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72)高考语文备考要练好“临门一脚”
教育随笔(72)高考语文备考要练好“临门一脚”
2011年5月初,海南省琼海市教育局刘局长请我的朋友熊志东吃饭,时任琼海天来泉物业公司的熊总一定要我陪他去赴宴。当他把我介绍给刘局长时,刘局长紧握我的手说:“幸会!幸会!我有一事,请你一定要帮忙!”随后,他就说陈德阳是他们市加积中学(该校是海南省重点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尖子生,高考模拟考数、理、化三科都是满分,就是语文只考了80多分(满分150分),如果你这位语文特级教师能帮他提高20分,他一定能考取清华大学。我当时为他的强烈事业心而感动,又想到那个学生数理化能考满分,语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我决定先见见那个学生,与该生谈话后,感觉特别好。那个学生就是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聪明孩子。当时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了,于是,就在那个酒店包厢“一对一”辅导了两个多小时,重点讲作文备考必须掌握的招数。然后要求他一周后再到我家去辅导一次。两次加起来不过4个多小时,最后高考语文考了120多分,该生果然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
陈德阳是个特例,因为他的理科成绩是那么优秀。但是,我从这个个案认识到高考语文备考的关键,是要从心理、思维、技能三方面加强训练。
下面先说说心理素质训练。
高考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人生第一大仗,打好这一仗的关键如同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一样,一定要练好“临门一脚”的功夫,首先要练心理素质。那么,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要从哪几方面去训练心理素质呢?
我认为,第一,要明白“投其所好”;第二,要做到“胸有成竹”;第三,要学会“意在笔先”。
先说“投其所好”。这是缩小作文评分误差,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即考生要对阅卷老师“投其所好”。那么,阅卷老师喜欢什么呢?所有阅卷老师都喜欢看书写整洁的试卷,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投其所好”的关键之一就是一定要认认真真写字,不要写错别字。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
高考作文写字要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工工整整,不要写潦草字;行款格式也要规范,避免随意性;标点的书写也要规范,不要都点成圆点。
历来高考作文试卷达到了上述标准,分值为5分(总分60分)。
“投其所好”的关键之二就是掌握文章的基本模式,努力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文无定法”,但是,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在结构上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分为起始、展开和结尾三大部分。
文章起始部分的作用是为考生思路的展开打好基础,也是为阅卷老师评价文章提供第一印象的资料,因此,要高度重视文章的开头。不同的文章开头的方法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二类:一是“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点明主旨或者接触主要事实;二是“仙人指路”,为文章的展开,描述环境或提供条件、渲染气氛。不过,建议大家在高考时,最好运用“开门见山”法,写好开头,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展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考生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是很难为阅卷老师理解的。文章的展开需要有清晰的层次,考生如何把试题提供的材料分解成部分,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后用;哪些材料分开用,哪些材料合起来用;哪里少写,哪里多写,反映着考生思维的条理性,反映着考生的思路。一般写三四段就行了。
文章结尾部分的作用是收束全篇。有的结尾总括全篇,点明或深化全文的中心,可谓“画龙点睛”法;有的结尾比较含蓄,让读者深思,回味无穷,可谓“余音绕梁”法。不论哪种方法结尾,都应和开头遥相呼应。建议用“画龙点睛”法,与“开门见山”相呼应。
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数量,就谈不上质量。古人写文章早有“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法。据此,建议文章开头写50~100字;展开:500~700字;结尾:50~100字。
“投其所好”的关键之三就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的字数完成作文。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试卷中明确标示了800字所在之处。只要没有写到800之处,得分不得超过24分(总分60)。
再说“胸有成竹”。
近四十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整个卷面四大板块:第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第二是现代文阅读;第三是文言文;第四是作文。而且,每年考前还要公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已经知道要考什么,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的要求非常明确:阅读实用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必须会读会写;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初步具备鉴赏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四种文学样式的能力;阅读文言文,要求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中的生字难词,都有注释。认真阅读注释,是得分的关键。
其次,要明确重点,把握得分点。高考语文卷面总分150分,作文60分,其他三个板块大约各占30分。
重点是作文。
近四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八个字:“有话可说,无本可依”。因此,高考作文备考的关键就是怎样把话说好。
高考作文把话说好的标准是高考作文评分等级,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只要文章夯实基础,紧扣发展,就胜券在握。
只有“成竹在胸”,才能做到“两军相遇勇者胜”,勇于面对,善于应对。
最后说说“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原指写字、作画前,先构思精审,然后下笔。当然也适用于高考应试作文。
大而言之,“意在笔先”就是古人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年高考,语文都是第一天第一科,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那么,心情就好,后来几科就会越考越好。
在考场上怎么做,才能发挥得更好呢?
语文考试开始前五分钟,按规定,监考老师要宣读“考试规则”。按规定,此时考生可以阅读试卷,但是,绝对不许动笔。考生可以利用这宝贵的“五分钟”,切实做好“意在笔先”的“意”。
第一,要在“五分钟”之内做到“意气自若”,也就是说要迅速做到精、气、神自然如常,镇静自若。客观地说,考生面临这样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重大考试,不紧张是不正常的。走进考场,心情紧张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坐下来之后,要尽快恢复正常。
快速消除紧张情绪,恢复正常状态的有效方式是“气沉丹田,闭目养神”。哪怕只有一二分钟,你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设想自己躺在静谧的大森林里,耳边听到的是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之声,你在这绿色生态环境之中,回想自己短暂的人生,从记事时想起,只想自己曾经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成功、每一次获奖,哪怕是在幼儿园周末得到的一朵小红花,让“成就感”充满心中,让期待“成功”的心理成为开启心智的锁匙。
第二,要在“五分钟”之内做到“意料之中”,也就是说要快速阅读语文试卷,边读边思,制定答题计划,确立解题顺序。其宗旨是:先易后难、先“读”后写、先“选”后答。
首先说说“先易后难”。任何一份试卷的题目都是有难有易的,同时,任何一份试卷的题目排列的顺序都不是由易到难的,因此,在阅读完试卷后,一定要确立先易后难的解题顺序。在监考老师宣布可以动笔答题后,先把最有把握的正确答案写上去,让“成就感”充满心中,期待“成功”的心理在由易到难的解题过程中就越来越强烈!解题思路就越来越清晰!解题速度就越来越快!
再说“先‘读’后写”。
语文高考时间是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作文占总分的40%。据此,临场解题顺序应该是“先‘读’后写”。时间分配比例大约为3比2,即前三部分90分钟,作文至少要有60分钟。
最后说说“先‘选’后答”, 前三部分就考试题型而言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就是要先做客观题,后做主观题。
第三,要在“五分钟”之内做到“意气风发”, 意气风发就是精神振奋。振奋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心理调节的最佳境界是快速激发“兴奋点”。一些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说明人在兴奋状态,更容易发掘自身的潜力。
总而言之,练好“临门一脚”功夫,是应试能力必备之一。上述心理训练及应试技巧,有很多靠的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好习惯,如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等,也有的是靠走进考场前突击训练就可以掌握的,如充分利用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的一些方法。