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那些秘密。。。
拍卖
上图是那一只拍出9.1亿美元(!对,是美元)的兔子。按现在的汇率,要付60多亿人民币。。。
苏富比拍卖行,是让很多东西拍出天价的地方。艺术品在拍卖行那里,其实是投资。是资本市场的重新洗牌。越贵的东西,越是只涨不跌。。。
拍卖行也是一些人把得到的东西从黑的洗成白的洗成干干净净的钱地方。。。
前些年拍卖会上有不少神秘的东方买主参与,动辄以上亿的天价在拍卖会上拍下各种物品,(比如亿元拍下英国一家人家门口放伞的陶瓷筒子)。是不是古董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后面的运作可以把钱变现,拍卖也是搬钱出去的地方。。。
比如送一个所谓什么朝代的瓶子,然后按照计划拿去拍卖行,再拍出高价卖出,那样的过程那些钱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存到外国账号里,买家(其实就是送瓶子的人)还把那个瓶子打破。那个动作,让人明明白白的得了钱。还追查不了痕迹。当年那些神操作的背后,当然是更大的利益的获取。百倍千倍的利益,可以让人疯狂。。。
这一个瓶最终以1,620万欧元成交(约1,900万美元/1亿4,950万港元),远超拍前估价之50至70万欧元(约60至85万美元/480至670万港元),成为法国苏富比历来最高成交拍品。
有个2012年的电视剧,王志文饰演的,叫《青瓷》,可以看一下,如同实话实说。。。
当然,不是所有的拍卖,都是黑暗的操作,不过拍卖行和赌场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吸引人类贪婪和欲望之地,都是展示人类赤裸裸的相互竞争和不服输之地,也是明目张胆的大型洗钱现场
一周前,苏富比“周杰伦联合拍卖会落幕”,巴斯奎特的木板三联作《无题》,成交价 2.89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2.4 亿元)。巴斯奎特去世时年仅 27 岁,这幅《无题》创作于 1985 年,此前已经转手数次。
这个27 岁死于海洛因过量的美国街头艺术家,尽管现在作品成交额过亿,1981 年卖掉第一幅画时,他只收到 200 美元。1985 年他的《无题》成为《纽约时报》的杂志封面,题为「新艺术,新金钱:美国艺术家的营销」,那个时候年入 也才140 万美元。还不是以亿元计算。巴斯奎特是当代西方艺术爆红乍富的典型代表,可以不理解他的涂鸦,但一定能看懂他的故事——死亡、毒品、反叛和遥远的非洲图腾,短短 27 年的人生,所有这些涵盖了现代人炒作的所有话题。
苏富比拍卖行利用人性的弱点,人性的贪婪和冲动好胜,让现在全球联网实时参与,让全球买家看得见实物,听得见拍卖官的一声声叫价,同台竞价,苏富比每年赚取的是数十亿美元的佣金。
从事拍卖行业,不是有钱就能行。口碑、底蕴、人脉关系、鉴定水平、长期以来的市场经营模式……每个因素都至关重要。以前艺术品只是一种品位的证明、财富的附庸,苏富比拍卖行看清人性弱点,艺术品作为投资和保值物品的一面被挖掘出来。成交价不断攀升之后,艺术品成了财富的一部分,它和股票、债券一样,都被视为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上个世纪一战二战期间,艺术品快速转手导致价格暴涨,苏富比的拍卖佣金也越来越多。在苏富比拍卖行来说,万物都可以拍卖,而且拍卖行只赢不输。
他的成功市场运作,不仅收购美国最大的艺术拍卖行,而且成为第一家在中国香港、俄罗斯、印度、法国和中国大陆拍卖的国际拍卖行。。。。
拍卖的不仅仅是物品,很多时候拍卖的,也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