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

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

博客

《五洲论坛》第156场: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下)

Original 2017-06-23 侨联之友 侨联之友

程程 12:59
各位群友好!我们侨联之友群的《五洲论坛》第156场专题节目现在开始了。

从《五洲论坛》开始到今天,得到了群友的热捧,始终温暖着我们为大家服务的心。因为有您,让我们心存感激!再次特别感谢您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携手办好我们自己家的论坛,使大家有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共同努力吧!再次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热论!

本期专题: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下)

程程 12:59


程程 12:59


黄纪凯 12:59
各位群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黄纪凯,上周和大家分享了“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上)”,今天我分享的是“在地化影响下的移民行为特征(下)”。

黄纪凯 12:59
〔四〕宗教信仰方面的例证
实例6 孔教在印尼

黄纪凯 12:59
《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的作者王爱平博士指出:“印尼孔教是源于中国儒学而在印尼发展起来的制度化宗教;

黄纪凯 12:59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2:59

我的故乡
王朝国 - 我的故乡

 

黄纪凯 13:00
或可以表述为,印尼孔教是中国儒学的宗教化、印尼化或本土化”【引自: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315页。】。

黄纪凯 13:00
显而易见,儒学在印尼的传播是印尼孔教得以形成的基础。按王爱平博士的研究【引自: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黄纪凯 13:00


黄纪凯 13:00
虽然中国儒学在印尼的传播由来已久,但是印尼孔教组织的出现却是与华人民族意识觉醒、有目的地维护华人文化传统的努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黄纪凯 13:00
她深入分析道,“荷兰殖民者对华人残酷的压迫、奴役和剥削,是促使印尼华人民族意识觉醒的根本原因”。

黄纪凯 13:01
民族意识觉醒后的印尼华人,通过恢复华人在祭祖、婚丧仪式等方面的传统习俗阻止华人被同化。通过把儒学经书翻译成当地文和经书原文改写成白话文传播儒教。

黄纪凯 13:01
通过孔诞纪年的使用和“庆孔诞、建孔庙、建学堂”完善孔教的制度化宗教形态。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印尼华人社会成立了孔教组织,专司孔教传播。

黄纪凯 13:01
印尼孔教组织在其发展历程中几经磨难却弛而不息。“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尼孔教组织在四年之中的三次更改名称。

黄纪凯 13:01
从汉语的表达来看,1955年、1963年和1964年的名称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可以翻译成‘印尼孔教联合会’,但印尼语的意义就大不相同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

黄纪凯 13:02
从闽南语的‘孔教会’(Khong Kauw Hwee)更改为印尼语的‘孔教会’(Agama Khonghucu),1955年的‘印尼孔教联合会’使用的是闽南语的‘孔教会’,1963年的名称开始使用印尼语的‘孔教’。

黄纪凯13:02
孔教已经成为印尼的一种宗教(Agama)”。

黄纪凯 13:02
④与孔教组织的发展历程相伴,孔教在印尼同样命运多舛。

黄纪凯 13:02
“印尼独立以后,印尼民族主义者开始把矛头指向华人,华族与爪哇族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冲突愈益加剧,从1946年到1998年排华事件连续不断。

黄纪凯 13:03
1965年苏哈托执政之后开始对华人实行全面同化的政策,明确宣布要消灭中国文化。

黄纪凯 13:03
禁止汉语、汉字的使用,要求华人改名换姓,连春节等传统节日也均在被禁止之列【作者在此处标注“参见附录印尼总统关于支那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1967年第14号命令”】。

黄纪凯 13:03
这些都使得印尼华人不断面临自身身份的确立与认同问题”。【引自: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313页。】

黄纪凯 13:03
虽然苏哈托没有公开取缔印尼孔教,但是印尼政府曾在身份证注册、婚姻注册等方面对孔教徒设置种种障碍予以歧视。

黄纪凯 13:03
这些给印尼孔教徒们带来很多困扰。从上世纪90年代持续至二十一世纪初孔教徒布迪起诉泗水婚姻注册局长案最终胜诉,轰动了印尼全国。

黄纪凯 13:04
成为孔教徒抗争政府歧视的经典案例【参见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92页至96页。】

黄纪凯 13:04
综上可知,印尼华人中的孔教徒们籍以信奉孔教确立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通过将孔教发展成为与印尼社会信奉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五大宗教同在的合法宗教,谋得在印尼的生存发展。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04

田野的春天
宋祖英 - 东方牡丹

黄纪凯 13:04


黄纪凯 13:04
以在地化的观点看,印尼华人中的孔教徒们创设发展了适合自身在印尼安身立命的宗教。

黄纪凯 13:05
他们以当地语言传播孔教,是孔教在地化的表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
 他们通过信奉孔教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为了更好地在当地生存,而不是回到祖籍国发展。

黄纪凯 13:05
否则,他们直接返回祖籍国定居不仅可以表达文化认同,还可以表达国家认同。

黄纪凯 13:05
他们的国家认同是印尼,他们以中华文化认同表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身份,以此求得其他民族和信徒们的认可乃至尊重。
王爱平博士就此指出:“印尼孔教的历史正是表现和反映了一部分土生华人确立文化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的历程——那就是:

姜彦彬(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 13:05
@黄纪凯 向印尼孔教会致敬

黄纪凯 13:06
既认同印尼国家,同时又对自身的华人身份持有强烈认同,只不过这种认同表现为文化认同,采用了一种宗教形式。

黄纪凯 13:06
他们打出了儒学的旗帜,孔子的旗帜,这是源自祖籍国——中国。

黄纪凯 13:07
同时也被西方世界和印尼的伊斯兰文化所承认的【作者在此标注“印尼著名伊斯兰领袖哈姆加把孔子列为真主的使者之一。

姜彦彬(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 13:08
第一次听说,把孔学提到了宗教信仰的程度

黄纪凯 13:08
他认为孔子的教导同默罕默德的教导是一致的。

黄纪凯 13:09
在每次参加华裔青年入教仪式上,他总是把孔子的教导同伊斯兰教义相提并论。
参见郑仁良:《对印尼华人同化和回教化问题的讨论》〔新加坡〕《亚洲文化》,第八期,1987年10月,第77页。”】【引自:王爱平《印度尼西亚孔教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314页。】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09

赛龙夺锦
打击乐大师 - 国乐大全 打击乐

 

黄纪凯 13:09
在地化不同于侨务工作中常常提到的融入(融合)当地社会。

黄纪凯 13:09


黄纪凯 13:10
中文的“融”字字义有四:融化、融合、流通和姓。在此的字义为融合。

黄纪凯 13:11
融入的终极结果是失去原本的民族性,是移民群体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

黄纪凯 13:12
孔飞力先生在《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论及新客华人和土生华人时指出:
“华人的克里奥尔文化是福建文化与马来文化两种文化特性的交融。

黄纪凯 13:13
华人的姓氏与非近亲繁殖的要求被保留下来,但婚丧嫁娶则显示出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华人父系为主的严格家庭模式为本土习俗所拓宽。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13

荫中鸟
群星 - 中国民乐大全 笛子三剑客

黄纪凯 13:14
例如,在中国,新郎入赘新娘家十分罕见,但在海外这个克里奥尔化了的华人社会中,此类现象司空见惯。

黄纪凯 13:15
祖先崇拜习俗也糅合了两种文化特性,他们既祭拜父系先人,也祭拜母系先人。

黄纪凯 13:15
还有,土生华人的衣着即带有明显的马来特色,却又有别于本土地道马来人的服饰”【引自:孔飞力著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66页至67页】。

黄纪凯 13:16
显而易见,土生华人虽然已成为当地人,但是他们与当地原住民马来人还是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17

绿岛小夜曲
陈中申 - 中国音乐新铨 排箫笛子篇

黄纪凯 13:17
如果说这种状态也是融入,那么与完全消失华人民族性之后的状态又该如何区分呢?

黄纪凯 13:18
在地化或许是融入的前奏,或许达不到融入,或许是部分人可以完成融入,部分人无法完成。

黄纪凯 13:18


黄纪凯 13:19
在地化是过程,融入是结果和状态。在地化从一开始就是对全部移民而言,融入伊始则是发生在部分人身上。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19
@黄纪凯 图文并茂的精彩分享而赞

黄纪凯 13:19
在地化在主客观组合作用下发生,融入则完全有赖于主观意愿。

黄纪凯 13:20
河南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张倩红在《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一文中指出:

黄纪凯 13:20
“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引自:张倩红《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一期,第109页。】。

黄纪凯 13:22
文中,作者从立碑阐释犹太教、延续传统的犹太教礼仪和积极修建会堂、保存《托拉》经卷等三个方面。

林德宪 美国 13:22
@黄纪凯 有水平,涨知识了。

黄纪凯 13:22
揭示了“早期开封犹太人对犹太教的维护”【引自:张倩红《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一期第110页】。

黄纪凯 13:23
证明了那时的开封犹太人尚未被同化。同时,早期开封犹太人用汉语立碑阐释犹太教,又证明了他们无可避免的在地化了。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23

平湖秋月
纯音乐 - 养生音乐

 

黄纪凯 13:23
作者在文中进而又从开封犹太人用儒家思想诠释犹太教教义、开封犹太会堂。

黄纪凯 13:23


黄纪凯 13:24
从建筑结构到室内布局充满浓厚的儒学氛围和开封犹太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学习儒家思想参加科举考试之风等三个方面。

黄纪凯 13:24
告诉我们“犹太知识分子信仰热诚的减弱与行为方式的儒化,在普通民众中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黄纪凯 13:25
更多的人背离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同化潮的出现已不可避免。

黄纪凯 13:26
到1850年,当‘伦敦犹太布道会’派出的使者到达开封时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读希伯来文。

黄纪凯 13:26
50多年没有拉比(Rabbi),对弥赛亚(Messiah,即救世主)的期待似乎已经完全丧失。两个世纪以前被耶稣会士发现时所坚持实施的割礼已不再延续了。

黄纪凯 13:27
1867年,一位英国国教的主教访问开封后也报导说:‘他们完全失去了他们的宗教,与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黄纪凯 13:27
从相貌、衣着、习惯和宗教方面来看,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引自:张倩红《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一期,第119页至120页。】。

黄纪凯 13:28
事已至此,开封犹太人就终结了在地化而融入中国社会。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在地化是不可选择的,而完成融入是以主观认同为前提的。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28

打枣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黄纪凯 13:28
以上种种,都是移民在地化的表现与必然结果,直接影响着移民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决定了各方的对策选择。

黄纪凯 13:29
中国海外移民也不例外,中国政府与民间、外国政府与民间也都不能置身其外。

林德宪 美国 13:29
@黄纪凯 印尼的孔教儒学宗教化是中华文化进入印尼的结果,而开封犹太教被同化是融入中华文化的结果。“进入”或“融入”是关键。一直提倡的海外华人华侨融入侨居国主流的提法要重新考虑,我主张“进入”,而不是“融入”。

黄纪凯 13:29
受在地化影响,中国海外移民群体通常不会因住在国家生存环境的寻常变化而选择离开。离开,对他们意味着放弃现有生存基础。

黄纪凯 13:30
重新面对巨大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和二次在地化的机会风险,经济人的行为理性与生存及安全需求的制约。

黄纪凯 13:30
都会促使中国海外移民尽其所能维护移入地的既有基本生境。这种行为可以称为移民的在地化生存依赖,并由此导致他们缘于生存发展需要而生成了对当地的利益从属性关系。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31

琵琶语
林海 - 林海影视配乐精选

黄纪凯 13:31
二战结束以来的例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尼政府、缅甸政府和越柬老三国政府驱赶中国海外移民离境。

黄纪凯 13:32
即使他们被驱离,即使他们大多还有中华文化认同,很多人也没有选择回归祖籍国。

黄纪凯 13:32
总之,移民在地化过程导致中国海外移民对于移入地或住在国家必然产生生存环境依赖,依赖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强。

黄纪凯 13:32


黄纪凯 13:33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频繁血腥的暴力排华境遇下,印度尼西亚多数华人仍然坚守既有家园。

黄纪凯 13:33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学界与民众,对于中国海外移民的在地化生存依赖没有认识。

黄纪凯 13:34
仅从华侨与华人法律身份不同把中国海外移民区分为本国国民与外国国民,乐于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看待他们。

黄纪凯 13:35
没有看到在地化生存依赖让及由此催生的他们对当地的利益从属性,并不因法律身份的不同而表现出对祖籍国依归感的强弱差异;

林德宪 美国 13:35
@黄纪凯 不愧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有深度的研究。

黄纪凯 13:35
也没有看到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必然让位于在地化生存依赖及其对当地的利益从属性。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36

迎宾客 (迎宾曲)
饶宁新 - 国乐大师6

 

黄纪凯 13:36
另一方面,外国政府、学界及民众也同样对于中国海外移民的在地化生存依赖及其对当地的利益从属性没有认识。

黄纪凯 13:36
@林德宪 美国 您过奖了!

黄纪凯 13:36
反而在历史纠葛、经济与生活境况差异、生活习俗不同、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对立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以国家效忠等政治价值观作为显微镜。

黄纪凯 13:37
对中国海外移民在他们国家的行为全方位(特别是与祖籍国来往)扫描,形成深度怀疑,少数国家的部分政客还惯于以此设置议题,不断挑起仇华情绪,利用排华搅乱政局达到攫取个人政治权利的目的。

黄纪凯 13:37
中外两方对于中国海外移民受在地化生存依赖影响下的群体行为缺乏客观认识。

黄纪凯 13:38
都没有看到他们对住在国家在利益等方面的从属性,是导致他们夹在中外两方中间长期处境尴尬的根本原因之一。

黄纪凯 13:38


黄纪凯 13:38
四、在地化与爱国情怀
前面提到,移民在地化概念似乎有悖于广大中国海外移民长久以来表现出的强烈爱国情怀。

黄纪凯 13:38
客观分析起来,两者并无矛盾。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39

翡翠登潭
范玮卿 - 范玮卿演奏单曲集

 

黄纪凯 13:39
首先,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如前所述,移民在地化影响是自他们到达移入地那一刻即开始且持续发生作用的。
百多年来中国海外移民并未因此而丢掉爱国情感,比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黄纪凯 13:40
其次,中国海外移民群体爱国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以特殊自然或社会事件发生为前提的。比如北京奥运会前全球范围的中国海外移民群体性声援游行集会、汶川地震等。

黄纪凯 13:40
前面提到的中美女足比赛的两个故事主人公,也都没有因受在地化的影响而完全放弃爱国情怀。

庞燕加拿大 13:41
@黄纪凯 讲得好@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音乐好听

黄纪凯 13:41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重大自然或历史事件,就中国海外移民个体而言,其爱国情怀同样常留心中。

黄纪凯 13:41


黄纪凯 13:41
再有,移民在地化影响是每日每时持续发生的客观过程,爱国情怀则是常怀在心而有条件的主观表达。

黄纪凯 13:42
移民的在地化,是他们到达移居地后基于生存与安全需要的自然适应过程,是环境约束与人性使然的结果,与国家效忠、爱国主义等政治价值观无关。

黄纪凯 13:42
再有,对移民而言,爱国情怀是国家情感认同而不是法定义务或当然责任,可以提倡或设法激发而不能强迫。

黄纪凯 13:43
无论如何,移民在地化与爱国情怀并无矛盾,中国海外移民,既没有因受在地化影响失去爱国情怀,也没有因为对祖籍国的情感认同而对在地化影响产生抵抗力。

林德宪 美国 13:43
嫁出去的女儿並非泼出去的水,最爱娘家是女儿。女儿只有在夫家够出色够强大才有发言权。

黄纪凯 13:4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讲在地化与爱国情怀的关系,无意否定中国海外移民的爱国情怀。

黄纪凯 13:43


黄纪凯 13:44
实际上,在某些人物身上、某个事件当中,爱国情怀主导了主人公行为和事件发展。通常而言,中国海外移民与祖籍国的互动关系中,爱国情怀还是起着经常性的作用。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44

灯月交辉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琵琶曲演奏

 

黄纪凯 13:44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那些敢于回国开风气之先的大都是中国海外移民,他们基于爱国爱乡情怀产生回国投资的冲动。

黄纪凯 13:45
想帮助祖籍国和家乡发展经济的初衷却又要求他们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俗话说就是企业必须赚钱,否则难以为继。

黄纪凯 13:45
只有盈利,才能一好变两利,如果亏损,则是一损成两败。如若不然,何不慷慨捐赠?至少还能落个好名声。

黄纪凯 13:46
作者认为,到任何时候,祖籍国都应当尊重保护中国海外移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照顾到他们对于当地的利益从属性,并且把他们看做自己在当地人民中的亲友,通过他们大力发展与当地人民的友好交往。

黄纪凯 13:46


黄纪凯 13:46
五、移民在地化与“边缘性杠杆”

黄纪凯 13:46
孔飞力先生对中国海外移民如何利用边缘性杠杆的现象分析道:“如果移民的定居国政治秩序稳定,外来移民能够被一视同仁。

黄纪凯 13:47
当地有良好的学校教育,人民享有旅行自由,那么,这将是移民能够长期安家立业的好地方。

黄纪凯 13:47
如果,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呈现诸多投资获益的机会,那么,中国可能是其海外移民投资的理想地,甚至海外移民也可能往来于中国之间拓展其事业。

黄纪凯 13:47
@张汝惟-美国硅谷 @吕志立-阿曼 边缘性杠杆是个很有意思的论题。

黄纪凯 13:47
如此,海外移民就可能从身处两个世界之中而谋获最大效益。如果,该海外移民进一步成为其移入国华人社团的领袖人物。

黄纪凯 13:48
那么,这就还可能有助于在他返回中国时提升他的社会地位,而如果同时,他因为作为海外华人社团领袖而在中国得到较高礼遇或获得一定荣誉。

黄纪凯 13:48
那么,这又会为他在移入国的形象进一步增光,在如此往来互动中,移民就可能成功地撬动了自己身处两个世界的边缘性杠杆”【引自:孔飞力着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379页。】。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49

雨打芭蕉
纯音乐 - 素手云筝集

 

黄纪凯 13:49
孔飞力先生所阐释的边缘性杠杆源于李明欢教授提出的跨国移民理论的两个世界理论。【详见:李明欢着《我们需要两个世界》(We Need Two World )】

黄纪凯 13:49
对于边缘性杠杆的含义,李明欢教授在《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译后记中进一步作了阐释:“孔教授认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已经不再因为血缘、乡缘纽带而成其为他们祖籍国天然的组成部分。

黄纪凯 13:49
因为,移民在适应不同所在国现实环境的过程中,已经并且还将不断形成、凸显各自的差异,因此,研究海外华人问题,务必对此演化趋势给予充分重视。

张汝惟-美国硅谷 13:50
@黄纪凯 黄馆长分析的非常正确,赞

黄纪凯 13:50
众多跨国移民,无论是华人还是其他民族,他们的确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政体的边缘,对此,虽有无奈,但亦有追求。

黄纪凯 13:50
换言之,身处边缘,尽管有种种不便与难处,然而,正是这一特殊性,却能够给予那些具有雄心抱负的移民以极其宝贵的特殊机遇”。【引自:孔飞力着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48页至449页】。

黄纪凯 13:50


黄纪凯 13:51
李明欢教授引述的孔飞力先生有关“移民在适应不同所在国现实环境的过程中,已经并且还将不断形成、凸显各自的差异”的观点,正是中国海外移民受在地化影响的理论证明。

黄纪凯 13:51
同时,两位学者的分析论证,都描绘出中国海外移民在身处移入国与祖籍国两方边缘时,其中具有雄心抱负的人如何趋利避害。

美国洛杉机-司徒巧齡 13:52
讲的太好了,很到位。

塔吉克斯坦韩东起 13:52
@黄纪凯 讲得好

黄纪凯 13:52
巧妙运用对中外两方而言自身都具有的居间比较优势,发挥桥梁、纽带、媒介作用,在满足中外两方不同需求的同时改善生存处境,提升在中外两方的地位与影响,获取最大效益。

黄纪凯 13:52
这种居间比较优势形成于中外两方经济社会文化差异及信息不对称等,中外双方相关差异越大,涉足其间的中国海外移民获益的机会越大。

黄纪凯 13:53
对中国来讲,由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于外部世界,中国人只有向海外移民后受在地化影响才能在经济、科学、人脉交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强弱因人而异。

黄纪凯 13:53
换言之,在地化影响是中国海外移民得以具备居间比较优势的唯一前提条件。

黄纪凯 13:53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少人在国内一文不名而出国一段时间后再归来时却不断受到追捧,假以时日甚至在中外两边均可手眼通天,游刃有余,大行其道。
现实中,不仅中国海外移民在努力保持着与祖籍国的联系,其他国家的海外移民也如此。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54

孔雀开屏
传奇乐坊 - 单曲 - 孔雀开屏 笙独奏

 

黄纪凯 13:54
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此指出:“在1965年以后的移民当中,20%至35%的人会重返原籍,可是留在美国的人并不一定是想成为美国人,而有可能是想要有双重国籍。

黄纪凯 13:54
这些人既要享受美国这里得到的机会、财富和自由,又保留自己原籍的文化、语言、家庭联系、传统和社会关系网络,二者兼得”【引自塞缪尔·亨廷顿着程克雄译《谁是美国人?》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141页。】。

黄纪凯 13:54


黄纪凯 13:54
需要注意到的是,中国海外移民在充分利用边缘性杠杆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大大促进了中外交流。

黄纪凯 13:55
这一作用,从历史到今天始终未变。“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移民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这是的中国人出国最能反映出古代那种以商人为主体的出国特点。

黄纪凯 13:55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⑴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日趋兴旺,大批华商出洋经商。

黄纪凯 13:56
⑵宋代造船与航运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罗盘已运用于航海,为中国人出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林德宪 美国 13:56
@黄纪凯 能舞动边缘性杠杆的华人华侨毕竟不多,因为大多数人找不到支点。找到支点的,往往左右逢源,内外统吃,而找不到支点或没去找支点的都是梦里雾里看不清楚。

黄纪凯 13:56
⑶战争因素。

黄纪凯 13:56
⑷自然经济破产的影响。在宋代中国人出国的大军中,主要有商人、文士、水手和罪犯。

黄纪凯 13:56
其中商人出国占据主导地位”【引自:赵红英张春旺主编巫秋玉副主编《华侨史概要》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12页】。

黄纪凯 13:57
那个时期中国海外移民主要是以对外贸易的方式促进中外交流。斗转星移,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得到了中国海外移民的大力支持。

黄纪凯 13:57


黄纪凯 13:57
孙中山先生本人就有海外求学与生活经历,恰是海外生活阅历让他对中外发展阶段差异有了比较,更加清楚地看到清廷腐败,不断坚定了推翻帝制的决心和意志,屡战屡败,奋斗不息,终成大业。

黄纪凯 13:57
@林德宪 美国 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正面的边缘性杠杆原理与作用。

黄纪凯 13:57
辛亥革命,是中国海外移民将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推介给祖籍国和自己同胞用以代替帝制的行动。
当然他们不仅是桥梁与纽带,还发挥了孕育革命的作用,因此被孙中山先生恭称为革命之母。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3:58

赛马
女子十二乐坊 - 魅力音乐会

 

黄纪凯 13:58
二战结束以后,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台湾地区经济起飞过程中、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中。
中国海外移民积极发挥居间比较优势,架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充当媒介、参与催化,为改革开放迈出开风气之先的关键一步。

黄纪凯 13:58
@林德宪 美国 对于那些投机钻营者不屑论及

黄纪凯 13:58
总而言之,中国海外移民的社会历史作用就是促进中外交流,昨天如此,今日如此,明朝仍将如此。

黄纪凯 13:58


黄纪凯 13:59
假如中外两方都能认清他们的桥梁纽带和媒介催化作用,客观看待他们在往来于中外之间的行为,以共同利益因势利导,以多方合作谋求双赢、多赢、共赢,岂不善哉!
此前,我们引入论证了移民在地化和在地化生存依赖两个概念,并以此对于移民到达移入地之后的必然行为选择作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黄纪凯 13:59
任何移民到达移入地伊始就进入了在地化过程,受在地化影响,他们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都会程度不同的留下当地的烙印。
 随着移民在地化进程加深,他们会产生在地化生存依赖的行为特征,表现为移民在通常社会状态下不会轻易放弃既有生存基础再走他乡。

黄纪凯 13:59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比较分析了移民在地化与边缘性杠杆两个概念,看清楚了中国海外移民受在地化影响形成了相对于中外两方而言自身具有的居间比较优势,从而得以构建起边缘性杠杆,他们利用这一杠杆谋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韩友芳 13:59
@黄纪凯 ,说的太对了!

黄纪凯 13:59
在撬动边缘性杠杆的同时,他们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外交流的社会历史作用。
中外各界都应客观看待中国海外移民,善待他们,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媒介作用,鼓励他们往来于中外,促成中外两方为共同利益开展交流合作,为双赢、多赢、共赢而努力。

黄纪凯 13:59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14:00

月光下的凤尾竹
群星 - 民乐红

 

黄纪凯 14:00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与陈永升博士、许金顶教授有过很深入的交流,基本观点获他们赞同,给我很大鼓励,最终得以完成拙作。还得到我们馆同仁张志加的大力协助,查找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文中所有谬误都属于作者。

黄纪凯 14:00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侨友的在线支持。

秦佳 14:01
@林南生 贵阳 @Sandy王晓梅(美国) @付世軒(香港) @欧阳飞鹏-美国旧金山湾区-硅谷 @秋 @曾麗 香港 @Jeanking @王欲峰(塔吉克斯坦) @曹萍 旧金山 @杨文泉-云南省侨联 @邢红梅美国华人票房文化公司副总 @高峰 @任仕薇 加拿大 @程程 @戴一红 @刘新 斐济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吴锦泽 @刘枫 斐济 @周媄媄 @Sophei -唐真菲加拿大 @李扩建东京 @董旭东 美国硅谷 @庞燕加拿大 @欧阳飞鹏-美国硅谷 @方丽 英国 @张小龙(柬埔寨) @韩友芳 @李京文-硅谷·江西 @姜彦彬(俄罗斯) @叶毅青(青田侨联) @熊国秀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交流 @韩梅梅 - 塞浦路斯 @吕虹 @林德宪 美国 @黄纪凯 @付智涛 @陳麗婕 美國 @新西兰:区本及夫人 @菲律宾-周经伟 @石岳 北京海淀侨联 @沈敏 @李肖含~北京 @朱莉 @(null) @杨镇广(老挝) @朱秋华河北唐山侨联 @张禹华(德国汉堡) @有义 美国旧金山 @李英勇~山东侨联经济联络部部长 @施杰 (斐济) @佟帅 芬兰 @池日明(巴基斯坦) @丰建华_瑞士 @萧波 @姜瑜 @刘鹤龄(赞比亚) @王恩逵(加拿大) @杨梓琦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塔吉克斯坦韩东起 @梁华军 英国 @王秋惠 @张汝惟-美国硅谷 @吕志立-阿曼 @陈海亮-泰国 @新西兰 廖毛毛 @美国洛杉机-司徒巧齡 @王董家慧(美国~香港)@秦佳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侨联之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