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字形式与语言组织原则

文字形式与语言组织原则

博客

近代以来,很多无识之士希望汉字拼音化。

依据就一个简单对比:西方发达,西方是字母文字;中国不发达,中国是方块字。

基于这个对比,列出种种方块字的缺点,字母文字的优点。

得出结论,汉字应该拼音化。

对鲁迅钱玄同这一代人,可以说他们救亡心切,昏了头,可以理解。

对今天还有这种主张的人,则完全是食洋不化,不可理解。

为啥不可理解?因为他们号称了解西方,但主张却与西方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西方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当然就是从实际出发。

但拼音化的主张,却是从想象出发。

他们看不到汉语与西方语言在组织原则上的不同,还在时行简单而低级的对比。

鲁迅那一代进行这种对比有情可原,因为刚跟西方接触不久,不了解人家。

今天一部分中国人号称了解西方的人也止于这种简单而低级的对比就有点儿让人惊讶了。

 

如果汉语跟西方语言的组织原则是一样的,那么是的,书写系统应该字母化。

但是汉语的组织原则跟印欧语系的组织原则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是。

纯从词汇来看,汉语构词的基本单位是单音节词,词汇的扩展通过单音节词的排列组合来实现。比如,杯,茶杯,酒杯,奖杯。。。;背,背带,背负。。。;悲,悲伤,悲痛。。。。

。它的特征就是用尽量少的基本音节来覆盖尽量多的词汇。

结果,就是可以只认识三千到四千个字,就可以达到高等教育需要的阅读和表达水平。

注意,这里说的是字。因为字有不同的组合,所以认识这些字可以覆盖的词理论上就是无限多。

这样,汉语的交流,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都是通过集成效应来实现信息交换的。

集成效应的意思就是,如果说西方语言每个词都有明确限定互相之间作用空间很小,那么汉语是词与词之间互相自由作用,通过互相参照来产生意思。一般来说,一个字要放到词中产生意思,一个词要与句子中其他词互相作用来确定意思。

因此,在书写系统中,要提高交流效率,就要最快地确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那么,拿拼音与方块字比较,哪种更有利于快速确定含义?哪种更有利于消除歧义?

当然是图像文字。

因为汉语特征决定,一个拼音可能对应多个完全不同的词,而一个广块字则只能对应一个词。在这个意义上,反而是方块字与西语拼写的效率原则相近(西语一个拼写就对应一个词,汉语一个拼音则可能对应多个词)。

 

另一方面,从起源与构建原则上看,西语书写反映声音,而汉语书写则反映意思。

比如羊,象形文字一定是羊的形象,反映形。

而字母文字则不管羊的形象,而是与羊无关的字母堆叠,反映声音。

反映形还是反映声,这是更高层面的语言本身特征决定的(采取哪种书写系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人力强为的)。

西语天然倾向于单元的完整与独立,因此,大体上每个意思都有独立的词。比如公牛母牛小公牛小母牛都是不同的词,形式上互相之间没有一点儿联系。因为严格遵循单词单义的对应关系,每个词对应一个意思,每个意思对应一个词,西方语言的单词发音就比汉语复杂得多,比如词头辅音数量多,中间元音变化多,词尾辅音数量多,每个词的音节多少不同,等等。这种特点也决定它无法采用象形文字,拼写是效率最高的。

反过来,汉语则倾向于集成原则。基本的单音节词就那么多,复杂的精细的概念都通过组合来实现。这就决定词(发音,而且是极简发音)的重复率极高,但意思又不相同。这就导致没有表义功能的拼音不可能迅速进行意义定位,因此大大迟滞沟通效率。因此,对汉语来说,象形是效率最高的,拼写无法达到高效的要求。

结论:书写方式与语言特征密切相关。这不是偶然的,甚至也不是人为的。忽略语言特征对书写的影响,拿一种语言的书写标准去要求另一种语言,这是想当然地,机械地,粗鲁地,白瞎了脑子和自我标榜的西式教育地。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stonebench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