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畅游法国(8)-初见大西洋

畅游法国(8)-初见大西洋

博客

我曾在美国和加拿大见过大西洋,也曾在冰岛和挪威见过大西洋,还在葡萄牙特意跑到欧洲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Cabo da Roca)去拜会过大西洋。可是在夏日里的法国,我第一次见到它,却是在埃特勒塔(Étretat)。虽然大西洋对我来说,熟悉得就像我的左右手,但埃特勒塔却不是。当我看到埃特勒塔的那一瞬,我就被它的美吸引住了,难怪“印象派之父”莫奈对它倍加赞赏,还在此创作出了20多幅画作呢。

位于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峡相望的埃特勒塔跟鲁昂一样,也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因此一千多人小镇中至今都留着诺曼人的“底色”。不过,它没有鲁昂那样悠长的历史,其原因是它没被罗马帝国“看上”。虽然罗马帝国不把埃特勒塔当盘儿“菜”,但它却因拥有一个美如画的海岸线而被一群画家和文学家们奉为“座上宾”。有人说,如果埃菲尔铁塔说巴黎的象征,那埃特勒塔海岸就是诺曼底的象征。写出《项链》和《羊脂球》的法国名作家莫泊桑说:“埃特勒塔的海岸像一只大象把鼻子伸进了大海”,于是埃特勒塔海岸又被称作象鼻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为什么莫泊桑会这样描述埃特勒塔的海岸呢?因为这里有小象鼻岩(Porte d'Amont)和非常出名的阿瓦尔悬崖(Port d'Aval),它们共同组成了象鼻山,象鼻山也是用莫泊桑所言来命名的。其实,小象鼻岩只是一个高约70米的小山坡,山坡上有一个小小的教堂,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那个可用于制作粉笔的白垩岩阿瓦尔悬崖就很奇特了,它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海蚀门和矗立在大海中,高达51米的海蚀柱。拱形的海蚀门灰白色纹理清晰可见,真的很像大象的鼻子。而那个海蚀柱传说是空心的,里面藏有法国历代王室留下的宝藏。阿瓦尔悬崖所在的山坡上铺着绿葱葱的青草,悬崖下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大西洋的水的颜色,由远处的深蓝色和海蓝色,到海岸时渐渐转变成淡绿色和我最喜欢的Tiffany蓝色。而沙滩上,是大小均匀、圆润光滑的灰白色鹅卵石。最妙的是,白垩岩悬崖和象鼻山在两侧,对称性地伸进大西洋,把海滩环绕了起来。

不同色彩的交织,天生的立体画图,壮丽奇特的自然风光,不但让此处有了“法国第一海岸”的美称,也给了莫奈和无数文人墨客以创作灵感。一位诗人在诗中曾这样描述“法国第一海岸”:“一棵树的巨大分支从悬崖高处,欲向海底扎根”;法国小说《奇岩城》的作者也曾在作品中介绍过它。此地不仅出现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它还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常客”。由法德等多个国家联合拍摄的科幻电影《超体》(Lucy)和张国荣主演的音乐电影《左右情缘》以及法国悬疑电视连续剧《罗宾》(Lupin)等都曾在此地拍摄。正是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渲染,才让曾是小渔村的埃特勒塔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往,其中就包括我们和老年人。这再次认证了先生的“名言”:“有老年人的地方一定是好地方。”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这个好地方是可以登顶的,我们爬上一边的白垩岩悬崖山顶,然后走下来,穿过海滩,再爬上象鼻山的山顶,所到之处,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美若天仙的图画。可是,这幅图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中就不那么美好了。作为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滩头之一,这里曾经经历过惨烈的战斗。这场持续了两个月,规模空前的海上登陆作战让“法国第一海岸”饱受战火的洗礼,今天海滩上还有诺曼底战役的纪实图片。

如今,大西洋的风已经吹散了战火和硝烟,成为法国海滨度假胜地的埃特勒塔每年都在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我们在清凉的微风和海鸥的鸣叫中走进干干净净的埃特勒塔小镇,看那线条鲜明的诺曼底风格建筑,觉得如果在这里住一晚就完美了。

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海岸

二战时的埃特勒塔海岸

埃特勒塔小镇

我们带着些许遗憾沿着大西洋海岸,开往莫奈的另一处钟爱之地勒阿弗尔(Le Havre),他的成名作《日出·印象》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而“印象派”一词也是因为记者将此画讥讽为“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而得名。不知道这位记者在莫奈成名后是否健在,如果健在,他为他的评论是感到羞愧还是自豪呢?

或许,很多人慕名来到这座同样位于大西洋岸边的勒阿弗尔,是因为莫奈,但对于不是莫奈迷的我来说,开到这里,是因为这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因为它是塞纳河入大西洋的最后一站。从巴黎,到吉维尼,再到鲁昂,最后到这里,我差不多把塞纳河沿岸的风光览尽。因为对吉维尼和鲁昂旁塞纳河的失望,所以我对这个贴有世界文化遗产标签的勒阿弗尔怀有满满的期望。期望它有巴黎塞纳河两岸令我如醉如痴的建筑,也期望它有埃特勒塔海岸令我心醉神怡的美好风光。可是,这个被称作“巴黎外港”的勒阿弗尔什么都没有,平凡得让先生一直在抱怨,说我们来这里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埃特勒塔多呆几个小时呢。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

我也觉得不值。可是介绍上说,地处塞纳河河口北岸的勒阿弗尔在航空业普及和英法海底隧道建成以前,是西欧大陆连接英国及美洲的重要通商口岸。它是远洋船舶到欧洲的第一个停靠港,也是离开欧洲前的最后经停港,其港口吞吐量在法国仅次于马赛,而集装箱货运量则是法国第一。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电影,名字就叫《勒阿弗尔》。电影中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因热爱自由而跑到勒阿弗尔,他在这里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平静。这样的小镇一定是令人向往的,不是吗?

介绍上还说,勒阿弗尔分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下城地形平坦,上城略有起伏。根据我在欧洲旅行的经验,只要有上下城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般都充满着浓浓的中世纪风。可曾经也位于诺曼底公国内的勒阿弗尔既没有鲁昂那样古色古香的老城,也没有鲁昂那三座“顶天立地”的哥特式教堂,只有一座建于16到17世纪,正面为巴洛克风格的勒阿弗尔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u Havre),还有一座完工于1964年的现代化城市中心教堂圣约瑟夫教堂(St Joseph's Church),此教堂是勒阿弗尔的地标。 可是,在诺曼底地区,这座仅次于鲁昂的第二大城市是有历史的,而它的历史要从开创了法国文艺复兴的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说起。

圣约瑟夫大教堂

圣约瑟夫大教堂

勒阿弗尔教堂

本来没有王位继承权的弗朗索瓦一世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国王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没有法定继承人,因而让王室旁系的他捡了一个大便宜。查理八世当政时,英法百年战争刚结束不久,法国以胜利者的姿态不可一世。抱有宏大野心的查理八世以王位继承者为借口打进了意大利,可是未果。他死后,目标比他还远大的路易十二继续征服意大利。结果这两位“心比天高”的国王让法国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虽然法国没能征服意大利,但却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火种”带回了法国。到弗朗索瓦一世时,法国的文艺复兴之花开始绽放,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即是在弗朗索瓦一世怀里死去的,一直是小村庄的勒阿弗尔也是在他执政期间被建成军港和城市的。到16世纪末,勒阿弗尔已成为一座重要的港口边防城市。

但是,也是因为勒阿弗尔的重要性,所以它在二战期间遭到了德军的猛烈轰炸。二战后,法国对炸毁区域进行了重建,让此区域成为了勒阿弗尔的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此区域:这里“融合了早期城市布局的设想和未毁的历史建筑,同时融入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新观念,是战后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杰出典范。”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

我们对这个“杰出典范”没什么好印象,但对与它隔塞纳河相望,同在大西洋岸边的翁弗勒尔(Honfleur)的印象却好得无以复加。虽然瓮弗勒尔没有埃特勒塔的象鼻山,但它却有埃特勒塔的诺曼底建筑,还有停靠着众多帆船的海港。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又吃到了米其林餐厅的餐饮。我们很庆幸,听了朋友的话,把酒店从勒阿弗尔改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它光影斑驳的黄昏。 

不像勒阿弗尔的海港是被人建起的,翁弗勒尔的海港是天然的。这个天然海港从什么时候被利用的不得而知,首次书面记录是在11世纪诺曼底公爵统治这里时。因为它是天然渔港,因此翁弗勒尔在12世纪中叶就已成为从鲁昂到英格兰的重要货物转运点,那时诺曼底公爵已经成为英格兰的主人了。同时,因为它跟勒阿弗尔一样,扼守着塞纳河口,因此它还承担着到巴黎的水路物流运输任务。在翁弗勒尔“发光发热”之时,勒阿弗尔还默默无闻呢。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

让翁弗勒尔凸显其战略地位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由于它直面英吉利海峡,又是海港,因而法国在这里建立了军事要塞,以保护塞纳河河口免受英国人的袭击。可是它还是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军占领过3次,最后在法军赢得战争的胜利后,才回到法国的“怀抱”。战争结束后,翁弗勒尔的航海业极速发展,承接了法国前往纽芬兰岛(Terre Neuve)海岸捕捞鳕鱼的重要任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它又成为了环球冒险航海家最理想的出发港以及重要的贸易港。17世纪后,它在与加拿大、西印度群岛、非洲海岸和亚速尔群岛的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了法国奴隶贸易的五个主要港口之一。

贸易的大发展给翁弗勒尔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吸引了一群画家、音乐家和艺术家,特别是吸引了对光线和海洋景色极其敏感的印象派画家的到访。他们在这里创立了翁弗勒尔画派(Ecole de Honfeur),让翁弗勒尔充盈着文化艺术气息。今天,这个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小城中,除了老港及周围的诺曼底建筑以外,还有建于17世纪,收藏多达万吨的盐,以供加拿大鳕鱼季节使用的盐仓,及一座建于15世纪的圣凯瑟琳教堂(Eglise Sainte-Catherine)。这座教堂是法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教堂,不远处还有一座法国现存最大的木造钟楼,教堂内有一艘翻过来的船只,非常独特。

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教堂

圣凯瑟琳教堂

当然,对我们来说,最独特的是这里米其林餐厅的餐饮。在来小城之前,我又在网上查到了这里的一家米其林餐厅,可去的时候,又关闭。从巴黎到鲁昂再到这里,我在网上找的餐厅没一个开业的,这“点儿”也真够背的。我们在小城中晃悠的时候,又是我先生找到了这家米其林餐厅,他说他专门看各家餐厅的门上有没有米其林的标识。这家米其林餐厅是2018年上榜米其林的,提供海鲜套餐。米其林的餐饮肯定很好吃,但让我兴奋的是,我吃到了好久没吃过的海螺。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

翁弗勒尔米其林餐饮

翁弗勒尔米其林餐饮

告别这个如明信片一般美丽的小镇,我沿着大西洋岸边开,只是想多看几眼大西洋的辽阔和悠远。在大西洋岸边,还有一个直面英吉利海峡的诺曼底小镇,它的名字叫滨海特鲁维尔(Trouville-sur-Mer)。这个小城曾多次出现在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笔下,她写到:“等我一离开特鲁维尔,我就有阳光亡失之感”。晚年的她常常在这里的海滩上注视着大西洋,海滩上留下了她最后生命的孤独。与杜拉斯一样,也不一样的是,莫奈曾带着他的第一任妻子在这里度过了8个星期,并留下了11幅关于海滩的作品。这里的海滩不是鹅卵石,而是不太细腻的沙子。我们清晨到的时候,正碰上涨潮,空空的海滩上只有骑手在海水中训练马匹。我看见一片礁石挡住了后面的景色,出于好奇,我踩着礁石走到了后面。那里还有一个沙滩,沙滩上的沙子是细细的。没想到,海水涨得出奇地快,等我想折回原处时,发现海水已经快要没过礁石了,吓得我紧赶慢赶,赶回了沙滩上。

特鲁维尔

特鲁维尔

特鲁维尔

特鲁维尔

我站在沙滩上,跟杜拉斯和莫奈一样,极目远眺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脑中在翻江倒海。这片海,这片洋,在几千年里就没有平静过。这里的海水,不知被鲜血染红过多少次,而最后一次,是大家熟知的,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在这场战争中,美军阵亡近3万人,有10万多人受伤或失踪。我要到诺曼底美军公墓去,去那里,缅怀故去的生命;去那里,悼念逝去的亡灵。

路线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lily0824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