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4)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4)
初中实验班被拆,重组高中实验班
华中师大一附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袁福老校长原定1982年至1988年进行连续六年的改革实验。1984年9月27日,华中师大党委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袁校长退休、原副校长李水生接任校长,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1982年入学时,只有33人是按武汉市中招办录取分数线正式录取的,还有17人是本校教职工子女、学校工作需要必须照顾录取的。三年实验结束后,1985年考取华师一附中高中的有37人,人教社和湖北省教研室领导在实验开始时,就要求实验班连续试教六年。已经考取本校高中的学生和家长也都要求继续参加高中实验。时任校长李水生同意继续办高中语文实验班,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保持初中实验班原班学生组成高中实验班,一定要按学校例行的分班原则,采取抓阄的方式分班。我抓到的4班,只有5个学生是原来初中实验班的。于是,我在开学初给人教社副编审刘国正先生写了一封信。
当我把上述情况和自己的苦恼向国正先生倾诉之后,他立即给我回了信:
培永老师:
来函敬悉。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你有改革的大志,而且扎扎实实地在实践着,积以时日,必见成果。中间出现一些曲折,应在意中。且高中试验另换新班,固然增加了困难,但也会多一点经验,望快然当之。
征途何处无风雨,更望花繁桃李枝。仅以此二句
相赠,匆匆,祝
教安。
国正 九月三日
国正先生望我“快然当之”的来信,就像及时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引领我砥砺前行!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难度比初中要大多了!加之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对语文教材、教学改革看法各异。而且,语文教材改革的步子又迈得很大,虽然教材还是分编为《阅读》和《写作》,但是与初中的编排体系完全不同。三年课内阅读的整体规划是:高中一年级是《文言读本》(上下册);高中二年级是《文学读本(上下册)》;高中三年级是《文化读本》(上下册)。还有《写作》三册,另外还有还有三册课外阅读《现代文选读》,供高中实验班三年使用。人教社和省教研室严格规定实验班周教学课时,与只有一本《语文》教材的普通班一样,都是5节课。按照阅读主编周正逵先生的说法:一个文化人,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就谈不上文学素养,没有文学素养,也就是没有文化。他的教学理念和教材体例固然很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实也确实如此,心中有目标,一定要完成六年教材改革实验;人生有追求,一定要珍惜当下于我的最佳条件,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上有人教社专家们的精心指导,省教研室的强有力领导,下有语文组老师们的全力支持,学生的积极参与,我遵照国正先生的嘱咐,“快然当之”。立即开始高中试教的准备工作。
开学后,初中实验班的许多学生和家长继续找李水生校长,坚决要求参加高中实验,都被他一口回绝了。初中实验班语文课代表孙燕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结果没有被我抓到。孙燕的妈妈多次找李校长反复请求说:“我和她爸爸都是学理科的,他爸是研究、设计船舶的高级工程师,我一直是医生。我们原来是希望孩子学理科,将来接我们的班,但是自从她进了初中语文实验班后,就特别喜欢学习语文实验教材,更喜欢写作。中考完后,一个假期,她写了一部五万多字的中篇小说。请校长支持孩子的选择吧!”说完,把孙燕的小说初稿给李校长看了看,校长表示学校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定会特殊培养。家长说:“我们不需要特殊培养,只要求继续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我的孩子明确表示了,如果学校不同意她继续读实验班,她马上转学到有实验班的中学去!”校长这才答应一定解决孙燕转班的要求。李校长最后只批准孙燕和闻名全国的“小市长”王江两个学生,转到高中语文实验班。王江初中写的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作为范文,供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已经编入人教社高中实验教材《写作》第一册,供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孙燕到实验班后,继续担任语文科代表。
于是,高中实验班有七个初中实验班的学生了。虽然只有全班人数的14%,但是,他们就像“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高中语文实验班教材改革的燎原之势。
开学初,首先召开家长会。
第一次家长会,全班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我在家长会上首先介绍了学校这次分班的程序。学生是按中考成绩高分到低分平均分成七个班,第一到第七名依序分到1至7班,第八到第十四名,再依序分到7班至1班,这样反复排列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班主任及相配的各科教师也分成七个小组,由班主任抓阄决定自己所带的班级。而且明确宣布从高一到高三任课教师三年不变。
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汇报了1985年暑假,在青岛初中教材改革实验总结会议上,我们学校的初中实验班受到了人教社的表彰和实验教材编审刘国正先生的充分肯定。而且,详细介绍了这两年语文高考命题组副组长章熊先生,就是人教社这套改革教材的特约编辑。他参与1984年语文高考命题,首创“现代文阅读试题”,开创了语文试卷“四大块”结构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实验教材是适应高考命题改革发展而先行先试的。明确告诉家长,每年国家各学科高考命题组都必须有人教社的资深编辑参加命题工作。
然后,详细介绍了高中语文教材改实验的具体内容,特别介绍了阅读责任编辑周正逵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
在家长会上,第一位发言的是学生汪深的妈妈李振宽女士,时任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长。
她说,我的孩子初中毕业于武汉15中,考取了华师一附中,能进高中语文实验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读小学、初中时,语文、特别是作文都不好,而一个高中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语文能力强,将来才能研读各种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李老师刚才介绍了实验教材的情况,我觉得特别好,真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内容丰富,而且有系统、有序列、有层次。高一学文言,高二学文学,高三学文化。我们在坐的许多家长都是知识分子,都知道责任编辑周正逵先生讲得非常有道理,一个文化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就谈不上文学鉴赏,也就没有文化可言。特别可喜的是还有一本《写作》教材,这对我的孩子帮助太大了!
许多家长听了她的发言后,点头称赞,表示理解,支持学校的决定。
第二,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计划动态分层次实施教材改革教学。
A、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较强;
B、学习习惯较好、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中,有一、二项较强;
C、尚未养成学习习惯,还未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较差。
第三,立即实施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法和学法,让各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第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指导学生学好实验教材,不仅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更要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此与实验班学生共勉。
9月2日上午,第一节课给学生讲教法和学法。重点讲“鱼”和“渔”。讲之前,请初中实验班的几个学生集体背诵陶行知先生的“提问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勇于质疑问难。明确提出课内阅读和写作,课外阅读和练笔要求。
课内文言文教学以诵读教学为主,讨论式解决问题。每天预习是要准备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
单周课内写作文,必须在两节课内完成;双周自己改作文、互相改作文。每周写课外练笔文三篇,写什么、怎么写自己决定。而且,每天早自习,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讲话三分钟,讲什么自己决定。要求用普通话,声音要大,以教室后面一排的同学都听得清楚为准。
重组高中语文实验班后,一切工作按部就班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