家。如果将所有穆斯林连坐惩罚,我们就和恐怖分子逻辑一致了。
 
 
@
 
回应推特上的指责:
 
各位不愿打开本国大门接难民,有你们的理由。但你们至少可以做到:
 
1,不要像何清涟造谣辱骂接受难民的国家;
2,作为联合国缔约国以其他方式尽责帮助难民
3,认识难民的来源:多少与美国打战有关?多少与工业国温室气体有关?历史上欧洲殖民侵略哪些阿拉伯国家?
4,接受所在国家的人文价值观。
 
 
@
 
恐袭令瑞典人空前团结而温暖。那天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名为“打开斯德哥尔摩”的活动。他们把自己的家门打开,为无法回家的人提供歇脚地,提供食物。还有人义务送人回家------我们家儿子被困市中心办公室几个小时,然后步行回家了。
 
 
@
 
这是一个悲伤的周末。遭受恐袭后的斯德哥尔摩,人们上街悼念死难者,献上鲜花和蜡烛。瑞典首相勒文表示:"我们绝对不会让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被仇恨所埋葬!" 
 
 
@
 
 
敬告一些对瑞典恐袭幸灾乐祸的华人川粉: 在人类的灾难面前,还是学谦卑一点好,即使这灾难暂时没有连累你。人间的丧钟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上帝不会因为你们挺川普而给你们免于灾难的优惠。你们在我推特上留言放肆,竭尽恶毒之能事,有这种阴暗心理的人不像是有福祉的。请自重!
 
 
@
 
让我开心的事情之一,是在文章发表后收获一片臭骂。因为真正的写作者不仅要挑战权力,也要挑战公众的认知。较早谈XZ问题,我的博客曾满塘骂声,令我自豪。这次谈难民的文章,我也有受川粉嘲骂的荣幸。当然还有不少朋友支持转发。
 
一位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L的回应令我泪湿,他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说全球的难民与我们血肉相连。
 
 
@
 
俺永远是鲁迅先生的粉丝。你看他这话精彩的。---“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
 
 
@
 
我喜欢这一句话:学术的终极品质不是知识不是才华而是价值取向及其思想的彻底性。
 
 
@
 
德国铁梅转《北大飞点评茉莉全文:何清涟怎样妖魔化默克尔?》,贝苏尼问美国之音为什么不登这些批驳文章。有人说这是中文媒体弱点:缺乏平衡和两面思维, 走极端。有人说这是不顾事实的表态文化作祟。还指中共狼奶养大又毫无自省的人士充实媒体。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380610 … …
 
 
@
 
茉莉: 读《寻找现代伊斯兰》
http://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jg3NDg5 …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关怀天下的真诚抱负,索尔孟实地走访伊斯兰各国,和社会各个阶层、各种流派中的上百位人士进行对话。他分辨出绿色伊斯兰的不同光谱,告诉世界:伊斯兰是多元歧异的。
 
 
@
 
这是伊拉克北部摩苏尔的照片,这些穆斯林平民在战火中无处可逃。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在西方发动恐袭,杀死的人数是以个、十位计算的,而他们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杀死穆斯林平民的数字,是以千和万位计数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伊斯兰恐怖分子是包括穆斯林平民在内的一切人类的敌人。
 
 
@
 
美国排华时,谁曾为华人捍卫人权?
http://www.weidu8.net/wx/1000149097361146 …
程映虹教授此文谈到,当年黑人领袖道格拉斯为华人争人权。为什么华人自己不争?因为臣民心态使华人基本没有权利意识,被视为经济自利性动物,对人权和自由的漠视甚至无知。
 
 
@
 
任雯颐: 我想我能解释何清涟们极度扭曲的“欧洲观”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379929 …
 
 我批评何清涟之文刚发五分之一,海外论坛开始讨论。 任雯颐认为,何清涟他们他们只崇拜钞票意义下的富国美国,错把欧洲社会主义与专制政权等同。
 
 
@
 
美国新闻主播Dan Rather说: 川普预算不是预算,是哲学,是不相信帮助穷人、外交力量和科学重要性的哲学,是不要环保、不相信艺术的哲学,是要吊死联邦政府。许多被砍掉的项目都只有很小的预算,砍掉它们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传出信号,开始了对美国灵魂的公然挑战。
 
 
@
 
此文说日本没有伊斯兰攻击,要西方向日本学习禁止穆斯林移民。作者对历史无知得可笑。日本有去非洲与阿拉伯国家贩奴,殖民,进口廉价劳动力和打仗吗?如果没有,那么日本没有穆斯林移民难民这一点,欧美国家怎么能学呢?
欧美白人对历史上白人的罪恶是有认识有反省的,所以他们在二战建立新的平等人权的价值观。海外华人不懂白人的历史和忏悔,他们只想和白人一起享受欧美文明,不肯承担欧美的历史责任与人道义务。
 
 
@
 
在康德看来,专制国家不管多么开明、宽松,它都是专制,并没有因其开明而改变了它不具有合法性的基础。国家合法性的唯一基础就从权利法则出发,一个正当的国家必须对最高权力进行有效分解,以达到维护、保障个人不可让度之自由权的目的。
 
 
@
 
带着忧虑与希望,我们今天庆祝为欧盟奠基的《罗马条约》60周年。此文回忆了千年来欧洲人统一的梦想,以及康德思想结出的果实。欧盟的成立出于人们对战争的切肤之痛。它维护了和平,今天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莫言获了诺贝尔,他那平庸至极的演讲被粉丝夸为“静水流深“。除了盲目崇拜,粉丝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演讲。此文作者谈到西方演讲术,说优秀演讲者是将自己的风采投于观点角斗场的人,其观点是针对假想敌并战而胜之的有力观点,而莫言的演讲缺乏起码的对抗性。在我看来,莫言这样缺乏思辨性的平淡故事,给初中生讲比较合适。
那年我们顶着大雪开五个小时的车,去瑞典文学院搅局,散发批评文章。等莫言一开口演讲,我就[睡][睡][睡]
 
 
@
 
智慧并不通过履历或是数据体现。它不是通过别人的探索获得,而是对于真理如同食物一般的强烈渴求。
 
 
@
 
昨晚新闻说有1200个在瑞典的英国人,拒绝回到脱欧的英国,为了留在欧盟大家庭而申请瑞典护照。据说欧盟他国也有不少英国人申请居留。这位留瑞的英国人说,他和支持脱欧的母亲吵架了。为了表达对瑞典的热爱,他不仅学会做瑞典薄饼 Pankaka,还学着吃臭不可闻的strömming(波罗的海鲱鱼)。
 
 
@
 
《纽约书评》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源于对时事的深度分析,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各种冲突,《纽约书评》都会尝试提供在表象之下的深层真实,揭示事件的复杂性。
 
 
@
 
川默会谈。默克尔犹如踩外交钢线,一方面要与川普建立关系,一方面不能牺牲捍卫的价值,支持者把她视为西方国家最后的民主守卫者,她不能令支持者失望。两人在会上有就移民问题交换意见,默克尔称:“难民应该被赋予机会去重塑他们的生活。“
 
 
@
 
太永浩说:我希望,中国政府不要把忍不住饥饿逃到中国的朝鲜人遣返回去,因为他们回去后将面临入狱或是会被送入政治犯收容所,十分可怜。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怜悯这些脱北者,将他们以正式途径送到韩国。
 
 
@
 
-------是什么让赫希曼拥有如此与众不同而又巨大无比大的定力?也许,就是他一直喜欢的蒙田所说的:“除非我们有意识地培育我们的灵魂,让它在实践中历练,这样才能面对生活的考验,不然,一旦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刻,我们无疑就会不知所措。”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人们越来越看到,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在日益增长的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反犹太主义、斯林仇恨和其他形式的不容忍的狂热中相互呼应。
 
 
@
 
国家不幸诗家幸。川普时代是漫画家大放光彩的时代。田召的讽刺漫画,这两张最有趣。1,当川普和他的猪队友班农举长矛颁布禁穆令,他们遇到了一座无比坚固的风车。2,顽劣小孩川普哭着说:那些媒体啊,法官啊,全都是坏人。
 
 
@
 
美国大学开了一门狗屁课。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顾事实和逻辑的语言、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其他呈现方式,它们的目的是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人难以抗拒。驳斥狗屁指的是公开批驳有问题的东西。驳斥的对象其实比狗屁更广,还可以包括谎言、背叛、诡计和不公。
 
 
@
 
这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来自川普所属的美国共和党议员,慕尼黑和平奖得主麦凯恩。他引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名句“我拒绝接受人类的终结”,表示一个有人类关怀的共和党人的决心:“我拒绝接受西方的终结。我拒绝接受我们世界秩序的消亡。“麦凯恩的演讲让我能看到,一个正直的有道德的共和党人,必定也是抵制川普主义的。
 
 
@
 
犹太人所有的历史苦难和思想探索,都为现代希伯莱文学提供了题材,都要求犹太作家作出艺术的回答。
 
 
@
 
基布兹,在沙漠里开花------以色列旅游之五
有朋友问起基布兹。我们昨天恰好到死海附近游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犹太医生大卫说,那是1880年产生的犹太复国主义理念之一:在沙漠里开花。这些上帝的选民果然创造了奇迹。基布兹过去从事农业,现在则从事工商业和高科技。我们去的这个可能是做死海旅游业的。他们从世界各地找来植物,把沙漠变成花园。
 
(摘自20170218——20170409的微信推特)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瑞典茉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