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什么?
“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什么?
在西方国家,在基督里,人人皆兄弟。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万国万族的人,不分智愚高下,一律可以得蒙“神的恩典”。在神的眼中,穷人与富人,男人与女人,黑人与白人,犹太人与外邦人,希腊人与化外人,自主的与为奴的,原无分别。
因为人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重视。尊重妇女而不是贬辱妇女,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区别的一大特色。这源自基督教。西方没有“三从四德”之说,儿童和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令人羡慕。
基督教使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得到巩固,因而西方几乎没有中国男人娶妻又纳妾的现象。西方的寡妇也不如中国的寡妇那样“门前是非多”。欧洲历史及哲学史上,许多哲人、牧师娶寡妇为妻,并不像中国人那样感到再醮与取寡妇就是耻辱。
中国文化里的女性,是封建礼教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两宋以后,在封建道学家们的推波助澜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更是日趋低下。体现在男女交往上,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桎梏,男女间的自由交往,被当成罪恶。
中国文化里,封建礼教首先是要求寡妇遵守“从一而终”的妇道,即所谓的“烈女不嫁二夫”,在感情失落中过着孤寂的生活。而对于丧夫的女子,人们更是想防贼一样,招惹不得。这就是所谓的“寡妇门前是非多”。
寡女的生活确实不易,她们往往被当成是祸害家庭与社会的罪恶之源,寡妇门前成了最敏感的“是非之地”,为了“瓜田李下”之嫌,男性是不得随意趋近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个没有老公的女人,自己如果没有谋生能力,必然要依靠别的男人,这样的女人,最容易被人占便宜,也总有这样那样的男人,去寡妇门前探头探脑,看是否有机会揩油,欺负她也没有丈夫替她出气,所以就有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由来。
“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前面,还有一句话,“鳏夫房顶炊烟少”。鳏夫就是丧妇的男人,或一生末娶的光棍男。寡妇有寡妇的难,鳏夫也有鳏夫的苦。鳏夫除了身体的欲求难得满足外,还更有生活上的不如意。鳏夫房顶炊烟少,是说鳏夫家中没人做饭;寡妇门前是非多,是说寡妇门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