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人生”初见尚需时日,这八部优秀的晚清剧拿去消暑吧
■ 本期轮值毒叔 ■
■卫道骑士·李星文■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我是卫道骑士李星文。有一段时间没来《四味毒叔》了,但是今天来也不白来,我给大家带来了两套消暑大剧,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在家好好地欣赏一下。首先讲讲第一套消暑剧集,我要给这个暑期档推荐8部晚清剧。晚清剧大家知道,基本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所覆盖的清朝末年,但是不能发生在1911年之后,1911年以后就是民国了。但是今天这些剧,有的故事是在晚清就结束了,也有些故事延续到了民国。那么为什么要说这8部剧呢?因为在上上周的时候,一部描写晚清时期有志青年探索救国之路的新剧《人生若如初见》来了一个闪进闪退。本以为几经打磨总算苦尽甘来,目前看播出尚需时日。
晚清遭逢了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运颓败、内忧外患、变乱纷乘、民不聊生。但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天崩地裂的时代正适合大手笔的文艺书写,乱世出英豪,晚清有数不清的庙堂强人和民间精英登场,有接轨西方和绵延旧规的博弈上演,有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创业史,有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一场空,有深宫里帝王和太后的粘稠相处,有宅门里老太太和姨太太的水火不容……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没有辜负这样的题材。过去四十多年里,他们推出了诸多优秀的相关剧目。可以作观史之参考,可以作审美之把玩,可作人性之映照,也可作处事之镜鉴。那么我要介绍的8部剧,豆瓣评分都在8.0以上,年代普遍较为“久远”,有些是历史正剧,也有些是传奇之说。
首先介绍的是《走向共和》,豆瓣评分9.6分,共有8.3万人打分。这部剧在2003年的春天播出,反响热烈。这是制作人刘文武继《雍正王朝》之后又一次和央视合作,甚至可以说是央视的定制剧。《走向共和》前半部分由盛和煜编剧,戏剧性强,台词精炼,艺术韵味足,后半部分由张建伟编剧,采撷的史事多,台词直白,政论性强,这也是导演张黎第一次执导电视剧,一鸣惊人。
凡是能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剧,必然触动了现实的敏感神经,《走向共和》在播出期间引发的观点争议,以及后来多年沸沸扬扬的呼声,在中国电视剧史上都是罕见的。在高赞的点评中,人物塑造有新意被多次提及。关于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都有一些新的视角和细节,孙中山执着追求理想的形象也很动人。有人认为剧只是剧,不能当历史看,但是《走向共和》中的四个核心人物演绎到位,除了是非功过之外,还有悲情和无奈,把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取舍判断留给了观众。批评的声音也有,说剧中有常识性错误,有美化李鸿章之嫌,还有人说把现当代偏见套到历史人物身上是抓住了大众心理。
当时,电视剧的题材选择自由度大,可以写世间万象,也可以学术争鸣。后来的剧要面对的舆情,严苛了十倍;制片公司面临的环境,肃杀了十倍;创作上的险情,高发了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创作者保持韧性,观众保持正常的审美心态,把电视剧能被当作电视剧,而不是“包藏祸心”的载体。
我要介绍的第二部剧是《大宅门》,在豆瓣有近15万人参与评分,打出了9.4的高分。作为一部21年前播出的电视剧,《大宅门》的成绩还是很出色的,它被誉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一来,它有着强大阵容,陈宝国、斯琴高娃、刘佩琦、蒋雯丽等演绎了奇人侠骨和柔情;二来,它根据导演郭宝昌的真实家史改编,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荡气回肠;三来,它创下的收视率纪录,从2001年到今天无人能打破。
豆瓣的高分首先肯定的是演员的演技,尤其是斯琴高娃的二奶奶和何赛飞的杨九红,都得到了观众的盛赞。另外是它的历史厚重感,《大宅门》写透了家族兴衰,也写透了时代的更迭。剧中有一句白景琦的台词“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也被观众看在眼里,不少人打出的高分里,留下了这句戏词,这句戏词出自《挑滑车》。
差评则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嫌弃“三观不正”,有鼓吹封建遗老遗少之嫌;另一个是厌恶白景琦与香秀这一对,白景琦有点“渣男”,香秀有点“绿茶婊”。批判这部剧鼓吹封建遗老的,多是2010年之前的观众,怒斥男女不端者,则多数是近年来的观众,可见观众的趣味这么多年变化有多大。虽然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但好剧是可以穿越时空的。2022年打出的新评论里头,差评虽然也有,但四星五星占了多数,可见多数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接下来第三部剧是《茶馆》,豆瓣评分9.3分,共有15.6万人打分。2010央视版的《茶馆》是经典改编剧的成功代表作。它把一部三幕剧改成39集的电视剧,必然是补充了很多情节、人物,电视剧《茶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精妙。很多原本只在话剧台词里头一笔带过的人物,电视剧里头交代了前史、结局。还有些电视剧新增的人物,比如张秀英、张春和姐弟,也是很恰切。更重要的是陈宝国演绎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从年轻时革故鼎新的雄心到年老时的心灰意冷,这个过程被表现得更细致、立体。
在豆瓣上,由于《茶馆》播出的时间和《新红楼梦》有所重叠。所以,在2010年留下的评论当中,有不少对《新红楼梦》的负面评价。大部分针对《茶馆》的好评,集中在对演技、改编的肯定上。不过,《茶馆》也并非没有争议。部分观众对后10集强化表现的革命线并不是很满意。还有少数豆瓣用户对剧集的美术置景提出了改进意见。
接下来一部剧是《闯关东》,在豆瓣上共有9.3万人打出了9.3的高分,2008年1月,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开播了,这部剧通过描绘朱开山家族在东北的奋斗历程,折射出山东几代人的迁移历史。豆瓣网友的好评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史诗气魄,从清朝覆灭到民国成立、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朱开山家族命运一直被卷入到历史潮流当中,剧中,朱家成员参与到淘金、放排、煤矿开采等极具东北特色的行当中,这不仅增强了剧集的传奇色彩,而且勾勒出当时东北矿业、林业的发展面貌。剧组极力还原这些行业的真实场景,尤其是放排,剧组把大量木材扎成排筏在水上运输,拍摄时难度极大,一不小心就会崩排,但是最终的效果是震撼的,相关的场景也成为重现了东北放排的重要影像资料。
其次是关东群像,《闯关东》的众多经典角色一直被观众津津乐道。剧中的男性角色以朱开山为代表,这个大家长是有勇有谋,通情达理。他的三个儿子:传文、传武、传杰,各有各的智慧和性格特点。剧中的女性角色以文他娘为代表,她是朱开山的妻子,有胆有识。朱家的儿媳妇分别是:那文、秀儿、夏玉书。她们和婆婆撑起了朱家传奇故事的半边天。还有与朱传武定情的鲜儿,从二人转演员到二龙山的二当家,命运让人唏嘘不已。这样独立自强的女性也成为了豆瓣网友议论度极高的角色。
接下来的一部剧叫《苍穹之昴》,在豆瓣上有2.3万人打分,一共打出了8.8分。这部剧由汪俊执导,田中裕子、张博、余少群、周一围、徐百卉、殷桃等人主演,是一部清代宫廷剧。它讲的是甲午战争至戊戌政变之间,山河破碎、家国凋敝的历史故事。《苍穹之昴》于2010年首播,根据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同名小说改编,作家的思考与诉说跳出了日本观点,把慈禧太后的故事讲得生动立体。
日本女演员田中裕子出演了慈禧太后,周一围扮演了变法领袖梁文秀,余少群饰演了慈禧身边的太监李春云,这部剧选角的根本出发点是基于演员和历史人物从内到外的相似性。剧中的人物完成度都很高,演员张博把光绪帝空有抱负却懦弱无能、无法改变世界的性格表现得恰到好处;田中裕子也把慈禧的霸气、狠辣演绎得十分到位。
其次,《苍穹之昴》在道具、妆化、台词上也是十分考究。旗头、鞋子的式样,是可以当作晚清服饰的“教科书”,剧中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台词也是耐人寻味的。《苍穹之昴》立意深远,从人的命运讲到了国的命数,它让观众看到,清朝毁灭的根源在于人的局限性。
接下来一部剧是《乔家大院》,在豆瓣上有2.9万人一共打出了8.4分。在宅门剧和商战剧的阵列里,《乔家大院》都不是最顶尖的,但是它很有特色。刚开始看,观众容易代入主人公乔致庸的视角,感受他的起起落落,但再往下看,人们可能思考更多的是剧中人的选择,对以前看上去像反派的孙茂才、大太太这些人物的命运多了几分关注。孙茂才一句“货币流通乃国之重器,岂容商人涉足”,就预示了乔致庸的遭遇,也警示了后人。作为一部2006年播出的老剧,《乔家大院》在豆瓣的最新评论有两百多条是在今年留下的。
很多好评中都肯定了这部剧的科普功能,表示从它这里了解了晋商;更多的人则是对这部剧有童年滤镜,说“这是第一部让自己有深刻记忆的国产剧”;还有人喜欢《乔家大院》营造出的时代氛围,说很有代入感。打差评的人多不喜欢乔致庸的人设和陈建斌的表演方式,说他遇事只会大喊大叫,危机时刻全靠岳父和孙茂才,主角光环太重;还有人说这部剧虎头蛇尾,前期还像模像样,后期的剧情有些为冲突而冲突了。但这并不影响《乔家大院》在观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
(后两部剧集推荐,请点击视频观看)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推荐的8部晚清剧。在暂时看不到同类新剧的情况下,先拿这些解解馋也挺好。今天咱们就先到这儿,下次再见。
◐
【演员】
【导演】
【编剧】
【制片人】
【企业家】
【歌手】
◐
《四味毒叔》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编委会成员有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龙、路金波、赛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是一家影视文化行业垂直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