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懒人爱电影(九):41-47 (爱尔兰专题)

懒人爱电影(九):41-47 (爱尔兰专题)

博客

懒人爱电影(九):41-47

(爱尔兰专题)

2018年5月25日 爱尔兰全民公投,通过对“禁止堕胎”的原宪法进行修改;

2015年5月22日 爱尔兰成为世界第一个用全民公投方法决定宪法修改:同性婚姻合法;

1995年11月24日 爱尔兰全民公投通过删除宪法中“禁止离婚”条案;

1983年 爱尔兰通过新宪法修正案,把“禁止堕胎”明确写入宪法,成为世界上最难进行人流的国家之一;

…………

5月25日前后,微信上出现很多关于爱尔兰“禁止人流”的公投文,触动我去整理一下有关爱尔兰的几部电影,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使用真实事件,提供/转抄一些简短的叙事性介绍以及评论,供有兴趣的读者自己选择深入研究,(土豆相信自己的很多系列能够帮助爸爸妈妈们引导教育孩子)。

爱尔兰,最早“认识”他们是在日本,周围的一群英语教师们,“纯正英格兰”种的总会拿“爱尔兰”种的开刷:笨、暴力(喜欢拳击)、固执、好酒贪杯、在本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一出国就做人流,等等。有些玩笑听听蛮好玩的,有些却实在不够厚道、特损人。即便如此,这批人还是会经常聚会、每次聚会也必定互损,估计是实在找不到日本朋友的缘故吧,两种幽默相差太远。

今天先从爱尔兰的天主教“虔诚信仰”说起,也是强烈建议妈妈们带着孩子一起看的,这里有“人”、有“信仰”、有“宗教”、有“爱”,更有无数个“为什么”:

41,吾家有女艾芙琳 Evelyn (2002)

42,玛德莲堕落少女 The Magdalene Sisters (2002)

43,菲洛梅娜 Philomena (2013)

爱尔兰国民中大多数为严格的天主教徒以及少量比较保守的新教徒。1983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胎儿和孕妇享有同样的人权,只有在孕妇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可以打掉胎儿,私自堕胎最高可获刑14年。换句话讲就是不管是强奸导致怀孕,还是恋人/夫妻之间的意外怀孕,还是胎儿发育有异常,一律不准堕胎。这个修正案一方面导致没有安全保障的(地下)非法人流行业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导致后来日均9人前往英国做人流,给英国的公共医疗系统带来一定程度压力,以至于今年5月投票日前,英国很多学校/机构支持鼓励爱尔兰学生回国投票争取权利,不算他们旷课,还补贴来回车费。

简单知道了“堕胎”之困难后,接下来可以推导出几个社会问题,一个是“败坏家庭名誉”的失足少女问题;一个是生下来的儿童的教育权问题;一个是所产生的“弃儿”的问题。

《吾家有女艾芙琳 Evelyn》:50年代的爱尔兰,一家5口,夫妻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1953年圣诞节一过,妻子跟着有钱男人飞去了澳洲,留下父亲Desmond Doyle一人带着孩子。谁料祸不单行,父亲不久又丢了工作,失意而沮丧的他依靠夜夜泡在酒吧里麻醉自己。外婆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女婿,但也不想帮着抚养三个自己的亲骨肉,(遵纪守法还是报复心理?),于是报告给政府,让政府依据爱尔兰的法律,立刻强行带走三个孩子并送进教会的收容所。被送入修道院的女儿Evelyn受到了修女的虐待,但纯真的她依然相信父亲会把她接回家。接下来就是父亲的重新振作:努力工作,并在朋友的帮助下走上法庭抗争之路,直到同政府的官司打到爱尔兰最高法院,链接

《玛德莲堕落少女 The Magdalene Sisters》:估计这部片子很多人看过,所谓失足少女的去向与纠正。不多讲了,从基层修道院直至梵蒂冈的罪恶!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看,和孩子们一起看!!

关于:Mary Magdalene这位耶稣身旁的神秘女性;以其名命名建立的宗教设施Magdalene asylum以及Magdalene Laundries in Ireland

《菲洛梅娜 Philomena》影片取材于记者马丁·思科史密斯于2009年发表的纪实文学报告:1951年,年轻的菲洛梅娜未婚先孕,被父亲送至位于罗斯克里的修道院。1952年7月生下一个儿子后,她与其他年轻女性还必须为修道院工作四年。可是有一天,其子安东尼与另一女孩被院长卖给了一对美国夫妇。2002年,年老的菲洛梅娜想起儿子有50岁了,希望生前能见他一面。在其女儿的介绍下,菲洛梅娜认识了记者马丁,马丁想了解并写下这段历史故事,而菲洛梅娜需要马丁帮忙并陪伴她去美国寻找儿子……

关于:记者马丁·思科史密斯以及The Lost Child of Philomena Lee

**********************************************************************************************

接下来的两部是有关爱尔兰的建国史,是打仗电影,说不定是爸爸们的喜好:

44,傲气盖天 Michael Collins (1996)

45,风吹麦浪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2006)

《傲气盖天》是以领袖人物为题材的传记片,稍微有些枯燥;《风吹麦浪》则把镜头对准了一群普通爱尔兰年轻人(起义者?),看得非常揪心,非常叹息不止……

爱尔兰建国运动分前期的爱尔兰vs英国的独立战争,至1921年签订《英爱条约》(产生“北爱尔兰”问题);接下来后期是打到1923年的内战,原因是这份《英爱条约》导致了独立派领导人内部的对立。

《傲气盖天》中的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独立战争的实际指挥者、并主张签约的Michael Collins,最后却在内战中身亡;一位是Éamon de Valera,有点像躲在背后的政客,因妒忌Michael Collins的名望,不满条约并挑起内战,后来当了第一任总理。好在如今大多数爱尔兰党派以及普通民众都认为Michael Collins才是对现代爱尔兰国家的建立做出贡献的人。

《风吹麦浪》则更让观众对独立战争胜利后的转折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年轻医科生的弟弟跟着哥哥上了战场,兄弟俩好不容易熬过了残酷的独立战争,却在内战中成了对手,最后主和派的哥哥不得不命令处决了自己的弟弟……

土豆是两部片子结合着看,突然会觉得他们的这段历史很类似于中国的近代史:从抵御外强到抗战或独立战争,又到内战;又想到了当初孙中山和黄兴的关系,或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关系转变,还有蒋介石与毛泽东;还有二战结束前苏俄要求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宋子文为什么不愿签?

*********************************************************************************************

讲完了爱尔兰共和国,也得提一下遗留下来的北爱尔兰问题,那就再加两部吧:

46,血腥星期天 Bloody Sunday (2002)

1972年1月30日星期日,在北爱尔兰德里博格赛德地区发生英国伞兵向正在游行的市民开枪,英军向人群发射了一百余发子弹,造成14人死亡,13人受伤的事件。包括记者和旁观者在内的很多人证明当时遭到枪击的人都没有携带武器。……。更麻烦的是,流血星期日是北爱尔兰命运的一个主要负面转折点。当英国军队刚刚到达北爱尔兰时,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认为英国军队是来保护他们的中性的军队。然而在流血星期日后,很多天主教徒都开始把英国军队看作是他们的敌人,在此后的二十年内,北爱尔兰陷入了共和派和保皇派双方的准军事组织的恐怖主义战争。双方有数千人被谋杀或者暗杀。”

47,因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大名鼎鼎的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电影,根据在英国北爱尔兰发生的著名冤狱事件基尔福四人案(Guildford Four)改编:70年代,北爱共和军开始致力于反对英国的恐怖暴力抗争,父亲出于帮助儿子脱离险恶环境的目的,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浪荡儿子Gerry Conlon送出北爱尔兰去了英国的姑妈家。没想到,儿子被牵连进炸弹袭击案,(Guildford pub bombings);于是4人被捕,即Guildford Four;这四人在此案审讯期间,一直声称被警方拷问,暗示被屈打成招。当他们被裁定为谋杀者并被判处无期徒刑时,法官表示他很遗憾这四个人并未被控以能判处死刑的叛国罪。(受Gerry Conlon牵连,其姑妈一家大人小孩7人也被带入狱中,称为Maguire Seven)。

可怜天下父母心,Gerry Conlon的父亲赶往英国想尽办法拯救儿子,最后和儿子进了同一个监狱,并在监狱里开始给律师们挨个儿写信,直到找到了人权女律师Gareth Peirce(由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Emma Thompson出演)……可惜,父亲没等到最后一天,于1980年死于狱中。

关于这位惹是生非的当事人Gerry Conlon;关于Guildford Four and Maguire Seven;关于女律师Gareth Peirce

46,47两部,虽然也是暴力加冤案,让观众抓狂,让你想冲上去抽那些警察,但是相比华夏的现代史,呵呵,我们的文明进步体现在哪里?

*************************************************************************************************

追加推荐一部土豆超级喜欢的沉重压抑的故事型影片吧:

推荐哪部呢?估计很多叔叔阿姨们都看过1946年的《孤星血泪》、1948年的《雾都孤儿》、1957年的《桂河大桥》、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以及1984年的《印度之行》,那土豆就推荐1970年的《雷恩的女儿 Ryan's Daughter》吧,这些大片都出自同一个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之手,从伦敦狭小的剪辑房起家,辗转于北非/阿拉伯的沙漠、苏俄的平原,再到缅甸的热带雨林、以及炙热灼烧的印度……而这部1970年的《雷恩的女儿 Ryan's Daughter》,其关键词是:独立战争前夕的爱尔兰沿海寒村,个性开朗热情奔放的女孩/少妇,英国驻军/军官,爱,宽容,责任……

如果有谁早已把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这7部都看过了,请报个大名,土豆向你致敬。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土豆-禾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